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人们习惯采用整体思维方法,是根据少量的直观材料,依靠直觉对世界总体形成一些猜测性的总体的原则(笼统)的叵识,然后再从这些总原则去演绎推论出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即以综合法为主。适应这种需要,就形成了近代的以分析为主的分析和综合法。近代的分析法与综合法是各自分离的、对立的。现代科学的理论思维,是分析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的结合。

分析性思维目的在于认识事物构成的要素及其静态结构的秩序;整体性思维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演变过程及其动态系统的秩序。这两种方法本来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在人类思维中却经常处于分离甚至对立状态,只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才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两者的结合。

古代,人们习惯采用整体思维方法,是根据少量的直观材料,依靠直觉对世界总体形成一些猜测性的总体的原则(笼统)的叵识,然后再从这些总原则去演绎推论出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即以综合法为主。

到了近代,这种方法已经同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从总体上去了解世界的大致轮廓,不仅要求分门别类地去研究世界上的各种对象,而且要求深入到对象内部,对其中的各部分做出精确的刻画。适应这种需要,就形成了近代的以分析为主的分析和综合法。

所谓的分析法,就是把一个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分别独立地加以研究。这种分析的特点是“分解”、“分割”。

所谓综合法,就是把分解出来的各部分再“组合”在一起,各部分机械地相加。这种综合的特点是整体各部分相加的总和等于整体。近代的分析法与综合法是各自分离的、对立的。直到现在还有深刻影响。正如阿尔托夫勒在《混沌到有序》中所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一部分。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

现代科学的理论思维,是分析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的结合。分析不能离开整体的目的和指导,整体也不能离开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分析是从整体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分解,研究分解出的每一部分,但不停留于此,重要的是分析各部分在整体中的不同地位与联系,抽取出在整体中占主导地位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分析是为了综合,为了认识整体。整体性思维是以分析性思维的精确性为基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