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有什么治疗呃逆

民间有什么治疗呃逆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膈肌痉挛,中医称“呃逆”,俗称“打嗝”。该病大多单独出现,如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是为症,则为病势转重之预兆。亦可因肾不纳气,致使气逆上冲,动膈而作呃逆连声,其病较重。手法宜中、重度。五味呃逆膏 组成:柿蒂、生赭石各15克,沉香、法半夏、刀豆壳各10克。

膈肌痉挛,中医称“呃逆”,俗称“打嗝”。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该病大多单独出现,如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是为症,则为病势转重之预兆。

【病因】 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与脾、肾、肝关系密切。多因受寒凉刺激,干扰胃气;或因饮食过急;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损伤胃气;或情志抑郁,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中气虚损,脾胃失和所致。亦可因肾不纳气,致使气逆上冲,动膈而作呃逆连声,其病较重。

【症状】 呃逆连声。证有轻重之分,若偶然发作,大多轻微,多可不药而愈;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止者,其证多重;若继发于其他疾病中,其证尤重,治当详察。

【手部按摩法】

配穴方一 横膈膜、呃逆点、胃脾大肠区、劳宫、内关、中魁、合谷。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压横膈膜、胃脾大肠区;掐压呃逆点、中魁、合谷;按压内关、劳宫穴,强力刺激。每日1~2次,中病即止。主治:呃逆(打嗝)。附记:引自《手足按摩治百病》。屡用效佳。为了使全身肌肉暂时紧张、抑制自主神经的兴奋,止住横膈膜的痉挛,必须要有较强的刺激,其效始著。

配穴方二 劳宫、前谷、中魁、后头点、膈点、胃穴、胸膈区(横膈)、中指。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胸膈区,自中指根向掌根直线推动。掐点劳宫、前谷、中魁、后头点、膈点;揉胃穴。手法宜中、重度。每日按摩1次,中病即止。主治:呃逆。附记:引自《手疗轻松治病》。屡用效佳。注意如果长期呃逆及伴喷射状呕吐、舌强等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脑血管疾病或脑占位性病变发生。

【手部针刺法】

配穴方一 内关、合谷、前谷。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5分钟或不留针,每日1~2次,中病即止。主治:呃逆。附记:引自《民间外治心法》。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 中魁、后头点、肝穴。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度或强度刺激,用泻法,得气后留针5~10分钟。每日1~2次,中病即止。主治:膈肌痉挛。附记:引自《民间外治心法》。屡用效佳。

【手部药疗法】

降逆止呃汤 组成:全紫苏、法半夏、旋覆花、刀豆壳各30克。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头煎取汁300毫升,日分2次服。二、三煎取汁倒入盆内,待温时浴手。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中病即止。主治:膈肌痉挛。附记:笔者经验方。屡用效佳,内外并治,1剂可愈。

五味呃逆膏 组成:柿蒂、生赭石各15克,沉香、法半夏、刀豆壳各1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取本散15克,用生姜汁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区,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中病即止。主治:呃逆。附记:笔者祖传秘方。多年使用,屡用皆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