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炎尿常规白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肾炎尿常规白细胞高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化脓性间质性肾炎、可有血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及IgG增高。部分患者并无上述全身过敏反应,故对原因不明的急性肾衰应及早肾活检以排除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以防漏诊。原有肾病的患者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时,表现为肾功能突然急剧恶化,出现少尿及肾衰竭。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衰竭者,细胞毒类药物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由于用药引起并发症。

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临床病理综合征,是有别于其他肾疾病而有着独立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的一个疾病群体。由多种病因引起,起病急骤。主要病变为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伴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血管大多数正常或轻度病变。急性间质性肾炎一般不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严重的肾小球肾炎伴发的间质性炎症;②由于局部的缺血或毒物对肾的直接毒害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伴有明显的肾间质浸润。

(一)细菌感染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主要见于急性肾盂炎并发肾实质感染,也可由血源性感染引起。大多数肾实质感染继发于尿道及膀胱的细菌感染。对于男性而言,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导致的尿路梗阻是并发肾实质感染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起病多急骤,突然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等败血症的中毒症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伴肾区叩痛。不典型的患者表现为乏力、腰痛、体重减轻及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老年患者中近1/3可无发热表现,1/5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2.化验检查异常 末梢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急性化脓性间质性肾炎、可有血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及IgG增高。

3.尿及肾功能异常 排尿困难,重症者尿量减少。尿蛋白微量至(+),尿沉渣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增多,以白细胞为主,并可见白细胞管型及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尿培养阳性。重症可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血白细胞常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血沉可增快。

2.尿液检查 尿蛋白微量至(+),尿蛋白定量常<1g/24h。尿沉渣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增多,以白细胞为主,并可见白细胞管型及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尿培养阳性。可出现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升高。

3.影像学检查 可有尿路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男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

4.肾活检 光镜下可见肾间质充血水肿,中性白细胞浸润甚至小脓肿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管腔内白细胞阻塞。肾髓质病变明显。免疫病理和电镜常无特殊发现。

【治疗】 早期用抗生素积极治疗,控制感染,少数重症呈少尿或无尿型急性肾衰竭表现,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二)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AIN)又称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或药物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肾损害,可由广泛运用的许多药物如抗生素、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引起,为双侧非化脓性肾间质病变,肾间质病变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伴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肾小管常出现退行性变、甚至坏死。特别指出的是,药物所引起的非免疫介导的肾急性小管间质性损害,如直接的毒物损害等,一般不称为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但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引起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也可引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肾病,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临床表现】

1.全身过敏反应

(1)药物热:用药后3~5d出现,发热者占87%~100%,一般在感染发热消退以后在出现第二个体温高峰。

(2)药疹:用药后皮肤出现药疹者占25%~50%,呈多形性鲜红的痒疹或呈多形红斑或脱皮样皮疹。

(3)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升高者达80%,约1/3患者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同时出现。

(4)其他:高度过敏者亦可有过敏性关节炎、淋巴结肿大或肝损害。

部分患者并无上述全身过敏反应,故对原因不明的急性肾衰应及早肾活检以排除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以防漏诊。

2.尿检异常

(1)血尿:占95%,1/3患者有肉眼血尿,常见于甲氧西林、利福平或别嘌醇过敏者亦很常见。

(2)尿中白细胞:增多但为无菌性脓尿,可出现白细胞管型或红细胞管型。

(3)蛋白尿:多为轻、中度。而非类固醇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经常产生大量蛋白尿,可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活检为微小病变型肾病伴间质炎性细胞浸润。

3.肾功能损害 20%~50%患者呈少尿型急性肾衰竭表现,老年患者多见。原有肾病的患者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时,表现为肾功能突然急剧恶化,出现少尿及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及尿素氮上升,肾小管功能损害亦较突出。尿钠排泄分数多>2。可呈Fanconis综合征表现,即近端肾小管多功能障碍,出现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和高氯代谢性酸中毒。可呈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尿酸化功能减退,出现等渗尿、失钠肾病和排钾障碍。肾小管功能损伤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多为少量蛋白尿,定量<1g/24h,血尿,尿中白细胞增多,系无菌性白细胞尿,白细胞管型常见。早期可出现嗜酸性白细胞尿。

2.血生化检查 可有血尿素氮、肌酐升高,钠滤过分数常>2。少数患者血IgE升高,肝损害时,可见转氨酸升高。

3.血常规 少数患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红蛋白下降。

4.B超检查 双肾大小正常或增大。

5.肾活检 光镜可见累及整个皮质的弥漫性间质水肿,中度到严重的间质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组成,嗜酸性细胞一般在较早时间出现并迅速消失。免疫荧光检查:多数报道的病例,免疫荧光检查未见肾组织有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纤维素沉积。电镜可见小管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显著扩张,远端小管病变较近端小管严重。皮质小管的管周基底膜增厚并分成多层,增厚的原因可能是基底膜物质的增生。肾小球一般正常。

【诊断】

1.过敏药物使用史

2.全身过敏反应

3.尿检查异常 无菌性白细胞尿可伴白细胞管型,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轻度至中度蛋白尿。

4.于短期内出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近端和(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部分损伤及肾小球功能损害。B超示双肾大小正常或偏大。

凡具备以上前3项和(或)第4项者,临床诊断可以成立。对可疑病例,需肾活检确诊。

【治疗】

1.去除病因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应首先停用有关药物,去除病因。

2.支持治疗 包括透析疗法。

3.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常获得利尿、肾功能改善及血肌酐下降至正常之疗效。

4.细胞毒类药物 环磷酰胺或环孢素可用以治疗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病人。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衰竭者,细胞毒类药物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由于用药引起并发症。

(三)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部分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不清,被称为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肾组织学特征为典型急性间质性肾炎,而无特异性的病因可寻,临床以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为突出表现,常并发眼色素膜炎,故又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色素膜炎综合征(TINU综合征)。

【临床特点】

1.全身表现 可出现发热、皮疹、肌炎,而少见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血压多正常。常有轻度贫血及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及纤维蛋白升高,高球蛋白血症等炎症综合征表现。约1/3患者有眼色素膜炎,与肾病同时存在或于肾病后出现,多于肾受累发病数周至4个月后出现眼色素膜炎。

2.尿检异常 有轻至中度蛋白尿,一般<2g/24h,偶有红细胞、白细胞及颗粒管型。

3.肾功能受损 常有中至重度肾小球功能损害,可出现急性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可表现为Fanconis综合征,故有低钾血症,低磷血症、低尿酸血症、高氯酸中毒或呈肾小管酸中毒之表现。尿中β-微球蛋白可增高。

4.骨髓及淋巴结肉芽肿浸润 一些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病例中,骨髓和淋巴结存在肉芽肿。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小量蛋白尿,定量通常<1g/24h,尿沉渣偶见无菌性白细胞尿、红细胞及颗粒管型。尿β2-M,RBP及NAG升高。可出现糖尿、氨基酸尿、尿渗量下降等。

2.血液检查 可见白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增快、高γ球蛋白血症。部分患者自身抗体(ANA,抗dsDNA及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和低补体。

【诊断】 凡女孩或成年女性发生急性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有轻至中度蛋白尿、糖尿、血沉快及高球蛋白血症,且无病因可寻时,应警惕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确定诊断必须做肾活检病理检查。

【治疗】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肾功能损伤,可自然恢复。该病发病系免疫机制,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实践证明,治疗后的肾功能在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发生急性肾衰竭者可做透析治疗。

成年人预后较儿童差。TINU综合征中眼色素膜炎,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易复发。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遗留永久性肾衰竭而需透析者不超过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