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指由于肾自身和(或)肾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堆积,患儿出现氮质血症、水及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急性肾衰竭依常见的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性3大类。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临床过程分为3期。
(1)少尿期
①水钠潴留:患儿全身水肿、胸腔积液、腹水、高血压、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
②电解质紊乱:“三高三低”,即高钾、高镁、高磷;低钠、低钙、低氯。
③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疲乏、嗜睡、呼吸深快、面色灰、口唇樱红、食欲缺乏,甚至昏迷。
④尿毒症:因肾排泄障碍使各种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所致。可出现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消化系统可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严重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黄疸;心血管系统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包炎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嗜睡、神志混乱、焦虑不安、抽搐、昏迷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或皮肤干燥,还可表现为意识、行为、记忆、感觉、情感等多种功能障碍;血液系统常伴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出血倾向。
⑤感染:以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多见。
(2)多尿期:全身水肿减轻,24h尿量达250ml/m2以上,可出现脱水、低钠和低钾血症。早期氮质血症持续甚至加重,后期肾功能逐渐恢复。
(3)恢复期:肾功能改善,尿量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和肌酐逐渐恢复正常,而肾小管功能需要数月才能恢复正常,少数病人转为慢性。患儿可表现为虚弱、无力、消瘦、营养不良、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
2.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少尿(每日尿量<250ml/m2)或无尿(每日尿量<50ml/m2),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蛋白尿、镜检可见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2)血生化检查:血清肌酐≥176μmol/L,血尿素氮≥15mmol/L,或每日血肌酐增加≥88μmol/L,血尿素氮增加≥7.5mmol/L;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30ml/1.73m2;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3)肾影像学检查:①腹X线平片、IVP;②超声波;③CT;④MRI有助于了解肾的大小、形态,血管及输尿管、膀胱有无梗阻,也可了解肾血流量、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4)肾活检:对原因不明的ARF肾活检是可靠的诊断手段,可帮助诊断和评估预后。
【应鉴别的疾病】 ①下尿路梗阻;②脱水或血容量不足所致肾前性肾衰竭。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和治疗原发病,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严格掌握肾毒性抗生素的用药指征,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变化。
(2)饮食和营养:应选择高糖、低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可能供给足够的能量。
(3)控制水、钠摄入: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每日液体量控制在:尿量+显性失水(呕吐、大便、引流量)+不显性失水-内生水。
(4)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尽早进行透析。
2.药物治疗原则
(1)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①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的治疗;②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应严格控制水分入量,缺钠性低钠适当补充高渗盐;③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CO-3<12mmol/L或动脉血pH<7.2,可补充5%碳酸氢钠。
(2)低钙抽搐:静脉给予葡萄糖酸钙同时给予镇静药。
(3)严重水钠潴留:可用利尿药及扩张肾血管;高血压脑病应用降压药。
(4)控制感染。
处 方
1.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①高钾血症,每3~4mg葡萄糖配1U胰岛素,每次用1.5mg/kg可暂时降低血钾1~2mmol/L;②低钠血症:3%NaCl 1.2ml/kg可提高血钠1mmol/L;③酸中毒:5% NaCO31ml/kg可提高血HCO-31mmol/L;④低钙抽搐:静脉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⑤高磷血症:口服10%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ml,3~4/d。
2.少尿及水钠潴留的治疗 ①呋塞米:注射剂量为每次1~2mg/kg,1~2/d;②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各10mg加在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内以5μg/(kg·min)静脉滴注,1/d,连用7d。
3.高血压脑病 ①硝普钠:5~10mg加在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内,以1.5μg/(kg·min)静脉滴注,开始0.2μg/(kg·min),以后每5分钟增加0.1~0.2μg/kg,直至产生疗效或出现不良反应,最大剂量4~5μg/(kg·min);②硝本地平:0.25~0.5mg/kg舌下含服;③普萘洛尔:0.5~4mg/(kg·d),分4次口服。
4.抗惊厥 ①10%水合氯醛:每次0.5~1ml/kg,射肛;②苯巴比妥每次5~10mg/kg,肌内注射;③地西泮:每次0.3~0.5mg/kg,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
1.ARF患儿对洋地黄制剂非常敏感,应慎用。
2.高钾血症应限制高钾饮食和药物,不输陈血。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后注意预防低钙抽搐。
4.多尿期应注意补充钾、钠,适当限制水分入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