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阴阳两虚导致阴阳失调

阴阳两虚导致阴阳失调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里面的阴阳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中阴表示那种有形的、抑制的、沉静的等事物,而阳与阴相反,表示无形的、亢奋的、上扬的等事物。2.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药以补阳。

中医里面的阴阳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中阴表示那种有形的、抑制的、沉静的等事物,而阳与阴相反,表示无形的、亢奋的、上扬的等事物。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阳与阴属性相反,此为阴阳对立,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此为阴阳互根。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于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通常有着以下几个作用。

1.阐释人的组织结构 从人体部位来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等等。

2.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

3.说明人的病理变化 阴阳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作以概括性的解释。

4.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诊断疾病首先要分清阴阳,既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证型,又可以用阴阳来分析四诊。急性泛发全身,变化快和自觉痒痛明显的皮肤病属阳,慢性、渗出性、肥厚性以及自觉症状较轻微的皮肤病属阴;脉象浮、数、洪大者属阳,沉、迟、细小者属阴等等。表证、实证、热证属阳;里证、虚证、寒证属阴等。

5.认识中药的性味 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味酸、苦、咸者属阴,味辛、甘、淡者属阳;具有收敛、沉降作用者属阴,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

6.确定治疗原则 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以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应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温热药来祛寒。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药以补阳。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就必须阴阳两补。

以湿疹为例,湿疹的皮损以红色为主,在阴阳辨证里就属于阳证,所以说湿疹应该属于阳有余,而必然导致阴不足,治疗湿疹的药物多数是以清热凉血为主,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果病久了就会阴损及阳,出现形寒畏冷的表现,这就是阳气也受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