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临床表现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损伤和坏死。对临床上难于确诊的病例,可借助核素心肌显像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时限长,常超过15min,含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电图有ST-T改变,血清酶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热在疼痛后出现,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的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应用可发生致命性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故慎用,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忌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损伤和坏死。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特异性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

【诊断提示】

1.诊断要点

(1)典型表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剧烈持续性绞痛或紧迫感,与呼吸无关,有濒死恐惧感,疼痛常放射到颈、臂部,持续30min以上,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常在休息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

(2)不典型表现:胸闷、牙痛、上腹痛、恶心呕吐、烦躁、出汗、肩痛、颈痛,下颌、咽喉等部位的疼痛,无胸痛而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等。

(3)心电图表现:心电图早期出现ST段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以后出现病理性Q波(时限>0.04s,深度超过R波高度的1/4)、倒置T波,反映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无病理性Q波,而表现为ST段普遍下降及T波倒置,R波可降低。

梗死部位与心电图导联定位

①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或V3导联。

②前壁局限性心肌梗死:V3、V4或V5导联。

③前侧壁心肌梗死:V5、V6、V7、I、aVL导联。

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V7导联。

⑤高侧壁心肌梗死:I、aVL导联。

⑥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

⑦下间壁心肌梗死:Ⅱ、Ⅲ、V1~V3、aVF导联。

⑧下侧壁心肌梗死:V5~V7、Ⅱ、Ⅲ、aVF导联。

⑨侧壁心肌梗死:V7~V9导联。

⑩右心室梗死:V3R~V6R导联。

(4)血清酶谱的改变

①肌酸磷酸激酶(CPK):在发病后6h开始上升,CPK同工酶(CPK-NB),发病后3h开始上升。

②谷草转氨酶(SGOT):最高值出现于发病后24h。

乳酸脱氢酶(LDH):最高值出现于发病后48h左右。

④血清肌红蛋白(Mb)及心肌特异肌钙蛋白I(cTnI):早期以CPK-NB及Mb特异性增高,血Mb在发病4h左右升高,较肌酸激酶(CK)出现略早,多在24h恢复正常,消失较CK快;cTnI特异性好,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可持续10~15d。

(5)辅助检查

①白细胞计数:发病后24~48h常增至(10~20)×109/L,中性粒细胞为75%~90%,1周后可恢复。

②红细胞沉降率:常为轻至中度增快,在病后24~48h出现,4~5d达高峰,持续2~3周。

③肌酸磷酸激酶(CK):起病后4~6h开始升高,18~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

④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起病后6~12h升高,24~48h达高峰,3~6d恢复正常。

⑤乳酸脱氢酶(LD):发病后8~12h升高,2~3d达高峰,持续8~14d恢复正常。

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提高诊断特异性,作为发病24h内诊断AMI的标准。

⑦血清肌红蛋白(Mb):Mb在发病4h左右升高,多在24h恢复正常。

⑧心电图检查:出现病理性Q波,R波振幅变小,非Q波梗死可仅有ST-T改变。急性期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在1~2d后,ST段逐渐回复至等电位线;在超急性期,ST段抬高之前,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对临床上难于确诊的病例,可借助核素心肌显像或超声心动图检查。

2.鉴别诊断

(1)心绞痛:疼痛时间短,通常不超过15min,用硝酸甘油有效,心电图变化为一过性,无ST-T改变,常无血清酶谱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疼痛时限长,常超过15min,含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电图有ST-T改变,血清酶增高。

(2)急性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热在疼痛后出现,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的抬高。

(3)急性肺栓塞: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常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咯血,甚至休克。体征有呼吸深快、发绀、心前区抬举样搏动、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可出现电轴右偏,顺针向转位或右心室肥大。X线肺动脉造影及肺CT扫描均可提供肺栓塞的诊断依据。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等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心肌血清酶检查可助鉴别。

(5)主动脉夹层瘤:疼痛开始即为撕裂样,外周脉搏消失或不对称,可突然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主动脉造影或CT显像或磁共振显像(MRI)可以确诊。

【治疗提示】

1.一般治疗

(1)吸氧:不论有无并发症,常规鼻导管给氧,2~4L/min,持续3~5d,提高血氧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从而限制梗死范围的扩大。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者若有明显低氧血症,出现休克需尽快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2)休息:绝对卧床休息2周,目前趋向无并发症的患者逐步提前开始活动,合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则不宜早期下床活动。完全恢复正常生活需2~3个月。

(3)镇痛:根据病情选用以下药物。

①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30min可重复应用1次。

②肌内注射罂粟碱30~60mg,可重复应用1次。

③严重疼痛的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④肌内注射吗啡3~5mg或3mg加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疼痛缓解即停用。对于高龄、下壁心肌梗死、肺部疾病的患者慎用或忌用吗啡,如需要应用,剂量应减量至1mg肌内注射。

⑤硝酸甘油5~10mg加入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下壁心肌梗死应用可发生致命性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故慎用,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忌用。但在心源性休克的情况下,疼痛未得到控制,在升压药物及扩容液体应用的情况下,可将硝酸甘油5mg加入右旋糖酐40缓慢静脉滴注。

⑥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加入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

⑦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巩固止痛疗效。

(4)改善心肌细胞代谢

①应用能量合剂:维生素C3~4g、辅酶A 50~100U、ATP 20~40mg、肌苷2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②极化液疗法:普通胰岛素10U、10%氯化钾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5)改善微循环:可用500ml右旋糖酐40+山莨菪碱注射液10~20mg静脉滴注。

(6)防治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

(7)保持大便通畅:在治疗期间可能因排便困难而使病情加重,故一定注意防止便秘,及时应用通便药物。

(8)溶栓治疗:用于发病少于6h以内,心电图至少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0.1mV,年龄<70岁,无溶栓禁忌证者。

①尿激酶150万U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在30min内静脉滴注。

②链激酶150万U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60min内静脉滴注。

(9)抗凝治疗:溶栓后应用肝素钠2.0万~4.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0ml持续静脉滴注,1个疗程7~10d。

注:溶栓及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①适应证:胸痛在30min以上,ST段明显抬高,硝酸甘油含服无效,发病在6h以内,年龄在70岁以下。

②禁忌证:活动性出血、严重高血压、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等。

2.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处理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50/min,血压无下降,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心率低于50/min,伴血压下降、出冷汗、胸痛,一般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加入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

(2)窦性心动过速:查找病因如疼痛、左心衰竭或血容量不足,针对病因治疗。

(3)房性早搏:房性早搏常与心力衰竭、缺氧及电解质紊乱有关,随着病情好转,房性早搏自行消失,不需做特殊处理。如频繁多源房性早搏,可口服维拉帕米每次40mg,3/d;或普罗帕酮100~150mg,3/d。

(4)室上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能自行停止。如反复发作可用去乙酰毛花苷0.4mg加葡萄糖液20ml或普罗帕酮70mg加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内注射。

(5)房扑、房颤:如心室率<140/min用药物治疗,去乙酰毛花苷0.4mg加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心室率>140/min,血压下降,胸痛明显应立即电复律,房扑用50J,房颤用100~150J,奎尼丁或维拉帕米口服维持治疗。

(6)室性早搏:出现一个室性早搏也要及时处理,利多卡因50~100mg加葡萄糖液1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继以400~6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缓慢静脉滴注,每天不超过1.0~1.5g。但对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休克的患者出现的偶发性室性早搏要慎用或不用利多卡因,通过休克的纠正、传导阻滞的消失而使病情稳定。

(7)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75~100mg加葡萄糖液10ml稀释后1~3min静脉注射完毕,3~5min可重复应用。

(8)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50~100mg加葡萄糖液500ml缓慢滴注;无效选用异丙肾上腺素0.5~1mg加入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25%硫酸镁20ml加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

(9)室颤:非同步除颤。第1次用200J,无效用300J,第3次可用360J。除颤前用溴苄铵0.25g加葡萄糖液10ml静脉注射,或肾上腺素1mg直接静脉注射,有利于除颤成功。

(10)房室传导阻滞:对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不处理,对于二度Ⅰ型的房室传导阻滞观察病情的发展,对于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慢而且血压下降者应用阿托品1mg肌内注射或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或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严重者安装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11)束支传导阻滞: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或三支传导阻滞,最后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主要针对当时病情治疗,积极抗休克、止痛及扩冠状动脉等治疗,必要时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

【首诊处置医嘱】

(1)按心脏护理常规护理(建立急救特别记录单)。

(2)一级护理。

(3)绝对卧床休息(无并发症者卧床2~4周)。

(4)低盐低脂半流质饮食。

(5)病重或病危通知。

(6)吸氧。

(7)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8)记录24h出入量(记录尿量)。

(9)抽血查血常规,Mb、AST、CK-MB、LDH、cTnT、cTnI,血沉,肝肾功能,血钾、钠、氯,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10)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床边)。

(11)血交叉配合试验,立即。

(12)硝酸甘油0.3~0.6g,3/d。

(13)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立即。

(1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维持)。

(15)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150万U+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

(16)25%葡萄糖液20ml+阿托品1mg,静脉注射,立即(伴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

(17)5%葡萄糖液500ml+多巴胺20~80mg+间羟胺20~80mg,静脉滴注(低血压或休克)。

(18)10%葡萄糖液500ml+利多卡因500~1000mg,静脉滴注(伴室性心律失常)。

(19)10%葡萄糖液250~500ml+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1/d(伴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

(20)建立抢救用药静脉通道,常用葡萄糖液+胰岛素+氯化钾,缓慢维持。

【用药注意】

尿激酶用药注意详见本章第二节;利多卡因用药注意详见第一章第五节。

(李秀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