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心绞痛型冠心病

什么是心绞痛型冠心病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主动脉瓣病变、心肌内冠状动脉血管床的病变。心绞痛按病变发生和进展的不同可分为劳累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3种。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此型心绞痛患者年龄相对较轻;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这种心绞痛与体力活动无明确关系,故称为自发性心绞痛。

心绞痛大多数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心肌暂时性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主动脉瓣病变、心肌内冠状动脉血管床的病变。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胸痛常常发生于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因素使心脏负担增加时,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几分钟内可缓解。

心绞痛按病变发生和进展的不同可分为劳累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3种。胸痛是常见的主观症状,胸廓有皮肤、肌肉、肋骨和神经,胸腔内有心包和胸膜,上述组织都可以引起疼痛,故有胸背痛症状不一定都是心绞痛。心绞痛是心肌一过性缺血所引起的症状,疼痛的发生、变化和部位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性。胸痛大多在活动时发生,如行走、骑车各种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在清晨,寒冷刺激和饱餐后更易发生。出现疼痛后患者不自觉地停止活动,如就地站立或坐下,因如继续活动可加重疼痛。疼痛的部位在胸骨后或左胸乳房与胸骨之间,疼痛可从此部位放散到咽部或左臂,偶也有放散到上胸部。疼痛时多有压榨感、紧缩感或窒息感。静息后疼痛在数分钟内缓解,很少超过15分钟。口含硝酸甘油片后疼痛可在1~2分钟内消失,含药后数十分钟才缓解者则不是心绞痛。如胸痛的发生与以上的描述相似,即劳累性心绞痛的可能性非常大。

易与心绞痛相混淆的胸痛是神经官能症所引起的胸痛,女性较男性更为多见。所谓神经官能症就是有各种与器质性疾病相似的感觉和症状,但实际上器官并无病变。患者常常诉说左乳房下方有针刺样短暂锐痛,反复出现与体力活动无关。或胸部持续性憋闷,深呼气后舒适,含硝酸甘油片无效。还有极短促的锐痛,多是神经痛。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在皮肤病变尚未出现时亦常常被误诊为心绞痛。很多颈背肌肉劳损所引起的肩背痛也常被认为是心绞痛。有时,食管疾患也会出现胸骨后疼痛。

不典型的心绞痛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常常可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大多疼痛部位不典型,有的没有胸部的疼痛而表现为上腹部痛或咽喉、食管烧灼感或下颌痛、疼痛向左右肩背及至下肢放射等,疼痛的时间亦可长短不一。对于老年人突然发生或反复出现上述症状时可以试含硝酸甘油片或立即去医院检查诊断。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为本病常见诱因。心绞痛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常放散至左肩背、左臂内侧、颈部、咽部、牙齿等;疼痛性质为压榨性疼痛,偶有濒死感;疼痛的持续时间为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迅速缓解疼痛;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加快、表情焦虑、皮肤四肢发冷或出汗。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刻休息,如骑车行进中应下车,走路中应停步,采取下蹲体位或就地坐下,或就地平卧,一般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常常在1~2分钟内见效;若4~5分钟内无效,可取相同剂量的硝酸甘油片,轻轻嚼碎后含化。硝酸甘油片必须在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以防失效。硝酸甘油片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和血压下降,因此第1次用药后患者宜平卧片刻。若服用硝酸甘油片无效或疼痛剧烈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近年来对确诊心绞痛患者的分型诊断,已提出数十种分型命名。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意见,通常做如下分类。

1.劳累性心绞痛 1786年Heberden首先引入心绞痛这一术语,并对劳累性心绞痛作了详尽的描述。这种心绞痛最初称为经典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迅速缓解。劳累性心绞痛分3种类型。

(1)初发型心绞痛: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内。或有过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已数月未发作,现再次发作时间不到1个月,也可列入本型。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此型心绞痛患者年龄相对较轻;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心绞痛可在较重体力、较轻体力和休息时发作,且同一患者的心绞痛可在不同劳力强度下发作,反映了心绞痛阈值幅度较大,提示动力性阻塞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第1个月内有8%~14%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其后多数转变为稳定劳累性心绞痛,部分患者心绞痛可消失。

(2)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改变,疼痛持续时间相仿(3~5分钟),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后,也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疗效。

(3)恶化型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间、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增加。发作时心电图出现ST段明显压低,发作缓解后有时可见T波倒置,但无血清酶的升高。经积极治疗约90%的患者病情可逐步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活动耐量大致可恢复到原劳力水平,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活动耐量较以前下降。8%~10%的患者于不稳定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自发性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的发生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暂时性痉挛收缩或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而使冠状动脉供血一过性减少所引起。这种心绞痛与体力活动无明确关系,故称为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无须劳力和情绪因素所诱发,疼痛程度较重,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片不易缓解。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变异型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暂时性ST段抬高,与其他类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移不同。常于后半夜休息时或清晨进行日常活动时发作,持续几十秒至几十分钟不等,含服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酯可迅速缓解。

(2)卧位型心绞痛:常发生于夜间睡眠1~3小时后,需要坐起或站立以减轻胸痛,此类患者常常先有或同时有劳力型心绞痛。

(3)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消失24小时后,在1个月内又重新出现的心绞痛称为梗死后心绞痛或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以区别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常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0天内,常于休息时或轻微活动时发作,时常伴有心电图ST段水平下移,T波倒置,约40%的患者心绞痛是由于梗死心肌周围存活的心肌缺血引起,随时有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可能,故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范畴。另外有60%的患者心绞痛是由远离梗死部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

3.混合性心绞痛 其特点是患者既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生心绞痛,也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时发生心绞痛。1985年首次提出混合性心绞痛这一名称,一般认为,具有一定劳力阈值的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如在静息时或应能很好地耐受的劳力水平下也发生心绞痛时,建议用混合性心绞痛这一词来诊断。它是由不同程度的固定性和动力性狭窄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外,有人将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广义地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也有人将恶化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统称为“梗死前心绞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