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腔引流管如何拔管

胸腔引流管如何拔管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核对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有效期,检查有无破损、漏气。将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管紧密连接,将胸腔引流瓶置于适宜处,挤压胸腔引流管,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双手上下握住胸腔引流管朝大小鱼际肌挤压近端引流管。保持引流瓶始终低于胸部水平位以下,严防引流液倒流。

【目的】

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后的引流。

1.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护理

【用物】

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治疗盘内放: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罐、棉签、弯盘、剪刀、胶布、碘伏、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装置、已开启的0.9%无菌生理盐水500ml、血管钳2把、治疗巾、一次性手套、笔、治疗卡片。治疗车下层放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必要时备屏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由两人核对医嘱无误后,操作者带治疗卡到病房,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并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有关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

(3)准备用物:①备胶布并注明日期时间。核对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有效期,检查有无破损、漏气。打开胸腔引流装置包装袋。②按取无菌溶液方法将无菌生理盐水500ml加入胸腔引流瓶内。③将无菌引流瓶连接管与水封瓶长管紧密连接,取无菌纱布包裹引流管口,平视观察胸腔引流瓶内液体平面,用胶布做好标记。处理用物。

(4)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并核对导管标识,做好解释。

(5)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将治疗巾垫于引流管下方适当处,放置弯盘于引流管接口处,取2把血管钳双向夹闭引流管接口上方适宜处。

(6)戴手套。取无菌纱布包裹胸腔引流管与引流瓶的连接处,分离胸腔引流管。

(7)将胸腔引流瓶连接管前端向上提起,使引流液全部流入胸腔引流瓶内,将换下的引流瓶放入医用垃圾桶内。

(8)消毒胸腔引流管连接口,取无菌纱布包裹。

(9)将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管紧密连接,将胸腔引流瓶置于适宜处,挤压胸腔引流管,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10)取出弯盘,撤去治疗巾,脱下手套。

(11)再次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等信息。

(12)向病人交代相关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有无需要。

(13)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2.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内液体的护理

【用物】

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治疗盘内放:弯盘、剪刀、胶布、碘伏、棉签、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装置、已开启的0.9%无菌生理盐水500ml、血管钳2把、一次性手套、笔、治疗卡片。治疗车下层放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必要时备屏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由两人核对医嘱无误后,操作者带治疗卡到病房,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向病人解释引流的目的和有关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处。再次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并核对管道标识。

(3)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双手上下握住胸腔引流管(除大拇指)朝大小鱼际肌挤压近端引流管。松开止血钳,观察引流情况。再用两把止血钳双向夹闭引流管。

(4)打开胸腔引流瓶,按取无菌溶液方法将0.9%500ml的生理盐水加入胸腔引流瓶内,使长玻璃管没入液面下3~4cm,妥善固定,并在引流瓶生理盐水上限贴胶布,注明更换时间和水量。

(5)松开止血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保持瓶内水柱上下波动4~6cm。

(6)妥善固定引流装置。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7)引流瓶应放置在床下安全处,引流瓶要低于胸腔60~100cm。

(8)再次核对病人的床(头)尾卡及腕带等信息。

(9)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有无特殊需要。

(10)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11)需要拔管时协助医生拔管。护士应了解拔管指征:一般置引流48~72h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h脓液<10ml,引流液<50ml),病人无呼吸困难,X线胸片显示肺膨胀良好,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出血、渗液、漏气、皮下气肿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2)拔管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拔管后第2天应更换敷料并检查引流口密闭情况,以防气胸。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胸腔感染。

(2)保持整个管道系统密闭。注意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保持引流瓶始终低于胸部水平位以下,严防引流液倒流。

(3)注意引流管的适宜长度,保持引流管通畅,尤其在病人翻身活动时,不使其受压、扭转、打折、滑脱。注意观察瓶内水柱的波动幅度。

(4)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

(5)术后早期每15~30分钟用卵圆钳夹闭引流管,双手挤压近端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堵塞管口。

(6)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及其颜色、性质的变化。引流液一般术后第1个2h内100~300ml,第1个24h约500ml,第1个8h多为血性液体。

(7)术后病人如果血压平稳,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体位,并鼓励病人做咳嗽、深呼吸运动,以使引流充分、通畅。

(8)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特别是在接通引流装置、更换引流瓶、搬动病人和拔管后。若发现出血、漏气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医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