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齿突发育异常

齿突发育异常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表现为齿突完全缺如、齿突短粗或齿突与枢椎呈分离状,后者会形成发育不良的游离齿突小骨。齿突起源于第1颈椎体节,在发育过程中与寰椎分离,与枢椎融合。在胚胎早期,齿突底部有2个初级骨化中心,大约在胎儿发育第5个月时出现骨化,出生时多已融合,构成齿突的基底部。一般认为,齿突异常仅靠X线平片及体层片即可确诊。如果齿突原发骨化中心发育障碍,可能形成齿突过小和各种齿突形态异常。

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是少见的上颈椎异常,包括齿突发育不良(odontoid hypoplasia)、齿突游离(os odontoideum dissociation)、齿突缺如(odontoid aplasia)等。临床表现为齿突完全缺如、齿突短粗或齿突与枢椎呈分离状,后者会形成发育不良的游离齿突小骨。齿突发育不全时往往丧失了横韧带与齿突相互扣锁的关系,横韧带不能维持稳定的作用。累积性劳损常使寰枢椎之间的韧带与关节囊松弛,从而出现寰枢关节不稳定,或在轻微外力下发生脱位,而且进行性加重。

齿突起源于第1颈椎体节,在发育过程中与寰椎分离,与枢椎融合。在胚胎早期,齿突底部有2个初级骨化中心,大约在胎儿发育第5个月时出现骨化,出生时多已融合,构成齿突的基底部。如果这两个原发骨化中心未融合或未完全融合,在开口位投照的正位X线片上可见齿状突中央有纵行的透光缝隙,有时见齿突上端呈分叉状。

人在3岁时齿突顶部出现次级骨化中心,并在12岁时与齿突基底部的骨化中心融合,由软骨盘将其与枢椎隔开,直至成年开始融合。如果这个次级骨化中心永远不与齿突基底部融合,将在齿突上方的终末韧带内形成一小块分离的骨组织,称为终末骨。如果齿突的骨化中心与椎体不融合,就会形成所谓的齿突骨,这时正、侧位片上均可见齿突与椎体之间有一数毫米宽的线状透光区,这个线状透光区常提示软骨存在。由于两侧有骨皮质所形成的致密带,所以一般不致误认为骨折线。终末骨和齿突骨的临床意义,取决于是否能引发寰枢失稳,即寰枢关节向一侧或前后移位。如果终末骨位于枕骨大孔的前部,可引起枕骨大孔狭窄。

影像学上,齿突发育不良可分为:①齿突基底部与枢椎椎体未融合;②齿突尖部与体部未融合;③体部未发育,尖部成为游离的齿突小骨;④尖部未发育,齿突短小;⑤尖部与体部均未发育,齿突缺如。

一般认为,齿突异常仅靠X线平片及体层片即可确诊。由于发育障碍,枢椎齿突的原发骨化中心可以完全没有,形成齿突缺如。此时X线平片和体层片均不显示齿突。如果齿突原发骨化中心发育障碍,可能形成齿突过小和各种齿突形态异常。

横断面CT和CTM扫描能显示寰枢关节脱位及脊髓受压情况。MRI显示齿突形态异常的效果与X线平片相似,齿突纵裂及游离齿突的软骨间隙表现为线状长T1、稍长T2信号。若有脱位,CT或MRI有助于了解脊髓有无受压、变细、软化等情况,此时MRI优于CT。

MRI可以显示齿突异常所引起的骨、软骨形态变化,寰枢椎脱位改变,如寰椎前、后弓结节同步向前移位,游离齿突与寰椎同步移位,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局部脊髓变形,脊髓内异常信号。脊髓信号异常多表现为髓内长T1、长T2信号(图4-1-1,图4-1-2,图4-1-3)。

图4-1-1 齿突发育不良
颈椎矢状面T1WI未见齿突骨性结构,提示齿突未发育。另见寰枢关节脱位,脊髓受压,局部脊髓明显变细

图4-1-2 齿突尖部未融合
A.颈椎矢状面T2WI,B.矢状面T1WI。齿突骨与枢椎椎体分离,齿突骨与枕骨大孔前缘融合,寰枢关节脱位,局部脊髓受压、变形,脊髓内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

图4-1-3 齿突尖部游离小骨
颈椎矢状面T1WI显示齿突骨发育不良,成为一游离小骨块,与枕骨大孔前缘融合,寰枢关节脱位,脊髓受压、变细。未愈合的齿突骨间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