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肢端动脉痉挛症

肢端动脉痉挛症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肢端动脉痉挛症又称雷诺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有些继发于某些疾病,称雷诺现象,本病易发于青年女性,尤其是神经过敏者。病人暴露于冷空气中情绪激动均可诱发。中医学属“脉痹”。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发作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不发作期间,除手足有寒冷感觉外无其他症状。丹参、赤芍扩张四肢血管,改善末梢循环。当归、桂枝、吴茱萸三药合用在提高肢端皮肤温度方面效果佳。

肢端动脉痉挛症又称雷诺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病因不清,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有些继发于某些疾病,称雷诺现象,本病易发于青年女性,尤其是神经过敏者。病人暴露于冷空气中情绪激动均可诱发。中医学属“脉痹”。

一、诊断

起病缓慢,一般在受寒后,尤其是指(趾)与冷水接触后发作,故冬季多发。常四肢远端(主要是手指)对称性的发白,继而发绀,常在指尖开始,渐及手指,甚至手掌,伴有局部冷、麻、针刺样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发作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皮肤转为潮红,然后转为正常,温度升高。不发作期间,除手足有寒冷感觉外无其他症状。

二、治疗

1.中医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心肾阳虚,寒凝血滞,闭阻脉络,阳气不布,而致肢端发凉、发绀、麻痛。

(1)辨病论治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温阳通脉饮(自拟方)。附子、吴茱萸、乌药、高良姜、黄芪、党参、丹参、赤芍、当归、桂枝。

(2)中药药理分析:附子、吴茱萸温阳药含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素能β受体兴奋药样作用,可以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黄芪、党参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适应性,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丹参、赤芍扩张四肢血管,改善末梢循环。当归、桂枝、吴茱萸三药合用在提高肢端皮肤温度方面效果佳。

2.针灸治疗

(1)电针疗法

取穴:曲池、外关、内八邪、太溪、太冲、足三里。

操作:选疏波,频率为1Hz,正极在上,负极在下,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亦有报道用密波者。

(2)夹脊针疗法

取穴:主穴,C5~T1夹脊穴、L1~S2夹脊穴。配穴:外关、合谷、后溪、足三里、太溪、太冲、侠溪。

操作:泻法,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日。

针刺夹脊穴可以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而使血管痉挛缓解。

三、讨论

1.目前尚难准确判断针灸疗效,但总的来说,适应证只限于发病的初期。

2.本病中药疗效较好。

3.细辛也含去甲乌药碱,但其所含黄樟醚有肝肾毒性,并且是致癌物质,不宜选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