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个体功效的突出表现

大学生志愿者个体功效的突出表现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介入程度不断加深,这些感受会逐渐增加。大学生志愿者也能增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一种具有进取性、创造性、协调性和自主性的美好的人格。
大学生志愿者个体功效的突出表现_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世博会志愿者

二、大学生志愿者个体功效的突出表现

1.志愿者在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获得了全面发展

实践是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健全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调适和矫正不健康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志愿服务是最好的实践途径之一,它使当代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理论,避免空洞的言谈和说教,把“言”化为具体的“行”,把多元文化共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为人民服务等理念变成可见可感的实际行动,使大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感受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追求个性、强调自我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实在、更有效的实践教育形式。

上海世博会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实践过程中,“自我”得到承认,“自我”素质得到提高,自身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价值不断得以实现。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介入程度不断加深,这些感受会逐渐增加。他们最初可能会觉得与自己的期望值不同,但是在经过培训和实践后,观念就会有所变化。因为志愿服务所得到的快乐,是源于克服许多困难后为别人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的获取可能是许多大学生从未有过的经历。一位曾经担任中国馆片区的组长在自己的世博日记中这样写道:志愿服务充满了挑战,我们会遇上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游客,我们会体会到不同的艰辛和误会,但是我们更能受到历练,这些是我们在学校、课堂和书本上根本不会经历的体验,是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是对人生的丰富!能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亲历世博会,以前未曾想过,却真实地经历了,这种感觉每一次回味起来都感到幸福和快乐。尽管整个假期没有休息时间、没有薪水,身处参展场馆不能随便参观,我却感到每一天的工作很快乐,并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还有一位志愿者在14天的志愿服务结束时,写下了这些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与志愿活动,我知道,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应在服务中成长,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及时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几天的服务过程中,我们不仅服务了他人,更提升了自己。可以说,是世博会,是志愿者的身份改变了我,提升了我,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微笑的力量、参与的快乐。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境界的高尚、品德的高尚,对人生来讲,是件最享受的事。但是,自己不去做善事,善心就形不成,他就不会去享受做好事的快乐。我想,这也正是我们都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最初愿望吧!我们想感动自己,同时也感召别人,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整个社会传扬。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参与志愿者服务,奉献的是汗水,体验的是感动,净化的是心灵,收获的是快乐,提升的是境界,实现的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在志愿者的服务中,志愿者们通过他们辛勤的付出,收获了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和感动。一切犹在今日,那些在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独生子女,将从世博会志愿服务的无私付出中得到快乐以及经过磨炼得到回报。

在我们针对志愿者精神实质的认知调查中(见第三章图3-8),“无私奉献”、“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是认知度最高的三个选项。志愿者普遍认为,志愿精神的实质就是无私奉献,就是一种源于社会的互助精神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访谈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一种青年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这完全打破我们以往对“80后”、“90后”(尤其是所谓“垮掉的一代”“90后”)的误解。我们有理由相信,“80后”、“90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一点也不落后于任何一个时代出生的人们,这是一些可以托付大事的年轻人,这是充满希望和朝气的一代,而不是我们担心和否定的一代。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一代能够担当得起服务世博的社会角色,能够担当得起建设祖国的社会角色。

同时,在参与世博会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之间加强了情感交流,消除了误会和隔阂,从而建立起一种宽松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者也能增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一种具有进取性、创造性、协调性和自主性的美好的人格。正如一位志愿者在自己的日志中写道:

做志愿者是会上瘾的。每当游客用信任和依赖的眼光看着你时,你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每天9点开闸检票,早早排队进入的游客就会一路小跑,希望可以第一时间赶到自己最想去看的馆,看到南广场团队入口附近的志愿者,似乎就像抓到一副灵丹妙药,眼神里充满了信任与依赖。面对游客提出的问题,志愿者们会用洪亮的声音并配上自己的手势利落清楚地回答:“前方第一个路口左转”、“前方200米处右转”、“往前走第一个路口右转,再走两个路口”……当游客们喊出“谢谢”时,或许已经跑出很远了,“小白菜”们依然会大声回道“不用谢”,所有的辛苦和疲惫顷刻间烟消云散,从心底会溢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最大的幸福从来都不是来自获取,而是来自馈赠。

给予大家力量的还有团队和友情。我一直都笃信,只有一起走过、一起经历过,才能建立深厚的感情,成为彼此的支撑。援助中心和南广场是我们中国馆片区最辛苦的两个岗位,分别被我们称为“最马不停蹄岗位”和“最口干舌燥岗位”,除了身体的劳累,他们还承担了最大的心理压力——游客们由于无法拿到预约券,有时会把不满发泄到“小白菜”身上。为了分担这些辛苦和压力,其他相对轻松的岗位,会有“小白菜”自愿放弃休息时间,赶去支援。几乎每天都会在某个任务重的岗位上看到新鲜面孔,这也渐渐成为中国馆片区最亮丽的风景线。这份温馨从工作中一直延伸到生活上,《最重要的小事》中这样唱道,“世界纷纷扰扰喧喧闹闹什么最真实,为你跌跌撞撞傻傻笑笑买一杯果汁”,我们对彼此的关心也是如此,一首生日歌、一杯大果粒酸奶、一个由空变满的水瓶、一包金嗓子喉宝、一句“辛苦啦,上去休息吧”,都让大家心怀感动。

转眼,志愿服务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多。由于每个岗位遇到的问题相对固定,可能很长时间都是在重复一样的话,摆一样的姿势,大家不免有些懈怠。但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做好每天的志愿服务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脱下“白菜皮”的那一刻,不知有多少人会眼中饱含着泪水,我们卸下了一份责任,却经历了一次成长,留住了一份荣耀,也许当我们回首往事也会深深地被自己感动。

担任城市志愿者的大学生们通过广泛参与世博公益劳动、亲临上海市的各个街道站点、服务世博会期间各种人群等志愿活动,除了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外,还可以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一位在卢湾区邮政局里的城市站点志愿者在日记中写道:

当我穿上蓝色志愿者服装那一刻,就知道这套衣服代表了在我身上的责任与义务,知道穿上了这一袭志愿者蓝色运动衣,自己就代表了城市世博的形象。

在邮政局,常会有一些外国人来邮寄包裹或明信片,来买邮票或世博纪念品,这时我就会当作临时翻译帮助他们。记得一次是两位来自芬兰的中年人,他们急着要用美元来兑换人民币,因为业务比较繁忙,时间用得较久,他们显得有些不耐烦,不停地催促着,还说要是还没有好,就想回酒店兑换了。这时气氛有些紧张,我急忙用有些不流畅的英文与他们聊了起来,谈起他们的国家,谈起雨季的上海,谈起我的求学经历,总之,用不同的话题来消磨等待时间。当终于办理好业务时,这两位之前还有些不耐烦的外国客人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还一起合影。我知道我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了别人,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微笑,也让我感到被人需要与信任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好。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大叔,大概是因为要搬回国的原因,每隔一天总会来寄一些衣物或书籍,这时我就会帮助他翻译或者帮助他打包等,每次他离开,都会灿烂地对我笑着说:“Thank you very much!”来的次数多了,我和这位澳大利亚大叔已经很熟了。一次帮他装完箱子,他和我坐到了一起,问起了我的学习情况、我的专业,甚至我要考研的专业,给了我许多今后工作的建议,真诚地告诉我也许今后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我认真努力就会得到回报。他又与我聊了他的生活,他虽然家在澳大利亚,但近十年中,他一直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工作。虽然我们在这之前从未相识,从此之后也许不会再见面,但是,是世博志愿者服务站这个小小的平台,让我认识了这位和蔼可亲的外国大叔,还让我们成为了朋友,同时我为他提供的一点小小的帮助让他记住了我——中国上海志愿者中的一员。

14天的志愿者生活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有时会有些累,但留在我记忆里的却只有一个个不相识的微笑、一声声充满感激的谢谢,和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信念:无私地帮助别人,收获的一定是真诚的微笑。

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从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吸收了新知识,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提高了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参与世博会志愿服务过程中,通过参与不同的义务工作,接触了更多的群众,了解了社会。通过参与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锻炼、培养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各类兴趣活动,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世博会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身体力行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端正了大学生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在正确的价值目标指导下,大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的平衡和个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

大学生志愿者在世博会的志愿服务中真切地体验到利他主义的快乐,从而形成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的准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担任世博会志愿者是一份美差,可以实现自己免费进入世博园区参观场馆的愿望。这些只能被称作是一部分岗位的工作条件,成为部分大学生报名参加世博会志愿者的动机。实际上,很多世博会志愿者没法进入世博园区,并且从事着单调乏味的工作。比如:在马当路的路口处协助游客过街入园;在各个园区入口处疏导游客、散发园区导览图;在公交站台指引游客等。他们很可能直到服务结束也没有进过世博园区,更没有时间去参观世博会场馆。经常会通过电视看到,烈日炎炎下的世博志愿者们仍然坚守岗位。这一次,对于“利他”和“利己”之间的抉择,大学生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为同辈们作出了无声却最完美的表率。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体验世博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具体、平凡甚至些许枯燥的工作,接触和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价值,体现和印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位曾经在世博中心服务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结束时这样写道:

为期半个多月的世博志愿者生涯似乎画上了句号,我和华东理工大学部分“小白菜”一样,以全勤的“战果”从世博园凯旋。但是,身是退出来了,心却依旧沉浸在身披绿“铠甲”的情境中。这半个月足以在生命中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记。回到学校,回归原点。平静下来之后,我有机会去梳理自己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及一路上看风景的心情。

世博志愿者,程式化的经历。清晨5点多起床,在车上匆忙解决早餐,20多分钟后到达尚未开门迎客的世博园区。细致的安检之后,穿过AB片区,到达传说中园区内唯一不向游客开放的场馆——世博中心。凭证进入中心地下车库内的志愿者休息室,开始一个多小时的“潜伏待命”。8:45,准时到岗。偶尔参与馆日活动,负责来宾指引,大部分时间上公交岗,疏导交通、分发地图、解答游客问题、配合记者拍照……忙忙碌碌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换岗,吃饭,下午继续。3:30收队,小结会之后列队上车回学校。精确到分的日程安排,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对于我们这些自由惯了的大学生来说,看起来有些呆板和程式化。但事实上,只有置身其中的我们,才能体会到这一过程的多彩和美妙。

世博志愿者,弥足珍贵的体验。曾经有游客和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做志愿者。不少人觉得,风吹日晒、辛辛苦苦干上半个月,不拿一分钱,总有那么点难以理解。每次我都很真诚地告诉他们:我乐在其中。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没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是不可能的。但我不想把那些豪言壮语挂在嘴上,而且我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是我做世博志愿者这十多天里最真切的感受。不亲历的人永远不会体验到,游客的一句“谢谢”、记者竖起的大拇指、工作人员赞许的微笑,能够在志愿者心中泛起多大的幸福涟漪。所有的疲惫、委屈、劳累,都会在顷刻间冲刷得干干净净,所有的不满和不快,都会瞬间过滤,沉淀下来,它们是喜悦和无限的成就感。这份感觉,是我们平时很难在象牙塔里体会到的。

为什么这么多天的志愿者做下来,很少有同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被信任、被需要、被认同。这个时代,物质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但与此同时,精神世界却相对的贫瘠。货币化的交换形式让我们怀疑是不是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了金钱的基础上,我们怨之、厌之,但有时又不自觉地趋之若鹜。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世博志愿服务就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去展现物欲之外的自我,让我们得以抛开所有的得失算计、所有的利弊权衡,轻松地面对这个世界,轻松地面对彼此。我们在其中从事的每一项活动,都可以毫无愧色,都可以心安理得,都可以全情投入。最重要的是,在做这一切时,没有人会笑我们傻,没有人会说我们呆;相反地,大家会给予理解、支持,并因我们的无私奉献而肃然起敬。

于是,我们突然明白,原来世界并不缺少精神,物欲横流中依旧有美的存在。拜金、非主流毕竟是少数,也许是媒体构建出的一个虚假的拟态环境,也许是不成熟的我们对世界的误读。至少对我而言,世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坚定了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多元社会,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处世理念和生活方式,但信念不可丢,道德底线不可逾越。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做干净的自己,然后世界也会慢慢纯净起来。

世博会大学生志愿者们以平等之态、平常之心去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祛除把服务当作“形式”、“镀金”、“施舍”的心态和认识,使大学生志愿者真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能够帮助别人、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和幸福的人,这种对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价值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希望自我表现、追求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还有利于大学生们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贪图享乐、唯利是图、以权谋私、金钱至上等落后和腐朽思想的抵御能力,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定位在服从社会需要、强化自我约束、自动多作奉献上来。

3.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传播了志愿精神、弘扬了民族传统美德

2010年世博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工作过程中,不但秉持着“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这些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还担负着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从而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学生志愿者们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又具有国际主义胸怀,所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活动成为展现兼具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世界公民意识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舞台。

2010年的上海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小白菜”和“小蓝莓”,他们的微笑是上海最好的名片。大学生志愿者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中的积极参与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大学生志愿者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服务至上、和谐至上”的行动理念,倡导服务精神,激发服务热情,提升服务能力,以创新的勇气、精神和方法,为世博会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志愿服务。他们以和谐为导向,尊重多样化和差异性,促进不同种族、地域、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无不昭示着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志愿者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