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于1993年5月18日因反复感冒在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随即住院予化疗4个疗程后,取得完全缓解,但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伴全血指标下降,体重骤减至33千克,身体极虚,伴严重恶心呕吐,导致7日未进食,同时全身遍布大面积紫斑。余药继续服用巩固治疗。诉现病情稳定,精神佳,纳饮正常,体力可,无明显不适。

王斌,男,15岁,陕西省靖边县人,未婚,病案号0095。

【初诊日期】1994年1月28日。

【现病史】患者于1993年5月18日因反复感冒在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随即住院予化疗4个疗程后,取得完全缓解(CR),但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伴全血指标下降,体重骤减至33千克,身体极虚,伴严重恶心呕吐,导致7日未进食,同时全身遍布大面积紫斑。因无法承受化疗所带来的巨大痛苦,无奈放弃化疗,来我院寻求中医药治疗。

【临床表现】低热、胸痛、鼻衄齿衄,皮下紫癜、恶心呕吐,伴乏力,耳鸣目眩,不思饮食,口干多饮,二便尚调。

【诊察所见】慢性病虚弱面容,面色黄白,语声低微,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无力。体检检查记录:体温37.5℃,呼吸22次/分,脉搏69次/分,血压105/69mmHg,呼吸短促,胸骨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7×109/L,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7×1012/L,血小板61×109/L。

【证候分析】本例患者因素体虚弱,复感外邪,邪毒乘虚而入,耗伤气阴所致。热毒内蕴故发热;热为阳邪,易耗气伤津致气阴两虚,气虚无以行血,阴虚则血弱,脉道不充,气血运行不畅,瘀于局部,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骨压痛;热毒炽盛,灼伤血络,血溢脉外,则见皮下紫癜;恶心呕吐为脾胃虚弱,胃气上逆所致;阴血同源,阴虚则血少,血少则无以上荣耳窍,故耳鸣;肝肾阴虚,精津亏虚,目失所养则目眩干涩。气虚则乏力;阴虚津不上承则口干多饮;脉细数无力,舌红苔薄黄少津,为热毒内盛,耗伤气阴之征。

【中医辨证】热毒内蕴,气阴两虚。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

1. 祛白胶囊:3瓶 每次2粒,每日2次。

2. 西洋参30g,太子参60g,浙贝母30g,牡丹皮30g,地黄60g,龟甲50g,血余炭30g,白及30g,炒地榆30g,小蓟30g,麦冬30g,五味子2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9g,每次1丸,每日3次。

3. 耳聋左慈丸:5瓶 每次8粒,每日3次。

4. 资生丸:5瓶 每次8粒,每日3次。

5. 明目地黄丸:5瓶 每次8粒,每日3次。

【方解】上配方中,祛白胶囊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效,可清透内陷邪毒并使之外解,使热退血安;又离经之血溢于脉外即为瘀血,故活血则脉道通利,血液循经而行,不溢脉外,由此出血自止;瘀血得化,则胸痛即平。益气养阴固血丸中以西洋参、太子参益气;地黄、龟甲、麦冬养阴,合则益气养阴;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牡丹皮凉血活血,合血余炭、白及、炒地榆、小蓟共奏清热凉血止血之效。资生丸健脾和胃益气,护益脾胃调和升降,使脾胃调后则恶心呕吐自止。耳聋左慈九,滋补肝肾之阴,肝肾阴液充足,化血有源,则耳窍得养,耳鸣自止。明目地黄丸清肝、明目,滋补肝肾,主治目涩。诸方共用可使热毒清透,血运畅痛,气阴得复而诸症自平。

【复诊记录】

二诊,1994年3月10日。药已服完,今来复诊。诉服药后诸症减轻,热退,胸痛减轻,全身散见出血点,偶见耳鸣目涩,纳饮尚可,二便尚调,脉细但较前有力,舌淡红苔黄少津。查血常规:白细胞4.3×109/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93×109/L,外周血象中未见幼稚细胞。此热毒渐化,而余热未清,气阴稍复但仍不足,故在益气养阴固血方中加入玉竹30g仍为蜜丸,以增强清热养阴之效,继续巩固治疗;余药不变继续服用。

三诊,1994年8月5日。服药至今,现精神佳,体力可,纳饮可,二便调。但近日晨起口微苦,舌苔黄白,此为热毒内蕴,邪热炎上所致,因苦味入心,心血行属火,故火邪炎上,而使口中觉微苦。但查血常规提示均正常。据此又在益气养阴固血方中加栀子10g制为一月量蜜丸以清利三焦之火,诸火皆去而心火自平。余药继续服用巩固治疗。

四诊,1994年12月13日。收到患者来信,信中诉:现精神尚佳,体力可,纳饮尚可,喜温饮,大便每日2次,余无不适。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9×109/L,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3.9×109/L,血小板106×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2,单核细胞0.02,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至此,病情有较大改善,体内邪毒已渐清,气阴已复大半,但考虑到白血病为大疴恶疾,不能放松治疗,应坚持用药力求长期缓解。据此将药物作如下调整续服:①祛白胶囊用量不变,改为每天3次以增强解毒之力;②将益气养阴固血方易为下方继续服用:太子参30g,西洋参30g,浙贝母60g,牡丹皮30g,珍珠粉30g,当归30g,地黄60g,白芍30g,鸡内金30g,麦冬30g,天冬40g,玉竹50g,苍术20g,玄参30g,丹参30g,赤芍40g,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2丸,每日3次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结。余药不变继续服用,以资巩固。

五诊,1995年2月6日。患者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5.6×10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111×109/L,红细胞4.3×1012/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病情基本稳定,近3日来纳食少味,饮水尚可,偶见腹痛,大便正常,每日1次,小便清长。体格检查:呼吸24次/分,血压100/70mmHg,脉搏90次/分,舌淡红胖大,苔薄白。此因久服滋阴甘寒之药,日久阴盛伤阳,且时至隆冬,天寒地冻,寒邪伤阳,致中焦虚寒,脾阳不振,故小腹冷痛,不思饮食;舌淡胖苔薄白乃中焦虚寒之征,遂予小建中汤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组方如下:芍药15g,桂枝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3剂水煎两遍,取汁每剂加入饴糖30g溶化,分2次温服。嘱愈后续进3剂,以复脾阳。余药不变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7日后来电后诉上方服5剂后即愈。

六诊,1995年5月14日。患儿父亲来函称:上次调整用药后,病情趋于稳定,目前无不适症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3×109/L,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2×109/L,血小板198×109/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6。血象亦正常。据此嘱原药续服。

七诊,1995年12月11日。12月8日骨髓穿刺复查示:骨髓增生活跃,粒=63.5%,红=18.0%,粒∶红=3.5∶1。粒系增生活跃,各级均见,成熟细胞比值、形态无明显改变,成熟红细胞大小、着色未见异常;淋巴细胞,可见幼稚淋巴细胞3.0%;全部共见巨核细胞138个,成堆血小板多见。意见: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CR)骨髓象。诉现病情稳定,精神佳,纳饮正常,体力可,无明显不适。此邪去热清,正气已复,治疗应着重固卫正气,以防热毒之邪复起。据此嘱药物续服以巩固治疗,力求达到临床治愈。

八诊,1996年5月23日。来信诉:现在身体无任何不适,体质明显增强,感冒次数减少,睡眠可,精神佳,纳饮可,二便调。此正气已基本稳固,据此将药物减为每日2次续服,并嘱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平和心态,合理饮食,防止复发。

本例患者于1994年1月接受中医治疗,病情一直缓解。共服用我院药物4年余,随着病情的逐渐稳定而逐渐停药,至今已生存15年余,停药也已10年左右,随诊中途偶染小疾,但于本病无大碍,稍以中药调治,即愈。随访得知该患者已于2004年夏完婚,至今一切如常,未见任何复发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该患者告临床治愈。

【按语】本案就诊之初未缓解,且还因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及严重贫血,但肝脾肿大等症尚无,根据舌脉诸症辨为热毒内蕴,气阴两虚,据此治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凉血止血,另配合资生丸等成药以补虚弱之胃气,治疗中期着重改善了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诸药相合,益气滋阴,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经持续用药治疗,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增强,终获治愈。临床实践证明,益气养阴与补气活血相结合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治疗中,对于患者的免疫功能不但作用广泛,而且作用强度也非常明显,远比单纯补气养血或补肾作用要明显。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免疫功能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间接抑、杀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尤其再配合我院的祛白胶囊,在控制幼稚细胞的作用上更加明显。目前笔者认为,只要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持续改善增强,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就能明显延长,乃至治愈。

该患者初诊时是一个孩子,10年后寄来结婚照片,并于婚后第二年(2005年)有了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些实例,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治疗信心,也说明了医患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在认真钻研业务的同时对病人要有极大的热心,患者在认真选择医生之后要有持久的恒心,二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不断提高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