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老治黄疸型肝炎的基本方“灵茵退黄汤”

张老治黄疸型肝炎的基本方“灵茵退黄汤”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疸是以目、身、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症。黄疸是临床的一个症状,很多肝胆疾病乃至血液疾病都可引起黄疸。后世多称“阳黄”“阴黄”。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类传染病。方义:全方以威灵仙,茵陈为主药,两味药的配伍规律是药量比例1∶2。威灵仙性味辛咸温、有毒。临床报道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效佳,实为治黄之要药。

黄疸是以目、身、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症。黄疸是临床的一个症状,很多肝胆疾病乃至血液疾病都可引起黄疸。中医学以症立病,《卫生宝鉴》将黄疸分为阳证、阴证两大类。后世多称“阳黄”“阴黄”。急黄多指阳黄中的急重症。论阳黄之病因,皆因湿从热化,熏蒸于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熏染肌肤而发病。故急黄治疗大法当以清热利湿为主,投药再据湿、热之轻重而化裁。

现介绍张老治黄疸的基本方——灵茵退黄汤。

处方:威灵仙15~30g,茵陈蒿30~60g,大黄(后下)9g,龙胆草9g。

主治:各型黄疸。

加减:凡因胆石症致黄疸酌加芒硝(冲服)9g,枳实10g,生鸡内金12g,金钱草60g,以软坚化石、荡除积秽。

凡胆道蛔虫而致黄疸:验方中加用苦楝根皮10g,乌梅30g,槟榔10g,延胡索10g,以增强驱蛔安蛔,解痉缓痛之功。

凡胆道感染致黄疸,验方中酌增金银花20g,蒲公英20g,牡丹皮10g,黄芪20g,香白芷10g,以利解毒清热,托毒排脓。

按:黄疸是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症状。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粪便、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临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HAV、HBV、HCV、HDV、HEV)5型。各型肝炎的预后有差异,甲型良好,少见重型;急性乙型肝炎多数良好,但可出现重型和发展成慢性以致肝硬化、癌变,其中合并丙型和丁型者更有上述倾向;丙型肝炎的重型、慢性化、肝硬化、癌变的发生率较高;丁型较单纯乙型更易慢性化和重型化;戊型的慢性化罕见或无,但孕妇患者容易发生肝衰竭。本病属中医的“黄疸”“急黄”“疫黄”“瘟黄”“胁痛”“积聚”等范畴。

因肝炎所致黄疸,酌加贯众10g,平地木10g,板蓝根12g,虎杖10g,荔枝核10g,以养肝护肝,排除病毒。

用法提示:本方睡前服用较佳,此乃取“人卧血归于肝”之理,以利药达病所,吸收利用。此类患者还应注意休息和隔离。

方义:全方以威灵仙,茵陈为主药,两味药的配伍规律是药量比例1∶2。威灵仙性味辛咸温、有毒。性猛急,走而不守,能宣通十二经络,以走窜消克为能事。凡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之症皆宜之。临床报道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效佳,实为治黄之要药。

茵陈性味辛苦凉,善利胆、利尿、退黄。《别录》曰: “茵陈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二药配伍,寒温并用,消利合剂。

佐以大黄苦寒攻逐之品,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配龙胆草苦寒清泻肝火,并擅长清湿中之热。与主药相伍可泻热之中湿。4味共剂,温清消咸宜,共奏利胆退黄,解毒分消之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