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支气管炎验案一则

慢性支气管炎验案一则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汪某,女,39岁,2000年8月7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开始每逢冬季病情发作,发则咳嗽气喘。近因外感暑热而病作,用前药及抗生素仍不能缓解。嘱服丸剂善后,药用西洋参50g,蛤蚧2对,冬虫夏草10g。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能忽视对患者康复与预防保健的指导。同时根治鼻炎、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对预防本病发作有重要意义。张舜华、李济仁先生临床常用自拟方“固本定喘汤”加减治疗虚喘。

汪某,女,39岁,2000年8月7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开始每逢冬季病情发作,发则咳嗽气喘。以后逐渐加重,发病不分季节,用中、西药治疗初则有效,久则失效。每次病作,必用激素类药配伍氨茶碱以及气喘灵等气雾剂方可维持。近因外感暑热而病作,用前药及抗生素仍不能缓解。症见喘息不得卧,张口抬肩,动则喘甚,伴有微咳,痰黏色白难出,时时恶风,不欲饮食,面部虚浮如满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略数。此乃肺肾俱虚,伏饮由外感而诱发,治以补肺益肾,化痰平喘,以冀标本兼顾。

处方:党参20g,炒白术15g,五味子10g,姜半夏9g,葶苈子15g,白芥子10g,生龙骨、生牡蛎各25g,白茯苓15g,杏仁10g,桑白皮15g。

水煎服。服药5剂,喘证已缓,咳痰略畅。继用上方加款冬花10g,服7剂,喘哮大减,咳痰通畅,已能平卧。

二诊:原方增减,再服20余剂,喘哮已平,虚肿全消,饮食日增,诸症消失。嘱服丸剂善后,药用西洋参50g,蛤蚧2对,冬虫夏草10g。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早晚各服3g,连服3个月。随访1年,未见病发。

证治评析:患者夙有伏饮,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每遇外邪侵袭则喘证发作。肺为气之主,肺虚,气失所主,肺气不足,故喘息不得卧,张口抬肩,动则喘甚;脾虚痰聚,脾运失健,则喘兼痰咳,不欲饮食,面部虚浮。结合舌脉,可知脾肺气虚、脾肾俱虚为本,伏饮引动而喘为证之标,治宜标本兼顾。方中党参、白术、五味子补益肺脾之气,培土生金,更兼五味子益肾敛肺定喘;半夏、茯苓健脾化痰,以绝生痰之源;葶苈子、白芥子、杏仁、桑白皮等清肺化痰,降逆平喘;龙骨、牡蛎重镇降逆,逐痰平喘。龙骨,《神农本草经》(《本经》)谓其“主咳逆”;《名医别录》用其治“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本草经读》说它: “逐痰降逆”,并说“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诸药合参,喘咳悉平。继以西洋参、蛤蚧、冬虫夏草等为丸服,补益肺肾以固其本,丝丝入扣,循循于规矩之中而成方圆。

朱批点睛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能忽视对患者康复与预防保健的指导。要嘱咐患者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改善环境卫生,防止大气污染,戒烟;及时预防和治疗感冒,因为感冒是引起急性发作的诱因。同时根治鼻炎、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对预防本病发作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治疗期间要注意适当增减衣服,慎防外邪侵入,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摄生养性。

方药传真

■ 张老治虚喘之“固本定喘汤”

张舜华、李济仁先生临床常用自拟方“固本定喘汤”加减治疗虚喘。药用党参15~20g,五味子6~10g,葶苈子12~15g,怀山药15~20g,杏仁10~12g,白芥子6~10g,生龙骨20~25g,生牡蛎20~25g。有寒饮者加细辛、干姜;痰热加鱼腥草、桑白皮;痰多加半夏,海蛤粉,每获佳效。对激素依赖者取效亦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