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文章阅读记录表

天文章阅读记录表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工作压力,多数是无法有效掌握时间所造成。每一个人皆拥有一天24小时,而成功的人单位时间生产力则明显比一般人高。我将这股风潮命名为“用身动了解心动”。前英国首相威尔逊为了推行他的政策,曾在一个广场上公开演说。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威尔逊一见是一个小孩子,就指示属下放走他。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几乎听不到声音,只能听见巨大的声响和呼唤,但是他从来不以此为遗憾和缺陷。

每天练习一篇文章,利用计算公式,了解自己的阅读速率与理解率,并将结果记录。

第一天 除非巨变,否则人永远不想改变

A朋友最近跟我抱怨,他们公司换了一个老板,A感觉到这个老板总是刁难老员工,想逼走较为高薪的老员工,然后换一批便宜的新人进来。A已经工作了10年,薪资算是不错的,所以很害怕哪一天老板的裁员大刀会向自己挥过来。

A除了手头上的工作熟练之外,其实懂的东西还不够深入,万一被裁员了,要找到相等薪水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A的薪水是用他的加班工时跟年资换来的。

其实过去五年来我常常邀约A下班后跟我去听演讲,但是他总说:“今天很累,我想要回家。”不然就是说:“我想要去参加同事的聚餐”或“我想要跟同事去逛街”等。总之,他每次都有各种不同的理由来拒绝我的邀请。

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朋友B。当初B的前男友提出分手时,B不甘心多年的青春就这样白费了,但是不甘心又怎样,男人心一横了是谁也拦不住的。他们吵吵闹闹拖了半年,最后还是分道扬镳了。要B在心中完全忘了这个前男友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这个前男友不断地回头来找B帮他处理一些事情,B总是很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并且给他提供意见。在B的心中,她还是认为等待下去或许可以让这个男人回头。

不管是A还是B,都证明了人永远都不想改变,除非是被环境逼着非变不可。

我们要改变自己都很难,更何况是想改变他人呢?

人可分成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先知先觉者愿意主动去改变自己;后知后觉者需要知道为什么要改变后,才会付出行动去改变自己;不知不觉者属于不得不改变者,即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改变,但还是不想去改变自己,除非大难来临时不得不改变。

人本来就是习惯的动物,有行为上的习惯和思考上的习惯。学习也是改变自己的习惯的过程,听到知识并愿意付诸行动,依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思考习惯,你一定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好。

第二天 时间管理

有人常感叹:我的工作压力好大哦!而工作压力,多数是无法有效掌握时间所造成。不善于分配时间的人,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富人和穷人一样,每天都有24小时,时间过去了,拿再多钱也换不回来。

时间有三大特质,无法替代、不能增减、无法储存,所以我们更需要进行有效的时间分配,才能真正达到自我理想,建立自我形象,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每一个人皆拥有一天24小时,而成功的人单位时间生产力则明显比一般人高。怎样才能善用时间呢?这是过去十几年来时间管理专家都试图解答的一个问题。

早期的时间管理=速度管理和效率管理

很多人把“做事”和“绩效”混为一谈,每天浪费时间在芝麻小事上,把自己累到精疲力竭,却毫无绩效可言。传统的时间管理着重于提升效率与速度,教你用12小时做完24小时的事,但如此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会陷入事情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的窠臼内,毕竟提升工作效率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时间管理从第一代强调使用备忘录,第二代强调工作单+记事本,第三代强调制定计划表,都是教你如何压缩时间、挤出时间,反而让你落入了“忙”、“盲”、“茫”症候群。

新的时间管理=管理人生

时间不能被管理,只能被分配。我们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价值观、状态、行为习惯。如果抛开这些根本而去谈一些时间管理技巧的话,那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新的时间管理=花80%时间思考,用20%的时间一次做好

帕累托提出了80/20法则,因此我们要少行动、多思考,因为20%的关键大事必须一次做好,否则漫长的影响和修正,可能会花掉我们80%的时间。把20%的时间精力,投注在可以获得80%总成果的事情上,如此80%的成就,就只需要花20%的时间,而其余就是休闲时间。

世界上重要事少,不重要事太多,做了不重要的事,等同于浪费时间,投入80%的努力只换来20%的幸福,一点都不值得。懂得如何用最少力获取最大报酬,破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旧思维的人,才是聪明的工作者。

第三天 灵性、心理、身体

前几年大家的身体生病了,过劳、胃溃疡、头痛等症状正流行着……

这几年连大家的灵性层面都出了问题,引至心理也生病了,忧郁症正席卷着全球的人类……

《一生必读的100个睿智故事》书中提到一则西方传说故事:

宇宙刚开始的时候,神决定把自己隐藏在自己的创造物中。“我必须藏在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因为当人类花心思去寻找我的时候,他们的精神跟智慧都会有所成长。”

正当神在思考怎么做时,天使们问了:“为何不把自己藏在地底深处呢?”

神想了一下:“不行。他们很快就知道开挖土地来发现地底的宝藏。不能让他们这么快找到我。”

天使又问:“神啊!那你为什么不藏在月亮之中呢?”

神马上说:“不行!这虽然会需要他们多花一点时间,不过不久后他们就能进入太空,登上月球。在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成长前,他们就会找到我。”

天使想不出神到底藏哪里比较好了。

一个最小的天使说:“我知道了!为什么不把自己隐藏到人类的心中呢?他们不会想要去那里寻找的!”

“就是那里!”神很高兴找到了理想的藏身之处。

于是神就秘密隐身于人类的心中,直到人类的心灵跟智慧够成熟了,他们才能开启进入自我内心深处的伟大旅程。在那里,人类会发现他们的神,然后与神在一起。

这几年全球都流行回过头来注意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身体反应来重新了解自己的内心或是放松心情,于是瑜伽、舞蹈、按摩的课程很热门。我将这股风潮命名为“用身动了解心动”。

其实追本溯源的话,身体反应是我们身为一个人最低层次的表现。身体为何动?是因为心想要动,于是大脑下命令叫身体动。而心理又受到更高层次的灵性所主宰。

“用身动了解心动”的做法是倒果为因的方式,就像以为是因为身体胖,所以变得爱吃,拼命去想办法减肥,却不想办法让自己变得不爱吃一样,本末倒置了。

这股追求身体动的风潮迟早会走到陌路,因为大家最后终究会发现,身体动了,可是心里并没有产生更多的智慧,迟早要回归灵性之路。

第四天 错中知责 听不见的好处

错中知责

能注意到事物价值的人与能分辨事物性质与原理的人,都可自经验里撷取一些东西。

——约翰·佛斯特

前英国首相威尔逊为了推行他的政策,曾在一个广场上公开演说。广场上当时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观众中扔上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他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威尔逊一见是一个小孩子,就指示属下放走他。后来他想了想,又把小孩叫了回来,并当众叫助理抄下小孩的名字、电话与地址,台下观众于是开始聒噪起来。首相这时要求大家安静,并对观众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方才那位用鸡蛋打我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很不礼貌,虽然是他的不对,但是身为英国的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下面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那么准,证明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好叫体育老师栽培他,以便将来成为我国的棒球选手,为国效力。”

心灵隽语

聪明的管理者懂得从他人的过错中,积极寻找具有建设性的事物,如发觉对方的长处,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遇到事情若能够诉之于理性,不但可让不愉快的事随风而逝,有时还能反过来将其作为助力帮助自己呢!

听不见的好处

不论怎样不幸都会带来某种幸运。

——贝多芬

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几乎听不到声音,只能听见巨大的声响和呼唤,但是他从来不以此为遗憾和缺陷。有一次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为自己发明一种助听器?”爱迪生笑着回答:“一天之中所听见的事有多少是非听不可?一个人如果必须大声地喊叫,那么就绝对不会说谎。”因此,他认为耳聋不但不是障碍,有时反而是一种益处。耳聋使他做起事来更加专心,不受外界的声音干扰,更不必与他人闲聊,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

心灵隽语

我们的想法决定我们的人生。对于无法改变的身心残障,若能换个想法去思考与调适,并勇敢地迎向它,将别人眼中所谓的缺陷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历练与助力,我们就能够克服身体障碍上所带来的不便,发挥出无比的潜力,进而达到出乎意料的成就。

摘自《心灵有约》,叶莺

第五天 演说魅力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经验,当被老师叫起来发表意见时,马上紧张得手脚冰冷、脸发红、全身冒冷汗,顿时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极力思索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都不想在其他人面前出丑,所以每次老师要求大家发言时,我们总是会把头低下来,希望老师的眼光不要扫到自己这里。

这样的紧张情况只要在众人面前说话,面对陌生的客户、拥有权力的上位者或面试的主考官时,总是一再地发生,于是很多的千里马无法在必要的时刻正常发挥自己的实力,只好大叹:“伯乐在哪里?”

说话的能力与技巧会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领导力、职业生涯发展、收入,甚至名声。

说话的重点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听众听到了什么。别忘了奥巴马不是因有实际政绩而赢得提名的,他凭的是他的演说魅力以及华府圈外新鲜人的形象,这一点从奥巴马创下电视演说最高收视人数的纪录就可以看出来(电视收视纪录: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3840万人,副总统候选人培林3720万人,美国总统布什2760万人)。

机会本来就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或是履历表中的内容,仅占了决定因素的7%,另外的93%是展现出来的非语言表达,例如紧张、自信、慌乱、犹豫、家庭教育、思考快慢、对场合的掌握等等形于内而发于外的讯号。这些讯号会透过我们的眼神、手势、姿势、表情、声音和语调传达出来。

一场充满魅力的演说,常常具有下面八项特点。从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第八项跟语言内容有关之外,其余皆是一个人在发表自己想法时所表现出来的形象:

1.塑造个人的独特风格,面对大众时表达出信心。

2.能有效摆脱面对群众的恐惧,消除容易紧张的情绪。

3.有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反应。

4.有机智灵活的组织能力及临场应变要领。

5.能有效掌握肢体语言的运用,增加现场感染力与煽动性。

6.合宜的表达方式与习惯。

7.知道如何掌握气氛,能适当发挥出令人赞叹的熟练技巧。

8.能迅速有效地组织表达内容,轻松上台自在开讲

演说是一种展现个人魅力、感染力及影响力的技术,可以通过习惯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和熟练充满魅力的行为动作来塑造充满魅力的演说形象。而你所要做的只是和听众产生连结,将你的热情传递给他们。

第六天 当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

我们经常会碰到欲言又止、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情况,譬如好友打电话告诉你他离婚了,客户的亲友病故,大学同学正经历失业的低潮等等。

这是人际关系里挑战难度最高的时刻,面对这些伤痛或尴尬,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彼此的关系在困难时刻显得更珍贵,而不是在困境中突显自己的缺点,失去进一步交往的契机呢?

有些人为了避免说错话,干脆沉默以对,或是言不由衷、拐弯抹角,错失了向对方表达关心的机会。也有些人看到别人痛苦时,很自然地想要“快速解决它”,拼命提出自己的经验,或是强迫对方下决定、尽快行动,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认为你根本不了解他。

《疗伤的对话》的作者南希·格尔马丁针对如何弥补人际沟通的鸿沟,适时适度地表达关心,提供了“疗效对话”的十项原则。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交谈,可以让对方获得情绪上的纾解,自然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

疗效对话的十大原则

当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

1.聆听:仔细听对方说什么、没说什么,听出话里的含意。把“内在疑问”丢在旁边,不要在心里想着自己应该如何回话,或是盘算接下来的话题。

2.停顿:停顿让我们停止做判断、停止反应,同时发挥同理心,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3.当朋友,不当英雄:不要拼命将人从痛苦中“拯救”出来,看见别人落泪的时候,可以说:“别哭了,事情一定可以安然解决的!”其实流泪也是洗涤、疗伤的过程。

4.给予安慰:不要急于做判断,不要说“你应该觉得……”或是“你不应该觉得……”人有权利保有自己真正的感觉。

5.感同身受:对方会察觉我们内心没有说出来的想法和感觉,所以安慰别人时,一定要出自真诚。

6.耐心守候:疗伤需要时间,所以要不厌其烦地陪伴和倾听。

7.坦诚对待: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时,也可以老实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

8.提供资源:尽力提供可用资源,向其他朋友、专家或书本寻求帮助,提供躲避的空间,让他们来家里住一阵子,拥有平静的时间寻找答案。

9.主动帮忙:人有时候会对自己真正的需要开不了口,尽量设身处地考虑别人可能需要的协助。

10.同理心:不要急着做判断、出主意,先耐心听完别人的故事。

照着这些原则做,下一次当朋友有难时,相信你可以扮演更好的角色,为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分。

摘自《好人脉创造好钱脉》,赖淑惠

第七天 永恒之树

先苦后甘,成功需要经过一番淬炼。

很久以前,有棵小树生长在森林里。当小树长得些许茁壮了,她开始注意到上方广阔无垠的天空。她看见白云掠过,注视着小鸟在她的头顶盘旋飞行,仿佛享受着一段美妙的旅程。

蓝天、白云、飞鸟——这些似乎都在告诉她有一个永恒之地。她长得越大,就越来越注意这些永恒,而且越渴望不朽的自己。

有一天,森林管理员碰巧经过。他是一个体贴善良的人,感觉到小树并不怎么快乐。“你怎么了,小树?”他问,“什么事情困扰你了?”

小树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对森林管理员诉说了她内心的渴望:“我希望可以永远活下去。”

“也许可以,”森林管理员回答,“你的愿望也许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一段时间过后,森林管理员又从小树旁边经过,现在的小树已经长得高大壮硕了。

“你仍然希望可以永远活着吗?”他问小树。

“哦,我希望。”小树热情地回答。

“我想我可以帮,不过首先你必须允许我砍下你。”

小树目瞪口呆:“我要永远活着,而你现在却说要杀了我!”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森林管理员说,“不过,如果你肯信任我,我向你保证,你内心的渴望一定会实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小树答应了。于是,森林管理员用他那把锋利的斧头将小树砍下了。小树倒下了,她永远消失在了森林里。脆弱的木头被切割成长条,然后被刨平、塑造,再漆上一层令人窒息的亮漆。小树默默地哭泣,内心痛苦万分,因为她再也无法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她屈服于小提琴制作家的双手,在一阵痛苦中,她想要永远活着的梦想破碎了。

经过了好多年,小提琴都被闲置着,有时候,她会想起在森林中成长的美好日子。

把自己交付给森林管理员的斧头,真是一个错误的牺牲,她怎么会轻信这么做就可以使她永远活着!

但是这天终于来到了,这是一个完美的时刻。当小提琴从盒里被温柔地拿出来,再次被一双疼爱的手抚摸,她屏住呼吸,感到不可置信。当琴弓温柔地划过她的胸膛,她颤抖着。接着,她的颤抖变成一声纯净的音调,使她忆起风如何把她的枝叶吹得沙沙作响,云如何从天空掠过飞向永恒,小鸟如何在她的头顶上盘旋,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永恒的圆弧。

清亮的声音,纯净的音色,永恒的音乐!

“我的木头转化成了音乐!”小树在内心喘息着说,“森林管理员说的话是真的。”

乐声回荡,从这个倾听者到另一个倾听者,永远传扬。

乐声穿透永恒之门,在那里,小树变成了永恒之树。

摘自《一生必读的100个睿智故事》,玛格丽特·斯尔夫

第八天 倾听需求,创造圆满世界

鼓舞

动机,动机,能“动”其心者,才可能有“机会”。

动机的重要性已无须多加赘言。但什么才是最佳的动机?对领导人而言,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大多数的人将金钱、奖赏或特殊假期视为最佳的动机,然而,相同的动机,却不见得适用于每个人。

假设你有两位相当杰出的属下。对于其中一位,你计划以加薪的方式犒赏他的努力——这对其他人可能是个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动机,只可惜,他的配偶已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使得加薪对他而言,并不构成强烈的动机。或许,他会将能担负更多的责任视为最具吸引力的动机。

另一方面,你计划赋予另一位表现杰出的下属更多的职责。然而,不巧的是,近来因其配偶卧病在床,庞大的医药费支出给他造成极其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他而言,金钱的动机要胜过工作责任。

该如何掌握哪位下属适合什么样的动机?很简单,就是询问。或许你也可以试试问这类问题,如:“如果你表现得不错,什么样的鼓励能让你继续保持这样的表现?”

真心付出

满足顾客的要求还不够。你还得建立你的“顾客忠诚度”。

什么是“顾客忠诚度”?

就是经你“服务”过后,顾客感到心满意足,他们不仅喜欢你的服务,甚至帮你宣传,成为你最佳的销售代言人。

不可否认,现今的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你不照顾好你的顾客,很快就会有其他人取代你的位子去服务你的顾客,而且往往让你连想要弥补的机会都没有。

老实说,疏忽你的客户时,你可能会被视为“无服务”,即使是最坚强的销售团队或最被市场熟知的广告商,都极可能因此而一筹莫展。

要让自己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要教导你的销售团队、客服代表及大众服务职员不断地建立自己的“顾客忠诚度”,真心为顾客付出永远是值得的。

倾听需求

要求他人负责任之前,你必须先对他人负起责任。

传统的层级架构对目标的设定是有帮助的,因为在下位者,可视上司为规范,视公司高层为追寻目标。

不过,一旦目标已明确,此层级的锥状架构就应倒转过来:将顾客置于此架构中之首位,接着是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线人员,而公司总裁、董事等皆置于最下层。

随着这种理念的执行,身为领导人的你,角色也应随之从“负责”转换至“反应”。领导人的工作性质,则应从起初的监督下属,转变成与下属一起工作。一个能反应下属需求的领导人,才可能拥有肯负责任的下属。

想要你的属下为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前提是你必须对他们的需求有反应,并且支持他们。

向真正投入的员工表示负责的态度,就是愿意为他们的需求负责。

摘自《一分钟励志》,肯·布兰查

第九天 男人娶妻和女人购衣的十大相似之处

一、只要社会环境允许,男人恨不得娶尽天下美女。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女人恨不得买尽天下华服。

二、年轻男人娶妻全凭感觉,脸蛋漂亮就行;中年男人娶妻讲究品味,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老年男人娶妻要求实在,体贴照顾才好。年轻女人买衣全凭喜欢,款式时尚就行;中年女人买衣讲究品牌,更要体现自己的身材;老年女人买衣要求实用,穿着舒服才好。

三、任何男人都希望可以至少拥有两个女人,一个聪明漂亮,可以带着出去帮他应酬周旋,使自己感觉面子有光;另一个勤劳朴实,可以待在家里为他操持家务,使自己感觉安定宁静。

任何女人都会为自己准备至少两套衣服,一套时尚正装,用来穿着上班、逛街、走亲戚,使自己看上去更美丽动人;一套舒适睡衣,用来在家里穿着,可以随便横坐竖躺,使自己感觉温暖舒适。

四、男人永远为身边缺少一位属于自己的心爱女人而哀叹。女人永远为衣柜里缺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而伤感。

五、没事逛马路时,男人觉得走过的每一个女人都可爱。无聊逛商店时,女人觉得挂着的每一件衣服都漂亮。

六、男人在路上突然看到美女时,会控制不了、口水直流、频频回头,明知不能娶回家,即使用眼光抚摸一下也好。女人在商场发现漂亮衣服时,会情不自禁两眼放光、挪不动步子,明知没能力买回家,哪怕用手抚摸一下也好。

七、当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想要娶回家前,先和她同居找感觉,是为试婚。当女人看上一件衣服想要买回家前,先穿了照镜子找感觉,是为试穿。

八、男人只有在打算娶一个妻子回家时,才发现真正可爱的、自己能娶得起、又适合自己的女人其实少之又少。女人只有在打算买一件衣服回家时,才发现真正漂亮的、自己买得起、又适合自己的衣服其实少得可怜。

九、男人排除万难地把新娘娶回家时,总以为对方是最完美的那一个,事后才发现最可爱的女人永远是在家外的。女人千挑万拣地把新衣挂进衣橱时,总以为那是最漂亮的一件,事后才发现最漂亮的衣服永远挂在商店的橱窗里。

十、当男人发现时间让曾经深爱过的妻子变老变丑时,便不再爱她,潇洒的有能力的男人立即离婚,再娶年轻美貌的;窝囊的没能力的男人只好委屈地凑合着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打着寻找真爱的晃子,在外面干些拈花惹草的勾当。当女人发现一件衣服过时、穿旧了,便不再喜欢时,奢侈的有钱的女人会立即将衣服扔了或处理了,再买漂亮时尚的;节俭的没钱的女人只好勉强将就着穿,但这并不妨碍她们装阔到商场里过过免费试穿时髦新衣的瘾。

原来男人和女人还是来自同一星球的,只不过追求不同而已。

取材自网络笑话

第十天 孩子来自天堂

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所以每个孩子都来自天堂,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带着各自独特的命运来到世上。一粒苹果种子会自然长成一棵苹果树,不会长出梨,也不会长出橘子。身为父母的我们,最重要的角色是扮演认识、赞美及培育孩子体内已被赋予自然、独特、唯一的种子,让这种子成长,而不是依据我们的期望,塑造出我们想要的下一代。虽然如此,父母却负有明智地引导孩子发挥其独特才能与长处的重任。

孩子不需要父母帮他们定型或让他们更好,但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与关爱以健全地成长。父母亲将肥沃的土地准备好,等着让孩子的种子在此发芽、茁壮成长。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灵与身体里,都已存在着独特的成长和发展蓝图。所以,父母亲不需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让孩子更好,其实孩子的成长已在他们体内规划好了。

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牢记,我们会永远为孩子的成长及发展承担责任。我曾经问我的母亲,她养育小孩的哲学为何,她说:“拉扯六个男孩、一个女孩长大,我发现原来我可以做的不多,一切都已在上天的掌握中。我尽了力,其余的就留给上天。”这认知让我母亲信任孩子自然的成长过程,如此,她不仅可以更轻松地面对养育孩子的工作,更不至于造成孩子的成长阻碍。这种观点对每位父母都很重要。如果你不相信上天,则应该相信基因,孩子的基因已经决定了一切。

使用正向养育技巧的同时,父母可在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扮演不干涉的支持者。如果不明白怎么让孩子自然发展,父母将会遭遇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挫折、失望、担忧与罪恶感,而且更可能阻挠或妨碍孩子的成长。譬如,父母不了解孩子为何特别敏感,导致父母对养育孩子存在极端的挫败感,甚至会让孩子也以为自己有问题。若真如此,“我有问题”的想法将烙印于孩子的心里,使得孩子与生俱来的敏感能力无法充分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问题

除了天生赋予的善良与纯洁的心灵外,每个孩子也怀着各自的问题来到世上。父母在养育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协助孩子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有六个兄弟姐妹,虽然我们有着相同的父母,但我们每个人的特性都各不相同。如今,我育有三个女儿,分别是25岁、22岁及13岁,她们也都有其优缺点。

身为父母亲的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却无法带走他们各自的问题,只能等着他们自己面对挑战。看清这点后,父母的挂虑、忧心即可减轻,无须太专注于改变孩子或解决他们的问题。相互的信任对亲子双方都有帮助。父母应该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而将重心放在如何协助他们面对生活的挑战上。若父母亲可以采取轻松且信任的方式与孩子们相处,孩子就能对自己、父母及不可知的未来更有信心。

摘自《正向教养这样教》,约翰·葛瑞

第十一天 学会适应压力

世上本没有压力,只是自己想的太多了,看的太消极了,于是就有了压力。

——鲁迅

在花园里,有一个小南瓜正要渐渐长成成熟的大南瓜,如果这时候用铁圈牢牢箍住小南瓜的瓜身,你猜这个正要成熟的小南瓜是会被铁圈箍住不再长大,还是会长成其他样子?

这是在麻州大学安城分校进行过的实验,这个实验主要的目的有二,一是计算当小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会产生多大力量;另一目的是观察小南瓜在成长过程与铁圈互动所产生的力量,也就是观察小南瓜在被限制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研究人员在实验前估计小南瓜大概只能承受约500磅(约227公斤)的压力。随着实验进展,小南瓜展现了连研究人员都难以想象的力量。

实验第一个月,小南瓜就承受了研究人员原先估计的最大承受量——500磅的压力;到了第二个月,成长的南瓜已经可以承受原先估计的三倍压力,也就是1500磅(约680公斤)的压力;当压力突破2000磅(约907公斤)时,研究人员甚至不得不对铁圈进行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爆。

你猜得到最后南瓜承受了多少压力,才因为瓜皮破裂结束这个研究吗?

整整是原先估计小南瓜所能承受极限的十倍压力!也就是被铁圈箍住的南瓜在承受了5000磅(约2268公斤)的压力后才宣告破裂。

研究人员分析破裂的南瓜后发现,其内部已经完全无法食用,整个南瓜充满了层层坚韧而牢固的纤维,每一层纤维都是因为南瓜在成长过程中突破包围它的铁圈而形成的纤维化现象。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南瓜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能在铁圈的紧箍下继续生存,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几万米,所有的根都朝不同的方向全面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的根部几乎蔓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层,让其他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间。

如果你是小南瓜,你觉得自己能承受多大压力呢?是会被研究人员料中只有500磅的承受力量,还是能展现出惊人的十倍承受力?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压力就像是紧箍在小南瓜上面的铁圈。小南瓜当然不会意识到阻碍它生长的是铁圈,生长是它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于是它用自己的方式茁壮生长,不但撑爆了铁圈,最后甚至占领了整片花园。

面对困难和压力,你的选择是什么呢?不可否认的是,胆怯往往是心里最原始的声音:“我真的有这种能力吗?”“这实在太困难了。”“我没法解决。”“我再也受不了!”我们再来听听看小南瓜是什么声音:“嗯,今天的阳光真温暖。”“呼!空气真新鲜。”“哇,水真好喝!”小南瓜的力量不但让所有研究人员大跌眼镜,还让人发现植物在面对生存压迫时展现的生命韧性。小南瓜方且如此,更不用说人能有多大的力量去承受眼前的压力与困境了。

不要小看自己,但同时也不要太压抑。现代人往往因为压力而出现了文明病,如忧郁症,承受压力的同时也要学会释放压力,不然就有可能会像小南瓜一样,在撑爆铁圈同时,内心早就已经全部硬得纤维化了。

摘自《死前要做的99件事》,赖纯美

第十二天 为什么做不好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没有所谓的最佳方法

时间管理没有万灵丹,任何方法都不可能让人一用见效,但是我们有追求虚幻的习性,学了“A先生的时间管理法”,又去学“B小姐的记事本管理法”,在不断尝新之后,你是不是还经常落得徒劳无功呢?

为什么模仿他人的做法没有用?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条件都不同,最适合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

利用时间的方法就等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就像没有一种生活方式适合所有人,时间管理也没有适合所有人的“终极版”。

你目前使用时间的方式是来自长年的经验,也就是说,你是从“用这种方式会有这个好处”、“这么做会吃亏”等经验中不自觉地淘汰取舍,累积成这套让自己轻松过活的独创方式的。如果你是个36岁的人,那你运用时间的方法就是以36年的时间酝酿而成,即使想要一口气改变,也会马上恢复原状,若是因为改变而感到压力,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你不觉得这方面和某件事很像吗?

是的,正如同瘦身或健身。这世上有多到泛滥的瘦身法,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能让所有人顺利瘦身。

每个人发胖的原因都不同,饮食生活也各有不同,生活习惯更是形形色色。要是不从无奇不有的方法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最终是得不到效果的。

但你可以放心。

如同瘦身的大原则——摄取的热量要比消耗的热量少,时间管理也有个大原则,只要能遵守这个原则,不论怎么调配组合时间,都会显出成果。

这个大原则我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说明,在这里我们要先来探讨这个问题:“在没有万灵丹的情况下,平常要如何思考,才能改善自己长期酝酿出的时间管理法?”

每天尝试新方法

在没有最佳方法的情况下,要改变自己长年的生活习惯,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累积较好的方法”。虽然这样做刚开始看不出什么成效,但只要注意琐碎的小事,就能够慢慢改变陈年的做法。

一般人想要改变做法时,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是因为不论方法有多好,要是做起来都有难度,若此方法与自己的想法格格不入,也无法养成习惯。而如果不能变成习惯,这件事通常就会无疾而终。

可是你要在这里改变想法。尝试了十种方法之后,只要你能将其中有一种留下来变成自己的习惯,那就值得了。

十种留下一种是我的经验谈。不尝试绝不会变成习惯,只要尝试十种就有一种成为习惯的话,试过百种后你就有十种习惯留在身上了。

以电脑软件来说,我每天都不能缺少电脑,也必须用到许多种软件。但是在我新添购的或下载的软件中,每天都用得到的顶多只占十分之一。

虽然试用过许多软件,而且大部分都不好用,但只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就能够提高你的生产力。你要把下载软件的整个过程,当成为了找到一个好软件所做的投资,而不是觉得白费了精神找来九种不好的软件。

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在每天进行的改善中,如果尝试的事有十分之一留下来成为了你的生活习惯,情况就会慢慢好转。如果你一直为做不好而叹气,会不会是因为你尝试的次数太少了?

假设你试的十种方法只能留下一种,每个月又只尝试一种新方法,一年顶多只能留下一种方式,这样是根本看不到明显改变的。

以我来说,我每天都会想是否能够尝试新方法,这样一来,我一个月就会有几种新方法留下来,一年累积下来,就会新增不少时间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版本更新”的效果。

摘自《年收入增加10倍的时间投资法》,胜间和代

第十三天 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幸福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幸福。学习可以提高年收入增加的机率,而充裕的财务状况除了能让人精神安稳之外,也能减少家庭内的矛盾。

学习是为了在所得差距大的社会中存活

我们可以利用学习赚来的钱投资在自己和子孙的未来上,所以不仅是现在,连未来得到幸福的机率也能因此提升。

近来经常有人谈论所得差距大的社会以及阶级再提升的问题,但追根究底,在教育上投资,也就是学习的有无对未来关系重大。因此,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和子孙得到幸福,光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也非学习不可。

有没有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所属的阶级。读过书的人能够凭本能感觉到这种阶级再提升的架构,对学习的价值观和优先顺位,就会和那些没有念过书的人感觉不同。

能切身感觉到只要学习就能增加年收入的人,会竭尽全力去学习,如此又更进一步拉开了与他人的距离,阶级的再提升也就会随着年龄越来越稳固。

总而言之,把学习想成是为了在所得差距大的社会中生存就对了。

何况只要父母亲看书,孩子就会耳濡目染,阅读习惯会因此成为家中的文化传承与遗产,这也是许多社会学家的研究结果。如果现在的你开始用功读书,你的孩子就会跟着学习。

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也是为下一代奠定幸福的基础。

学习是为了独立自主

要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就必须学习。我认为所谓的独立自主是指:

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在经济上能够自立

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是做不到以上三点,即使有形式上的独立生活,实际上也称不上独立自主,大部分的人还是隶属于任职的企业。

因此,即使没有打算成为自由工作者,身为上班族,要做到独立思考,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

长期以来,企业丑闻层出不穷,例如做假账、涂改商品的有效期限等不当行为,其原因就是执行的员工不能独立自主而盲从。如果主事者有充裕的经济能力,有自信去转换工作或创业,不需要隶属于任何企业,就能够对公司或上司说NO了。

学习是为了跟上社会的脚步

除了在所得差距大的社会中存活,以及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之外,另一个非学习不可的理由在于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随时随地都有人在学习,并因此慢慢推动社会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人要是不学习,就会跟不上社会的脚步。

年纪大的人之所以说话古板、嗦无趣,通常是因为他们在某个时间点停止了学习,知识和想法都没有更新。

反过来说,有学识或能够学习的人,即使年过六七十岁,依然能拥有新鲜的想法,说起话来妙趣横生。

要是你不持续学习,等到上了年纪,孩子、孙子或晚辈就可能会觉得你这个人浅薄无趣。想到这一点,你不觉得可怕吗?

学习是为了投资日后的幸福

学习能让你在各方面与其他人产生差距,而且学习有助于年收入增加,因而能在学习上继续投资。当学习会变得更有效率,年收入又会随之提高,继续为学习投资。如此一来“收入增加”与“投资学习”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相对的,不学习的人无法增加年收入,与勤于学习的人之间产生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形成了恶性循环。

归纳以上的论点可知,读书是为了得到幸福所做的必要投资。就像企业不先在设备、开发新产品上投资就无法存活一样,若是我们不能持续地学习、投资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后一定会破产。

摘自《年收入增加10倍的学习法》,胜间和代

第十四天 把问题转换成技能

孩子要学习什么技能才能解决问题?

每一个成长议题都有其需要学习的技能

儿童技能教养法奠基于这样的观念:要解决困扰孩子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学习某种技能。这个观念根据我们的观察产生,每次孩子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因为缺乏某种技能,因此只要他学会这个技能,问题就会消失。

这也许好像是在钻牛角尖,可是我们把谈论的焦点从问题转为技能并不是为了取巧。一旦开始讨论技能而非问题时,我们就会觉得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以有建设性的方式讨论会容易许多。

现在来想象你是个淘气孩子的母亲,老师跟你说:“你儿子对班上其他小朋友动粗。”对于这样的话,你会做出什么反应?你会感谢这个老师把问题告诉你,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她讨论吗?我很怀疑,因为只有极特殊的父母才会这么做。如果你是一般的父母,你会觉得受到了指责,从而做出一般人觉得受到攻击时的反应。你会保护自己,把罪过推给别人。比如,你可能会说:“他在家里不会那样”或是“那是因为他在班上受到了欺负”,甚至说:“我从来不会有粗暴的行为,所以那一定是从他爸爸那里学来的!”

另一方面,如果老师是以不同的方式跟你提起这个问题,你的反应又会怎样?如果她完全没提到你儿子有行为上的问题,而是告诉你,她觉得你儿子需要学习什么技能。以下就是她可能提起的方式:

“我和同事谈过卡尔的事,研究了他要在学校过得很好就必须学会的要领。我们的结论是,对他来讲,学会控制自己,甚至在其他人对他不友善时保持冷静是很重要的。你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你卸下了心防,不是吗?现在你会如何反应?你可能会说:“我也想过这件事”或“他确实需要学会控制自己,而且老实说,我自己也需要培养这种能力。”

因此,讨论需要学习的技能而不是需要克服的问题,就是用比较有建设性,而且能通力合作的方式去处理孩子所面对的困扰。

技能认定:发现问题背后的技能

当把问题转化成需要学习的技能时,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孩子必须学习(或加强)什么技能,才能解决某种问题。假设有个孩子缺乏耐心,觉得每件事情都一定要马上实现,我们可能会说,他必须培养等待的能力。我们找到的技能是对的,因为我们可以预见到,只要孩子学会了这项技能,他的问题就会消失。

然而,要把问题看成需要学习的技能不见得很容易。把问题转换成技能,但“技能认定”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去学习和培养的能力。许多学习儿童技能教养法的人发现,最困难的就是这个步骤。

我们着手把问题视为一种技能时,或许就能从这个问题得到好处:孩子要学会做什么才能使问题消失?

为了测试上述问题,我们现在来想象你的孩子有个不合宜的习惯——挖鼻孔。针对上面提出来的问题,你可能会回答说,这个孩子需要学习用手帕去清鼻子(而不是用手指)。

在思考要用来解决问题的技能时,我们应该把解决心理学问题的规则牢记在心。根据这项规则,要学的技能绝不是去停止错误的行为,而是学会做正确的事。以下例子可以说明这个规则:

如果孩子在晚上尿床,他要学习的技能不是停止尿床,而是在半夜醒来上厕所,或憋到早上再尿的能力。

如果孩子会玩弄食物,他要学习的技能不是停止玩弄食物,而是规规矩矩地进食。

如果孩子总是要花很多时间穿衣服,他需要学习的技能不是停止拖拖拉拉,而是迅速地穿上衣服。

摘自《儿童技能教养法》,班·傅尔曼

第十五天 珍惜所爱 1351字

“你今天真的没办法赶回来吗?”他出门的时候,妻送到门口,眼中带着些许期盼与恳求。“太太,这个客户很重要,我们可能会谈到很晚,我就在那儿的旅馆住下,不必等我回来了,明天我们再庆祝嘛!”“好吧!开车小心。”她语气中掩不住一丝失望。他给了她一个吻,拎着公文包上了他心爱的奔驰,缓缓驶出别墅大门。

今天是他与妻子的结婚周年纪念日。真是岁月荏苒,想当初他认识妻子的时候,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他欣赏她的才华、能干、独立、坚强以及善解人意的温柔。到如今,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对的。

这些年来她扮演了一位相当称职的商人妻子,给予了他莫大的精神支持,而且在他常年在外奔波之时,独立撑起一个家,两个孩子聪明可爱又有礼貌,人人称羡。而妻子两次临盆他都缺席,所以妻子常开玩笑说,人生重要时刻,大概除了他们的婚礼他必得出席外,另外一个他必须出席的就是她的丧礼了。

他对妻的微词并非不觉,而是目前正面临他事业的起飞。当初她就是因为了解他的梦想,欣赏他的勇气,才以心相许。他知道妻子仍然是世上最了解他的人,他的努力也全是为了她,她一定会明白这一点而谅解他的。

不久,车子经过一家很大的花店,他立刻停车。妻喜爱深红色的长茎玫瑰。他订了七打,七周年玫瑰色的幸福人生,一朵代表一个月,再附上一张精美的卡片,由花店代送。当他用力推开花店玻璃门时,不注意将一个手捧一盆植物,身穿深绿色夹克的老人撞倒。

“啊!对不起,老先生,您还好吧?”他急忙想搀起老人,可是老人却不顾自己,先急忙查看那盆差点脱了手的植物。“喔!还好还好,老天保佑。这盆茉莉幸亏没摔着。”老人喃喃自语。“对不起,老先生。您还好吧?要不要我送您去看医生?”老人摇头。“不用啦!我身子骨还算硬朗,没事没事。这是朋友辛苦栽活的,他知道我老伴儿最喜欢茉莉花的香味儿了,我得赶紧拿去让她瞧一瞧。今天是我俩结婚45周年的日子,她一定会很开心的!”他目送老人的背影,心里充满感叹,真是老而弥坚的夫妻之情啊!

去了一趟公司之后,他出来准备去往高速公路,车子一直很顺畅地飞驰。正在庆幸没遇上堵车时,他突然被路旁的一幕景象惊呆了:上午他撞倒的那个老人身穿同件深绿色夹克,在路旁拿着工具细心地为一座坟墓除草,而那盆茉莉被端端正正地供在墓碑前,还有素果馨香。

他立刻掉头,驶回原路,在那花店前停下,冲了进去。“很抱歉,先生,花还没包好,我们马上……”他摇头:“不必了,我亲自来送。”

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往往都是在失去真爱以后。希望你不要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珍惜你所爱的人,即使你再忙、再累,因为人生不能重来,不能说如果能再重来一次,我会……

我们生活在现今繁荣的经济体系下,在任何人、事、物中都有很多的选择。也正因为有太多的选择,所以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变成了大部分人的习惯。当看到餐厅里别桌的顾客跟你吃的不一样时,你可能会怀疑他们的食物是不是比自己的好吃?所以每当拿起菜单目录看到林林总总一大堆的菜名时,你只好又开始举棋不定!当看到朋友、同学日子过得不错,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入错行,选错公司了,于是三心二意,不努力工作,日子更是每况愈下。当你逛街看到美女时,你可能怀疑自己是不是娶错了老婆、交错了女朋友,回家便不给对方好脸色看,两人的感情怎么会好?也正因为选择多了,我们更容易使自己迷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取材自网络文章

第十六天 开发潜能的要点

容许模棱两可,才能看清所有潜能

如果我问:“你很固执还是随和?”你会怎么答?你可能会回答:“都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个性,不管是极端的两边,还是中间任一程度的模糊地带。而身为一个成熟自主的成年人,你会有因时、因地制宜的行为举止。尽管你可能有所偏好,现实中仍旧可视情况来采取固执抑或是随和的态度。

若从行为程度来看,固执与随和各位于标尺的两端,而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在这个范围内。举例来说,如果你太过固执的话,很可能会变得冥顽不灵、刚愎自用,不但会强迫他人接受自己想法,甚至会拒绝妥协。同样的,如果你过于随和,很容易就会被其他人利用并占尽便宜。不论是出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考,你都会定义出自己可以容忍的范围。

而范围的定义多半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居于上位的人经常会告诫你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每当你的行为不够适当时,他们就会在你面前替你树立一个停止的标志。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安全地带”,就不会再跨过这个界线去挑战范围外的尺度了,因为这个被许多停止标志框限住的安全地带,会让你无意间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所有的举止都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事实上,这些停止标志还可能会剥夺你范围外的所有选择性,迫使你在其他方面也有所限制,甚至包括限制你原本的自我创造性,让你逐渐丧失那些童年时期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与探索本能。

经过潜能开发,你会发现自己不再只能有单一的选择。无论是在情感、身体或是知识方面,学习的乐趣就在于能拥有广泛的选择性。然而,光是思考还不足以再度开发我们的神经系统,你必须多练习其他的选择性,才能激发这荒废已久的功能。

反复做小小的调整,不疾不徐地往目标迈进

飞机驾驶训练,是研究人们如何对付不安定环境的最佳实验。飞行员训练其中的一个课程,必须戴上一种像遮阳帽的头盔,让你避免看到飞机座舱外面的情况,视线范围只有眼前的控制仪表。这项训练的目的在于让你专注于仪器所提供的信息,而非用感觉来判断情势,因为这些感官系统反而很有可能对你造成错误的干扰。

在练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官会指示训练生调整机首方向、高度和其他方面,而训练生总是会操控过度。如果机首只需稍微地调整5°,而训练生太过紧张导致灵敏度下降,一再地操纵过头,每每都得用两三次才能搞定。若训练生太过急于驾控飞机,反而更容易失去准头,只会让情势更加恶化进而陷入困境。

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会在放松的状态下,有耐性地慢慢将机首调整到所需角度,他对飞行的自信,能让自己能绰绰有余地应付自如。只要放轻松,一切都没问题。

因此,你越努力挣脱困境,反而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你越想逃脱僵局,反而会越陷越深。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越劝对方不要生气,反而越会激化他的怒气。换句话说,当你把问题的一侧抓得越紧时,只会增加问题倾斜的幅度罢了,根本就无济于事,更无法从困境中解脱。而当你在困境里越陷越深时,也代表你离解决的办法越来越远了。

当飞机笔直向地面坠落时,大多数的训练生都企图迅速拉回机首,但他们惊慌的举动反而会让飞机盘旋下降,使情况更加危急。而事实上,想要拉回机首,飞行员必须先沉着地让飞机向前俯冲,这时机翼上方的气流会对流到机翼的下方,形成一股浮力将机首往上抬,接着飞行员便能慢慢将机身恢复平衡,继续飞行。

垂直降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当你陷入困境时,应当如何处理的一个提示。做些小小的调整,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摘自《天生潜能积极开发法》,保罗·席利

第十七天 超级音乐学习

音乐是打开无压力快速学习的大门钥匙,是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和记忆力积极有效的方法。

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是由苏联的科学家们发现的。

他们发现,17或18世纪的作曲家们创作的某些音乐,对大脑和记忆有很强的影响。这些音乐都是根据古代音乐流传下来的特殊格式来创作的,是巴洛克协奏曲中每分钟55~65拍的行板音乐,能使学习效果倍增。巴洛克作曲家通常用弦乐器、小提琴、曼陀林、吉他、拨弦古钢琴来创作这种缓慢、舒适而宁静的音乐,其声音自然、高频、和谐。

当听着宁静而舒缓的音乐,你的血压会下降,心脏也会开始有节奏地健康跳动。由于血压中的紧张因子没有了,你的免疫系统因此得到了加强,脑电波处于平衡状态,左右半脑达到同步效应。你的大脑和身体会随着缓慢的韵律,渐渐进入和谐状态——身体放松、大脑警觉,这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状态。

保加利亚哲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乔治·罗扎诺夫,于1966年成立了罗扎诺夫学院,作为研究“暗示学习法”(又称“超级学习法”)的中心。他主张利用节奏舒缓的音乐来刺激大脑,达到消除我们心理紧张感的作用,使音乐节奏、生理节奏(如呼吸、心跳等)与信息输入的节奏协调起来,从而在集中注意力、增强大脑活力的状态下学习。这种“超级学习法”在西方各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而有效地学习知识,也可应用于法律、军事、工程、医药等职业训练之中。

现在,人们已认可在工作、学习场所播放优美、舒缓背景音乐,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

在阅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轻柔的乐曲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产生情感体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左脑抽象思维能力,使两半脑得到均衡的活动。由于音乐强化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从而可以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

欧美、日本等国还盛行“脑部思维保健”法。健脑中心专设的健脑设备,如美国研制的脑部治疗仪“α兴奋器”,在使用同时播放美妙的音乐,其轻快的节奏会与人的脉搏、心跳极为和谐,使人消除疲劳,集中注意力,心情愉快,提高大脑功能,加速学习。艺术家接受健脑后,还可产生创作灵感。

音乐能毫不费劲地唤醒我们的语言能力和以前的记忆,能让你更加聪明,更加快速地学习知识,增强记忆,解除压力,帮助你集中精力,更好地学习形象化想象,开启内心的意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听力。

法国著名听觉专家阿尔弗雷德·托马斯蒂说:“有些声音具有两杯咖啡的兴奋作用。”泰丽·怀勒·韦伯指出:“某些类型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安抚呼吸、平静β波振颤,并会引发极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舒缓的、放松性警觉的状态。”

美国的快速学习专家希拉·奥斯特兰德在《超级学习法》一书中介绍,艾奥瓦州立大学的测试发现,只用缓慢的巴洛克音乐,无需任何方法,就能使学习速度提高24%,使记忆力增长26%。巴洛克音乐能使植物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加,有助于消除分娩痛苦,还能使爱发脾气的孩子迅速镇定。

音乐可以帮助你清除一天中不停围绕你,让你的大脑枯竭的噪音。

选一种你喜欢的轻松音乐,找一个舒服的位置躺下,做几个深呼吸,释放所有的紧张。让音乐在你体内流进流出,冲走一天围绕在你身上的所有垃圾噪音,冲掉一切声音污染,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注意它在你体内的不同部位如何回响,想象你体内的不同细胞随着怡人的振动而舞动。让音乐给你能量,放松下来。当音乐结束时,做几个更慢、更深的呼吸,释放所有的压力。

摘自《乔治速读记忆法》,乔治·斯坦格利夫、董丽燕

第十八天 8招赶走疲倦,迅速提神 1453字

1.小睡一下效益高

人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睡眠效益非常高,10分钟甚至可抵一般睡眠的2小时。通常睡眠有90分钟的周期性,但当身体非常疲惫,自律神经已紧绷到极点时,5到10分钟就可以使自律神经由极度紧绷恢复到平衡状态,从而使疲倦感暂时消失。如果一直强忍着不休息,不但工作效率不高,累积到晚上会让你产生压力荷尔蒙肾上腺素,你就会需要更多的睡眠来补偿了。

2.离开位置动一动,找人说话聊聊天

环境是决定你是否想睡觉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老师在台上讲得口沫横飞,台下却睡成一片,这时即使把睡着的人叫醒,他们可能还是迷迷糊糊,很快又进入梦乡。如果工作时实在觉得很累,又无法休息,不妨换个环境,离开位子动一动、运动一下,降低肌肉紧绷的状态,可以减低疲劳的感觉。你可找人聊聊天、讨论一些事情(但不是严肃的开会),持续的互动也有助于暂时赶走疲劳。

3.喝杯开水,简单却有效

精神不济又必须工作的时候,起来倒杯水喝,动一动,可以使精神好一点。除了起身动一动的动作可以稍稍赶走精神不济的状况之外,补充水分也是消除疲劳的好方法。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我们的血糖容易升高、尿液变黄,会感觉非常疲倦、没有精神、体力不支,对糖尿病患者影响更甚。此时只要补充200cc的水分,就足以达到赶走疲倦、改善体力不支等症状的效果。

4.喝杯咖啡或茶,但勿过量

喝杯含咖啡因的饮料,例如咖啡、茶、可乐、巧克力,都可以暂时改变内在体质,或身体及精神不济的状况。因为咖啡因可刺激脑部,使疲倦感暂时消失,对事物的反应也会更敏捷。在大热天如果喝一杯冰凉的含咖啡因饮料,可以增加提神的效果。何一成也表示,一天内所喝咖啡及茶等含咖啡因饮料的总量,最好不要超过500cc,以免伤身,容易因此睡不着的人也不适用。

5.穴道按摩,提神效果快

(1)合谷穴:在双手虎口处,按摩对容易鼻子过敏、全身无力者效果好。

(2)风池穴:在枕骨下方、后面脖子与头部交接处,按摩对于头晕、精神不济者有效。

(3)睛明穴:在内眼窝上面、鼻梁与内眼窝交接的地方,按摩对于眼睛、太阳穴隐隐作痛,欲休息又不能者,效果不错。

将这三个穴道轮流按压几下,很快即可明显改善疲倦、没有精神的状况。这是一个三五分钟可立即见效的提神良方。

6.补充蛋白质,暂时提神

何一成指出,平时很少吃肉,靠吃蔬果等来减肥的人群,喝些鸡汤、蚬汤等产品,也会有不错的提神效果。缺乏蛋白质的人容易有疲倦感,这些产品可补充蛋白质,不失为暂时振作精神的急救方,但对于不缺乏蛋白质营养的人,可能效果就不会这么好了。

7.补充维生素B,均衡一下

每天靠泡面、白面包度日,或平时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很少吃肉类或深色蔬果的人,很容易因食物种类单调缺乏完整营养,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所以常常感觉疲倦。对这类平时饮食不均衡的人而言,极度疲倦时补充维生素B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可暂时消除疲劳、应对工作,但根本之道还是要饮食均衡。

8.提神饮料

选择适合自己的提神饮料。依成分的不同,提神饮料主要有几大类:

(1)含有维生素的:尤其是含维生素B的,能帮助饮食不均衡的人暂时消除疲劳。

(2)含有咖啡因的:对于缺乏睡眠、休息不够而疲倦不已的人有急救效果。

(3)含有酒精成分的:对于情绪容易紧张的人,适当喝一点有暂时改善疲倦感的效果,不过不可与降低紧张类的药物并用,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有生命危险。

(4)含有中草药的:对于缺乏休息而精神不济的人有提神的效果,但要选择正规的药物,且在吃药前最好先询问医生,以免所含的中草药与疾病或其他药物产生作用。

(5)其他很多提神饮食:混合以上几种提神成分的食物。

取材自网络文章

第十九天 一胎化社会中的家长和孩子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的时候,都会带着孩子的问题一起来,因为一胎化的缘故,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重心,家长对于孩子的重视程度都是一样的,差别只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一样,导致孩子的行为展现也不一样。

家长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1.心急如焚型:

这种家长对于孩子的一分一毫相当关心,非常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定正确。他们在行为表现上,可能会积极求取各种名师或是家教来协助孩子发展,也有可能自己主动去研究孩子的课程内容,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各种才艺,陪孩子一起写作业。

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他们不见得会真心听得进去专家的建议,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很特别,而是因为觉得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这类家长认定某种教育方法后就会彻底实施,而忽略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只有一个结果。

2.慢一步型:

这种家长因为某种因素,将孩子交给长辈或是保姆教养,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变化不太清楚,但都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作业也可能会不定时地关心与检查。学校的家长会、家中的父母、保姆大概就是这类家长了解孩子的渠道。他们借着第三者来教育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在孩子的关键时刻出现就好。

虽然这类家长对孩子的真实变化不清楚,但是不表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关心,可能有的家长会喜欢看与教育相关书籍或听演讲,会积极帮孩子找寻名校、名师来教学,他们相信别人会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好。至于什么是名师或专家,就看家长自己的认定标准了。

3.等一下型:

这种家长喜欢看别人怎么做,再来决定自己要怎样教育孩子。他们喜欢打探别人在哪里上幼儿园,跟哪个老师学习,别人的孩子回家后都做些什么,随后再来评估自己的孩子要不要也跟着一起做。因为这类家长相信专家,所以他们希望看到别的孩子的效果后,再来决定要相信哪个专家。

这种家长表面上看起来对孩子的教育很积极,事实上他们常常是在希望可以帮孩子找到最好的心态下,而错失了孩子的教育时机。专家的意见对他们不一定有用,事实上他们更相信街坊邻居的教育心得。

世界上不会有完美的家长,因为我们的社会心态本身就不完美,而东方社会无形间还仍保有孩子是自己私有财产的观念。因为一胎化的关系,家中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好像孩子的社会成就不佳,就是家长给的不够所造成的。

事实上,一般人所说的社会成就,评估定义在于金钱拥有多少、工资赚多少、拥有多少奖状、工作职称好不好、管理多少人或职位的高低,而不是在于幸福感有多少、兴趣爱好有多少、知心朋友有多少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度有多少。

我最常看到的现象是:当地上有了垃圾,小学生会说有垃圾,然后看着家长捡起来把垃圾丢到垃圾桶;中学生会一脚把垃圾踢开,踢到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大学生则会对垃圾根本视而不见。因为家长从小就帮孩子捡垃圾、丢垃圾,加上孩子总能看到别人对垃圾视而不见,所以他们从小很自然地认为“别人应该”去清理垃圾。

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花了大把金钱将孩子送到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各种才艺、参加各种竞赛,却教育出一个自私冷漠的孩子——拥有高学历、高知识、高收入,却有着很低的社会关心与人际关心度。很多孩子不是长大工作后,还回家跟父母要钱吗?很多孩子不是因为以前从来不吃苦,工作稍微辛苦了点,就受不了了吗?很多孩子不是因为从小接受溺爱,犯错不知反省还嫌唠叨吗?

因为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的学习机会变多了,孩子从亲子班开始便会接触各种不同的学习刺激,这当然会增加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孩子不一定会将聪明用在对的地方。

如果社会的价值观没有改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评估标准当然不会改变,学校自然也不可能会落实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切好的教育还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

取材自网络文章

第二十天 强化胃肠法则

新谷饮食健康法是以谷物、蔬菜为主。

■植物性食物占85%至90%,动物性食物占10%至15%

经常有人这么问我:“医生,早中晚的饮食要怎么搭配?”“医生您之所以认为肉食会毁坏肠道,多半是因为住在美国的缘故,因为那边的人多是以肉食为主的。”应该也会有人这么想吧。

不过,自从我以内视镜观察众多病人的肠道后,我深知肉类饮食会毁坏肠道,所以在这二三十年间,我每年吃不到十次肉,牛肉只吃300克左右。我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肉食,早晚通常也是吃纯粹的日式饮食。

以糙米为二,小麦、稗米、小米、黍米、籽粒苋的混合物为一的比例炊煮,我原则上的三餐就吃这个。

接着配上小白鱼干、凉拌沙丁鱼以及裙带菜或海带味增汤,因为鸡蛋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因此一周应食用一至二次,中午最好是自己做的以蔬菜为主的蔬菜便当。

晚上在沙拉里放入三至四种的烫青菜、海藻类以及地瓜、胡萝卜、牛蒡、魔芋等根茎菜类,动物性食物就以鱼贝类为主。

■没有精制过的谷物、杂粮对身体非常有益

我的饮食法是以谷物和杂粮为主体,它们占所有食物的50%。我们通常说到谷物就很容易想到白米饭、白面包、乌龙面等,但只要经常将它们替换成表中列举的糙米、胚芽米、麦片、稗米、小米、黍米、荞麦、籽粒苋等谷物,食用了一年之后再做胃肠检查时会发现,胃部和肠道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改善。

未精制过的自然谷物中含有丰富的对身体有益的成分,也就是均衡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等,只要摄取这些养分,就可以让我们身体的生命活动顺畅进行。若是吃了精制而打破均衡的东西,身体就会为谋求平衡出现偏差,如变瘦、变胖、腹泻或便秘等,导致身体状况错乱。

■蔬菜类比例占食物的30%至40%,混和叶菜类、根菜类等一起食用

适量的大豆、蚕豆、红豆、菜豆、坚果、种子等,都对身体非常有益。虽然豆类应占总食物量的5%左右,不过吃太多健康的豆制品,也会造成蛋白质过剩,使蛋白质在肠内异常发酵。就算植物性蛋白质,每天摄取量也不宜过多。

水果类也占食物总量的5%,吃水果时务必要注意食用时间,水果、果汁、果干等也是每天都要摄取的食物之一。可以的话,早餐30至40分钟前吃水果最好,而且水果要避免在晚餐后食用。

因为水果含有果糖,容易在胃肠中发酵,而且橘汁等果汁中也含有乳糖,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会因此产生肠内气体,变得容易放屁,甚至出现腹泻。

将蔬菜和水果混合搅拌后一起饮用也很好,但是不吃蔬菜和水果的人,依然不会喜欢喝这种蔬果汁。我并不反对将蔬菜打成汁,或是以蔬菜汤的方式饮用,但我觉得,将蔬菜以自然的型态做成沙拉,或烫、蒸一下再吃,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

■每天100克动物性食品就足够

动物性食品占食品总量的10%至15%,尽可能选用鱼贝类,而且一天吃100克的动物性食品就足够了。

食用体温比人类高的动物,血液容易变得黏稠,而鱼贝类等低体温的动物可以让人类的血液清澈。

在鱼贝类之中,可以全部吃下去的小鱼是最好的,虽然鱼肉和贝类都有益,但一天还是不要摄取超过100克。

请尽可能不要频繁食用哺乳类动物食品(牛肉、羊肉、猪肉、火腿、培根等等),要吃的话,最多一个月吃二至三次。

鸡、火鸡、鸭等也应一个礼拜吃一至二次,当然分量也很重要,每天大量食用禽类对身体也不太好。顺便说一下,鸟类的体温是40摄氏度左右。

乳制品和蛋类一个星期顶多吃一至二次,虽然很多人认为牛奶对正在发育的孩子非常好,建议多喝,但脱脂奶粉每次也不要喝超过一杯以上。讨厌牛奶和乳制品的人若是属于体质不合的人,能不喝就不要喝,这样才有益健康。对奶蛋白过敏和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而言,喝牛奶对身体有害,拿日本来说,通过食用海藻和小鱼等食品也可以补充充足的钙和镁。

摘自《胃肠会说话》,新谷弘实

第二十一天 幸运儿的九大秘诀

在英语里,幸福这个字的前缀就是偶然的意思,也就是说,幸福包含着运气和机会。很多时候,幸运和偶然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很久以前,人们认为,无论一个人的运气是好是坏,都是在偶然间发生的,所以在英语中,幸福和幸运两个词关系密切。

掌握本书中所列出的这些技巧并不能保证你心想事成买彩票中大奖、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实现梦想但是你一定能够变得更幸福。在一天结束时,你可以问问自己:幸运和幸福不就是同一件事吗?你想想,如果不幸福,那还有什么幸运可言?

幸运的秘诀

想要幸运并不困难,幸运儿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

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研究出了如何让人们感到幸运,并用行动创造幸运的方法。可惜这些理论研究总过于晦涩难懂,因此我们回顾了近年来与幸运、幸福相关主题中最引人注目、最重要的20项研究,将幸运儿具备的特点简化概括成影响人们生活幸福与否的九种特质。如果你能在生活中主动培养这些特质,那么幸运降临在你身上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1.保持好奇心:愿意体验新奇事物,并试着找出新发现。

2.了解你想要什么:确定自己的生活任务和目标。

3.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4.做个有魅力的人:做一个别人愿意帮助的人。

5.不要到处树敌:任何人都可能在你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6.平衡施与受:不要吝啬帮助别人,也要满怀感恩地接受别人的帮助。

7.相信直觉:相信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8.把拒绝变成解决: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9.争取自己的幸运:不要只是看来或是听来幸运,也要能够感受幸运。

以上的这九种特质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前三项关于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第四到六项能帮助你获得青睐和支持,如此你就可能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这些特质看似简单,但若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九种特质,他的能力和潜力一定很惊人。想象一下,如果你拥有的是与这些特质相反的恶习:

1.固执:你始终期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旦得不到就会非常生气。

2.没有目标:不愿意为自己制定目标,得过且过,从不考虑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

3.没有耐心:从来不管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我行我素,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到处夸耀自己的成就:只想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出色,总是指挥他人,不曾静下心来聆听别人的意见。

5.索取,索取,再索取:总觉得自己需要所有人的帮助。

6.决不妥协:不向别人说对不起,对别人总是吹毛求疵。

7.从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即使不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仍一意孤行地继续下去。

8.轻易放弃:如果不能一次解决某个问题,你就会放弃并觉得很沮丧。

9.总是觉得自己很不幸:特别关注自己遇到的倒霉事,而忽视幸运的事。

这些态度就是你不幸的根源所在,但很多人积习难改,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摆脱此种情况呢?

将幸运变成习惯

习惯就是你会反复做的事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可能尚未意识到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有些习惯,如礼貌待人、天天运动、吃健康的食物等,都是好的习惯;而另外一些,例如胡思乱想、打断他人的发言,都是些不好的习惯;还有像玩头发、不停地用手指敲打桌子、踩着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走等,则是无所谓好坏的习惯。

习惯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射出我们的性格,因此,习惯的形成过程也是性格塑造或改变的过程。幸运的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你可以形成一种习惯,也能改掉习惯,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是改变行动的唯一办法,改变坏习惯并不容易,但改变是完全可能的。

在好习惯刚开始形成时,你可能会觉得不自然。学习新的技能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很多天或几周后还是没有结果,你也不要放弃。研究结果显示,12周是新习惯养成、旧习惯消退的决定性时期。对变化感到不适应也是人类的本能,所以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适应新习惯,在这段期间内尽量放松自己。

当然,这有一定的难度,但要勇于承认自己面临的困难。想想自己即将做一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就会觉得宽慰一些。同时,不要幻想着无需努力就会拥有这些幸运特质,也不要急于求成。慢慢地培养上述提到的人格特质吧,它们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幸运。

《Get Lucky!让幸运来敲门》,萨瑞莎·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