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面包”收容所

“人生面包”收容所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在全国范围内为无家可归人士提供8万张床位,其中20张床位就位于缅因州奥古斯塔的“人生面包”收容所。对于那些命运悲惨到不得不流落街头或进入收容所的人来说,人生无异于炼狱般的痛苦折磨。在“人生面包”收容所中,有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孩子的年龄分别是16岁、14岁和11岁。和其他收容所一样,“人生面包”收容所也对入住人员的停留时间有所限定。在“人生面包”收容所,校车会到学校门口接孩子。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为无家可归人士提供8万张床位,其中20张床位就位于缅因州奥古斯塔的“人生面包”收容所。对于那些命运悲惨到不得不流落街头或进入收容所的人来说,人生无异于炼狱般的痛苦折磨。有很多种情况都会让人步入这般田地,比如心理问题、毒瘾,或是失业而无人接济等。只要读过理查德·莱缪克斯(Richard LeMieux)的《莎莉家的早餐》(Breakfast at Sally's),你大概就能理解成功人士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沦落到无家可归。

在“人生面包”收容所中,有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孩子的年龄分别是16岁、14岁和11岁。和其他家长一样,这位母亲也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希望,在面对不可想象的挑战时,这位母亲会为了孩子去奋不顾身地抗争。和其他收容所一样,“人生面包”收容所也对入住人员的停留时间有所限定。这位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只能在此停留6周时间,6周过后,要么继续流落街头,要么就去寻找下一家收容所。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每年都要辗转于多家收容所和学校,他们所有的教师课程、同学、俱乐部或运动项目都是暂时的,前后无法衔接。在“人生面包”收容所,校车会到学校门口接孩子。这样一来,其他孩子都知道这些孩子是无家可归的,并因此嘲笑他们、欺负他们。这些孩子没有电脑,更没有智能手机,只能去图书馆上网。每一天,他们的日子都在煎熬中度过。

美国每天都有200万名学龄儿童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见图6-4)。在这个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度,人们早已习惯对流落街头的成年人置之不理。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路过旧金山市区。从乞丐身边走过时,同事脸上置若罔闻的表情令我至今无法忘却。他还对我说:“没事的,过一段时间你就适应他们的存在了。”但是,在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我们真的可以眼看着200万个孩子无家可归而置若罔闻吗?

图6-4 日趋严重的儿童无家可归问题

资料来源:美国研究协会全国无家可归问题中心

在那些以讲授内容知识为重点的学校读书,如果学生中途转学,就很难跟上新学校的进度。而无家可归的孩子在学习上则更是落后,每次考试都备受打击,在学校也交不到朋友,经常受人欺负,由此信心缺失,生活无望。如果学校能将关注点从考试和内容知识上转移到应对真实世界挑战的关键技能上,就能让这些新来的学生更容易参与进去。如果成绩报告单能够采纳斯科特·卢尼的精熟成绩单,那么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就可以在与性格相关的指标上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与逆境抗争”这项技能上拿到远高于常人的评估结果。

本书主要涉及美国的K-16教育体系,不包括学龄前的教育内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因为笔者不关注学龄前儿童,而是我在这一趟旅行、这一本书中,只能专注于K-16这一个重点。在美国各地走访的过程中,我亲眼见到了许多身处贫困环境之中的孩子。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营养,无家可归,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而美国社会则对这些孩子置之不理,还期待着K-16教育阶段的教师能创造奇迹。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我们不应该去责备教师,而要先去看看学生们是不是因为缺乏营养而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因为担心晚上没有地方睡而过度忧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