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本真教育”

实施“本真教育”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实施“本真教育”,就是希望通过吕凤子教育思想的引领,把民间艺术学习转化为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变对艺术技能的学习为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变少数人的游戏为全体师生的参与,变民间艺术兴趣活动为民间文化课程开发。吕凤子认为,教育就是“爱无涯、茁其芽”。“把儿童当成儿童,培育合理儿童”是吕凤子提出的学生观。

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吕凤子的教育思想是本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吕凤子是丹阳人,是我国伟大的美术教育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办学“学生观”、“教师观”、“人生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相当超前的时代性和较强的适用性。尤其是吕凤子一生办学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合理儿童”、“让教师成为美的表现者”、“穷异成异,穷己成己”、“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给世界、给中国、给丹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是我们丹阳特有的资源,值得我们丹阳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

2.学校“民间艺术”传统需要吕凤子教育思想的提升

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往往形成了优秀的办学传统,办学传统维系着学校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也影响着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学校原为云阳第二中心小学,由丹阳城郊的城东、城南、城北等8所小学组成,辖区包围丹阳城区。从1986年至今,学校一直把民间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开设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形式多样、五彩缤纷:有体育型的,如踢毽、花样跳绳等;有艺术型的,如民间器乐、龙灯、舞狮、腰鼓、马灯、荡湖船、链响舞等;有劳技型的,如风筝、编织、叶贴、纸工、泥塑等。学校曾先后举办过15届民间艺术节,省电教馆为学校录制的手工制作系列专题片《校园奇葩》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教育电视台播放,学校编写的《工艺》教材由省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学校被授予丹阳市唯一一所“镇江市民间文艺传承学校”。经过20多年研究探索,学校形成了民间艺术研究的基本思路,在民间艺术的研究上有了良好的氛围基础、师资基础和理念基础,民间艺术教育已经在学校师生、家长社会中间扎下坚实的根基,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和展示的一张名片

然而,学校的民间艺术教育还没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更多的还是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参与其中,与“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通过践行吕凤子“教育是每个人应该享受的福利”的教育思想来进一步提升。

3.学校“本真教育”发展需要吕凤子教育思想的引领

当下的小学教育还是更多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教育还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生命的关注、生活的关注、生存的关注,学生在学校里不能充分享受到童年的快乐。我们的民间艺术教育还是更多地注重学生对民间艺术技能的学习,而不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渗透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吕凤子说,“现在特设这个教育处所(指学校),希望能使这处所成为人间爱的源泉”。“我们现在做的事,就是启蒙祛敝的事。启蒙祛敝,爱的芽便可发荣滋长。”“以爱蒙真”是学校实施本真教育的核心,“感恩”、“快乐”、“自主”、“创造”是“本真教育”学的四个教育生长基点,“感恩”是做人之根,“快乐”是养心之本,“自主”是为学之方,“创造”是成才之源。我们实施“本真教育”,就是希望通过吕凤子教育思想的引领,把民间艺术学习转化为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变对艺术技能的学习为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变少数人的游戏为全体师生的参与,变民间艺术兴趣活动为民间文化课程开发。

鉴于以上认识,我校从学校本身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步伐,在丹阳本土教育家吕凤子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在传承学校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开展了《本土教育家思想引领下的“本真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二、基于吕凤子教育思想的“本真教育”内涵解读

“本真教育”与“吕凤子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本真教育”以吕凤子“我们要从爱完成每个自己”的思想为引领,以“以爱蒙真”为核心理念,通过民间文化的传承教育,在传承中践行吕凤子思想,在践行中实施本真教育。

1.以爱蒙真

教育是爱的事业。吕凤子认为,教育就是“爱无涯、茁其芽”。他在《正则校歌》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校园的美景:生生不息的校园充满爱,鲜艳的花儿到处盛开,教师全心培育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充满欢乐和生机的正则学校,她就像秋月的光华,多么的美啊!这既是吕凤子对办学理想的憧憬,也是他作为校长对师生成长的道德关怀和对教师育人职责的要求。

何为本真?李贽《李温陵集·童心说》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何谓蒙真?《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功。”朱熹曰:“盖言蒙昧之时,先自养教正当了,到那开发时,便有作圣之功。”

本真教育的核心理念“以爱蒙真”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吕凤子“爱无涯、茁其芽”的教育思想,用爱的力量来蒙发学生之“童真”,教师之“本真”,课堂之“归真”。

2.本真儿童

学校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把儿童当成儿童,培育合理儿童”是吕凤子提出的学生观。吕凤子培育人才,主张“尊异成异”,他认为,“一切社会事业皆谋个别人生在和谐状态中各尽其生,各成其异”。他十分重视这种异,按照每个人的个性与才华,促进其有所成就,便是“成异”。追求使学生的发展,“合乎自身发展,达到知行合一”;“合乎社会发展,达到情景合一”;“合乎自然发展,达到天人合一”。在充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丝毫不忽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什么是“本真儿童”,什么样的儿童就是“本真儿童”,我们概括为十六个字,即“能跑会跳、能歌会舞、能剪会画、能说会写”。“能跑会跳”就是身体素质要达标,“能歌会舞”就是要有各种才艺,“能剪会画”就是通过民间艺术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能说会写”就是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民间文化中的儿童游戏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求快乐。

3.本真教师

吕凤子是个完美主义者,“艺术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让教师成为美的表现者”是吕凤子的教师观,他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能鉴赏认识一切己之异”。教育要能群异并存,不能成此蔑彼,教育者既要成为艺术家,能鉴赏一切的异者,又要成为哲学家,能通达一切异者。能建立好“三谋”(谋安宁、谋幸福、谋快乐)秩序的教师,也就是能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秩序的能手,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能绝一切私欲”是杜绝一切私欲的教育奉献者,“能以血泪洗涤一切罪恶”是充满正直、正气的守护士。以上四点,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教育者要拥有“无穷的爱”、“无极的仁”、“无尽的美”。培养本真儿童,塑造“有道德情操、有生活情趣、有书卷情怀”的本真教师是关键,让教师在亲近民间文化的过程中,感受民间文化草根性、本真性的文化内涵,让教师以本真的心态去面对课堂、面对儿童,用自己的本真影响儿童本真的成长。

4.本真课堂

吕凤子认为:“最合理教育云者,即穷异成异,穷己成己之谓。”穷异成异、穷己成己的教育,在吕凤子看来是最合理的教育。“穷异成异,穷己成己”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和他人,在教与学中最大限度地开发教与学的潜能,对所有具有不同差异的人,都要“祛其私”、“尽其爱”,不能“成此蔑彼”。

本真课堂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自然课堂”,就如同吕凤子对中国画的理解:“画者化也。就画的本身说叫道化,就画的状态说叫梦化,就画的形态说叫物化。就志心而入于道而合于道,或忘己而合于天说叫我化,总括说叫自然化,又叫以天合天。”本真的课堂就是要顺应儿童天性,合应教育理性,适应学科个性,本真课堂应该是师生快乐的、自然的,充满生命关怀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自然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让师生在游戏中教学,在研究中生长。课堂游戏化、游戏生活化,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课堂中经历学习生活,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畅谈发自内心的体会。

三、思考与实践

(一)我们的思考

教育是文化的自我摸索、自我生产。“本真教育”是要让学生在民间特色文化的经历中回归本真,让学生回归本真生活,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美好的童年。

小学教育是给学生完整的本真童年。一个人的童年是否快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拥有快乐童年的儿童更有可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一生。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耍、游戏。我们关心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就应该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让他慢慢地接受熏陶、汲取养料、逐步成长,这样他的童年才是快乐的、完整的、幸福的。

教育即影响,就是文化的自我摸索和自我生产。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受别人影响的历史。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成长,人的气质不会无缘无故地形成,如果让一个人从出生就把他和人类隔绝,我们很难相信这个人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狼孩的产生就能充分说明教育对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

由于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接受的教育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把民间文化中的各项具体项目与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就能为学生成长创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找到兴趣点,而教育就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从儿童的本真点出发。

基于吕凤子教育思想的“本真教育”就是:以教育家吕凤子“我们要从爱完成每个自己”的思想为引领,以“以爱蒙真”为核心理念,通过民间文化的传承教育,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一起“浸润”在民间文化之中,让课堂“归真”、教师“本真”、学生“童真”。

(二)我们的实践

1.建构民间文化本真教育社团模式,开发校本民间文化课程体系

(1)建构校级、年级民间文化社团模式

学校通过学生自主申报、教师申请,建构校级、年级民间文化社团。校级民间文化社团利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教师,开展具有学校和地方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小丹剧、剪纸、篆刻、花样跳绳等。年级社团根据年级组教师和学生特点,普及性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如泥塑、刺绣、编织、象棋等活动。校级民间社团形成两级梯队,着重于学生技能的提升和进行展示活动;年级民间文化社团则强调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着重于学生自主、个性的培养。

(2)建构民间文化特色班级模式

各班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师生共同商议,确定本班的民间文化特色项目,确定中队特色创建的口号、活动的形式,利用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并以主题活动相串联,制定学期计划,进行月评比活动,每学期末各班之间开展综合交流,通过“民间文化集市”的形式让学生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达到“班班有特色,个个都参与”的目的。

学校通过民间文化教育社团的建构,让学生能跑会跳,能歌会舞,能剪会画,能说会道,“穷异成异”。

2.构建“本真课堂”教学模式,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

吕凤子先生的“穷异成异,穷己成己”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和他人,在教与学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师生的潜能。本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快乐、自然、游戏、生长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自然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让师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研究中生长,在生活中发展”。游戏不仅仅是简单地玩,游戏也有规则,游戏中也有很多智慧。教学即游戏,儿童在游戏的状态下,更能在本真的状态下表达,更敢说、会说,做到“说什么话,写什么文,做什么人”。

围绕“自然课堂”,学校每学期都以四周为一个研究周期,确定了“游戏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主题,开展本真课堂校本教学研究,第一周全体教师围绕每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周由执教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试教,学科中心组成员参与听课并针对试教课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再由执教老师对教案调整,第三周由上课老师围绕“教材解读、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研究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和上课,第四周同学科老师上教学反思课。本真课堂校本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

3.打造本真的校园文化,做到“以爱蒙真”

追求开放向真的物态文化。一是开展师生读书活动,“以文养心”。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增加灵气,挥笔自有生气。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以培养师生的心灵,增长师生的心智,唤起师生的心声。二是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宽阔的绿色草坪,碧水荡漾的听凤池,高标准现代化的运动场,让师生课间能够在校园中愉快地徜徉,尽情地游戏,放松心情,培养情操。

追求有序向上的制度文化。学校树立“制度守护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的理念,让制度真正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从而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促进学校本真教育健康、有序、向上的发展。

制度的坚守就是让更多的人都有归属感、成就感,就是让儿童感受到教师人文的深远影响,就是让学校洋溢着人情韵味,就是让学校的精神不能丢。通过制度的约束,将教师逐渐从他律引向自律。通过制度的规范,使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素养,从而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生活情趣”和“书卷情怀”的本真教师。通过不断的教育引导,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底蕴,“熏”出好学生。

追求高雅向美的研究文化。吕凤子说,“一切美的产生,是人间互爱之所至”。学校设立了“琦瑞教师写作奖教金”,开展各种教师论文撰写研讨会,促进师生去思,去研,去写,做到“以写育人”。

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能说会写”是一名好教师通向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教师写文章,无论是论文、案例,还是散文、诗歌等,于己是一种倾吐,可以提升生活与生命的质量;对学生又是一种示范,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无声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在民间游戏、戏剧等活动引导下,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激起写作的兴趣,因为有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独特的主体体验,所以能用自己独创的儿童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做过什么,就写什么;看了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读了什么,就写什么。这就能让儿童在“我的语言中成长”。

4.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生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因此,在校园里建立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本真、自然成长的关键因素。在本真课堂中,我们努力营造“互相尊重有碰撞,互相学习有挑战”的师生关系,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学生才能自由地生长。但尊重不是不管,尊重不是不问,师生在课堂上要有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挑战,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乐趣、充满关爱的课堂。通过“碰撞”与“挑战”,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四、收获与成果

1.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本真教育就应当体现和突出学生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创造新型的儿童学习方式,回归顺乎儿童本真的学习。

亲近自然的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科学,大自然是孩子们智慧的永恒源泉。把孩子带到民间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中去,让孩子在调查、访问、游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受民间生活、感知大自然,使孩子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亲身体验的学习:教学即游戏,儿童在游戏的状态下,更能在本真的状态下表达,更敢说、会说。让儿童在民间游戏、戏剧等活动引导下去体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儿童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同伴探究的学习:课堂要回归本真,就要创造轻松、愉悦、快乐的“游戏课堂”,让儿童“在游戏中探究,在研究中生长”。让儿童相互之间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生活,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燃起思维碰撞的火花,畅谈发自内心的体会,充分展示儿童自身的潜能。

信息化的主题学习: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被深度整合应用到教学中。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源,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使愉快学习变成现实。例如,开发教育游戏使儿童享受快乐学习,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幻想,激励儿童去探索;开展微博学习,将网络融入儿童的学习,提升了儿童的兴奋度,锻炼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行为方式的转变

以“培养合理儿童”思想为引领,让儿童走进民间游戏,在游戏中培养“本真儿童”。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游戏是点燃儿童求知欲和钻研精神的火种。民间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游戏是儿童的主要生活,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求快乐,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享受的是一种没有功利的、真正快乐的本真的童年过程。让学生在课间玩游戏,在课堂上做游戏,通过“读书月”、“午间休闲读书俱乐部”读游戏、编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让他们“戏”中有所悟,“戏”中有所获,并在游戏的情境中自由地表达。

以“美的教师”思想为引领,让教师亲近民间文化,以文化塑造“本真教师”。

民间文化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文化,是一种植根于民众之间的草根文化。所有人都在不经意之中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熏陶。让教师亲近民间文化,就是要让教师感受民间文化草根性、本真性的文化内涵,让教师以本真的心态去面对课堂、面对儿童,做“有道德情操、有生活情趣、有书卷情怀”的本真教师,用自己的本真影响儿童本真的成长。

以“穷异成异,穷己成己”思想为引领,让师生踏入“游戏课堂”,在快乐中追求“本真课堂”。

本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快乐的、自然的,充满生命关怀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游戏课堂”就是快乐的课堂,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研究中生长。游戏不仅仅是简单的玩,游戏也有规则,游戏中也有很多的智慧。轻松的课堂,能让学生快乐地经历学习生活,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燃起思维碰撞的火花,畅谈发自内心的体会。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朴实、有效”。所谓真实,就是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真学、真问、真思、真悟、真练、真会、真爱。所谓朴实,就是教学风格要朴素,不哗众取宠,不让一些时尚的东西冲击课堂。所谓有效,就是课堂教学要讲究实效,一堂课下来,学生要有收获,要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精彩。

3.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年多来,学校教师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提升,学生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本真教育成绩显著。先后有80多篇学生习作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5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级绘画、演讲、故事、科技、体育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学校史必先老师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丹阳、镇江和江苏省的多家媒体报道,她也先后被评为丹阳市先进德育工作者、2011感动丹阳十佳新人新事、丹阳市劳动模范、镇江市十佳班主任。以史必先老师为代表的“必先精神”已经成为丹阳教育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丹阳市师德建设的闪亮名片,同时在“必先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在读、思、写的过程中不断丰厚积淀,提升自我。一年多来,有60多篇教师论文在《小学教学研究》《教育参考》《江苏教师》《语文世界》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评比中,我校有陆晶华等34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9人,二等奖56人,三等奖23人;有5位教师荣获第六届“蓝天杯”赛课一等奖,5位教师获华东六省一市赛课一、二等奖,2位教师在江苏省赛课中获奖。

4.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品牌特色建设

课题研究,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建设,学校先后被确立为“中央教科所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验基地”、“全国作文教改实验学校”和“江苏省和镇江市艺术教育传统学校”。2013年学校课题《小学民间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镇江市小学中唯一被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立的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学校是镇江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丹阳市丹剧艺术传承基地、丹阳市篆刻艺术推广基地。2014年丹阳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学校荣获团体一等奖,四个单项均获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和谐德育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先进学校”等殊荣。

“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教育不仅是传递文化,更是要把人教育和培养成富有德才爱、真善美的人。“本真教育”正是在吕凤子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以“以爱蒙真”为核心理念,传承民间文化,培养本真儿童,塑造本真教师,追求本真课堂,为培养富有“故乡情结、现代眼光”的新一代文化人,为实现“居家门口的品牌学校、南部新城的明珠学校、丹阳教育的凤凰学校”的美好愿景不断实践、前行。

(陈跃红 钱辉球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