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欧洲各国在“民主化”和“现代化”理念的引领下,对原有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了重构。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必须依靠学校的产生,即学校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的载体。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作为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部分。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学校不断发展、组织日趋严密的产物。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学制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完整学制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制的产生和发展必须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国家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而学校教育是最正规化的途径,从而促使学校的发展。第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由于国家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国家必须掌握对教育的控制权与管理权,这样才能从宏观层面对教育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三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并不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从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规模,才出现教育的交叉、衔接与比例的问题。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不同历程,从时间顺序上看,即我们所说的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与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12 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此大背景下,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一批以传授神学为主的高等学术机构,并逐渐演化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例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15 世纪以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带动下,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盛行,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地相继建立了许多新的中等教育机构。这样就形成了一套由大学和中学共同构成的学校系统。这个时候学校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后来伴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一些新教派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并陆续建立了一批初等教育机构。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基本的要求,欧洲各国相继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令,发展初等教育。例如在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要求切实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再到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出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存的情况,但在当时,职业教育只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规模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大,但是职业教育的出现对于后来学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贡献。当然当时的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各个社会阶层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这便是早期的学制——西欧的双轨制。

正如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滞,学制的发展也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变化而变化,双轨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接受教育的渴望。而美国作为后起之秀,率先推行单轨制。单轨制较双轨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它是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形成由下而上的链接阶梯的学制。美国之所以采取单轨制的原因在于:第一,美国在独立战争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公民的这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并不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要培养民众“美国公民”的意识;第二,美国是受封建主义影响较小的国家,敢于突破,加之产业革命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普遍较高,因此,学校教育制度必须为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服务,就必须要满足社会的要求和发展。19 世纪 20 年代,在霍拉斯·曼等人的倡导下建立平等、免费、非教派的公立学校。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形成了“八四制”的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了典型的单轨制学校教育体系。但是“八四制”学校体系建立以后,由于初等教育时间过长,课程重复过多,不仅没有促进中等教育的发展,相反导致初等学校辍学率的增长。于是,1909年,美国又掀起了初级中学运动,中学逐步分成初中和高中两段,各设三年,合为“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三三制”成为美国中小学的主要形态,并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生成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其演进同样反映了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20 世纪以后,随着民主化思潮的兴起,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要求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而且专业化的分工趋势更加明显,对专业化的人才需求明显增加。而双轨制阻挡了人们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单轨制则制约了社会对于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于是,欧洲各国在“民主化”和“现代化”理念的引领下,对原有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了重构。由过去的双轨制向单轨制发展成为分支型学制。如在英国,1924 年,新上台的工党首次提出“人人接受中等教育”的主张。1944 年,英国国会通过《巴特勒法案》,在共同初等教育基础之上,设立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类中等学校,并使之与统一的初等学校相衔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的产业结构、劳动者的智能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主主义高潮,民主化进一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此,欧洲各国纷纷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在初中或者初中部分时段设立观察指导期,有的则开展综合中学运动,使原来的双轨制度在初中阶段,甚至整个中等教育阶段统一起来。1965 年,英国掀起了中等教育综合化运动,将文法、技术和现代中学“三分制”中等学校改组为综合中学[1]。美国也在20世纪初,在原来的“六三三”制的基础上进行学制的改进。到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发表了《中等教育基本原则》的报告,提出了创设综合中学的建议。综合中学的创设,为多样化中等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一种学制。分支型学制融合双轨制和单轨制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兼顾公平与效益的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单轨的基础上,再往上发展,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分轨,并保留适当的贯通性,构成类似“Y”型的学制。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必须依靠学校的产生,即学校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的载体。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作为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部分。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主体。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学校不断发展、组织日趋严密的产物。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一)双轨制

双轨制是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在 18 世纪已初露端倪,19世纪开始定型,主要代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法、英等西欧国家。此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下延型教育系统,即中世纪发展起来以大学为起点,自上而下地发展中等学校教育。这类学校后来发展成专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担负着为资产阶级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任务,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另一轨是上延型教育系统,是专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类学校承担培养熟练劳动力的任务。两轨之间互不贯通,既与当时的教育等级、资产阶级的自身利益有关,又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存在严重的分离有关。其特点是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但其背离了现代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

(二)单轨制

19 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生产领域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进一步结合,加上教育民主化浪潮的压力,单轨制学制在美国最早确立。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之间互相衔接。美国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较少,一直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的立国理念,且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亟待培养公民的“美国公民”的意识,单轨制学制应运而生。单轨制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升入大学。单轨制学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公平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轨制学制又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效益低下、发展失衡、专业化人才需求不足等问题。但单轨制较双轨制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更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无论是单轨制还是双轨制,在其产生发展之初,都是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做出的历史抉择,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三)分支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又称“Y”型学制,也叫中间型学制,是一种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由于单轨制与双轨制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而中间型学制试图融合单轨制与双轨制之长,兼顾教育公平的同时,注重教育的效益。在义务教育阶段统一实行单轨制,再往上则实行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轨,但这并不等于说二者就此分离,而是在双轨的基础上保留适当的贯通性,允许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一定条件下报考大学。

三、法、德、美三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法国的学制

法国现行的学制,分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法国强调教育治理要统一,教育部垂直治理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全国统一,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1)学前教育。在法国,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由幼儿学校免费实施。

(2)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主体,其学制为5年。

(3)中等教育。第一阶段为初中,学制4年,初中分为适应阶段、中间阶段和专业定向阶段;第二阶段为高中,学制3年,高中阶段分为确定阶段和最后阶段。高中教学更加注重学科选择的多样化。

(4)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机构以职业高中为主体,其次是特教机构、学徒培训中心。法国的职业教育属于短期教育,学制为两年,一般情况下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立即就业,但是法国政府也允许优秀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深造。

(5)高等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普通(或综合)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或大学校),以及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如高等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大学一律免费。

法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确立教育优先的地位,强调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法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其中加强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强调教育、科研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德国的学制

德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包括:

(1)学前教育。即3~6岁儿童接受的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即由包括1~4年级的基础学校实施的小学教育(柏林例外,小学学制为6年)。

(3)中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定向(观察)阶段,即小学和中学之间的过渡阶段,为期2年。在定向(观察)阶段结束时,学生主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特长、爱好以及学校和家长的意见,分流到不同的中学。第二阶段——初级阶段,实施机构有主体中学(或称主要学校,一般包括定向阶段之上的7~9年级)、实科中学(一般包括定向阶段之上的7~10年级)、完全中学的7~10年级、综合中学(即把上述三类中学的功能综合在一起的中学)的7~10年级。第三阶段——高级阶段,即完全中学和综合中学的 11-13 年级,通过考试而获得中学毕业证书Ⅱ级的学生就有资格上高等学校。

(4)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职业培训,还有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培养不同的技术人才。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5)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各种高等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大类。学术性的高等学校有综合大学、工科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神学院等,非学术性的高等学校有高等艺术学校、高等体育学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等。

(6)继续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满足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和职业的成年人参加继续教育的需要。

这几个部分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形式灵活,途径多样,构成一个发达而完备的教育系统。

(三)美国的学制

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美国现行学制还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由于实行彻底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学制。

美国现行的学制基本上包括:

(1)学前教育。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

(2)初等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机构为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学制多为6年,以公立小学为主,占80% 以上。

(3)中等教育。实施机构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学制为 4年或6年。

(4)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机构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中学阶段,如综合中学、职业中学、技术中学、地区职业教育中心;另一类属于高中后阶段,如社区学院、初级学院、技术学院、地区职业学校。

(5)高等教育。美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之分,私立的占一半以上,而且其中许多是著名的大学。从学校的培养目标看,可以分为四类:技术学院、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文理学院和专业学院、大学。

三、法、德、美三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对我国学制的启示

第一,注重儿童的早期身心发展健康,强调对儿童的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方面的培养。只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各国对于幼儿培养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法国和德国的学前教育都注重于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为儿童接受初等教育做准备,且法国的学前教育由幼儿学校免费实施,而美国将保育和教育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

第二,在中等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的特长爱好,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法国普通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中四年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第二阶段的第一年也属于义务教育,这样使中等教育的两个阶段相衔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顺利过渡和节约教育资源。德国的中等教育阶段分得比较细,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德国的中等教育可以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间衔接得好,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也节约了教学资源。美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则出现了直接分流,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样既尊重学生的意愿,一方面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机会,也满足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的要求。

第三,在高等教育阶段,法、德、美三国的教育形式多样,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培养各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机会。法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普通(或综合)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或大学校),以及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如高等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普通(或综合)大学科系设置齐全;高等专门学校(或大学校)属于法国的精英学校,完全不同于我国的专科院校,这类学校在法国享有盛誉,专门培养政企领导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承担着培养不同的人才的任务。美国的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采取“双元制”模式,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不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感,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