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20岁的刘某在山西太原一家事业单位当门卫。造成刘某当前发展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随着青少年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其个性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发展特点

【案例】

“没文化的,只能打杂”?

今年20岁的刘某在山西太原一家事业单位当门卫。他的老家在山西古交市河口镇。初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而是选择了外出打工。

刘某先去了古交市一个酒店的洗浴中心当服务员,一个月挣1400元。一年后,他觉得工资太低,以后也没有出路,就辞职了,又去一家饭店当帮厨,没有多久又不干了。后来,他决定到太原打工,觉得大城市机会更多。然而,去了之后他发现,在太原,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学历,要不然就得会技术,而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最后只能当门卫了。

“有文凭的就能找到一些重要岗位,比如前台之类的,而没文化的,只能打杂。”刘某说。拿着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每天做着简单重复枯燥的工作,刘某心有不甘,但更多的是无奈。“现在很后悔,如果自己当初能听父母的话去上个中职,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但回到当初,刘某实在是厌倦学校了,他说,从小学到初中,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枯燥的讲课,不停地考试,有时候坐在教室里感觉很煎熬,甚至初中就不想去上了。

造成刘某当前发展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案例,谈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主导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受哪些因素限制?

——《半月谈·内部版》,2015年12月。

6、7岁到12、13岁,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学习活动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开始形成和分化,学习策略也在逐步形成和丰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有些小学儿童在感知、思维、语言、情绪、社会性等方面表现出学习障碍。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也随之获得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儿童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逐步发展,对概念的掌握逐步丰富、深刻和系统,各种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品质都在迅速发展。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也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自我意识更加深刻,逐步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与此同时,随着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成分的逐渐减少,儿童对他人的认识也逐步趋于客观和深刻,其社会性认知迅速发展。随着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大,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儿童逐步形成系统的道德认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道德动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在迅速发展。

二、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加速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青少年的思维与符号化为主要形式,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了辩证思维,思维趋于成熟。他们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思维具有了充分的预计性,运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能力不断发展,思维的反思性和监控性也明显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处于高度发展阶段。随着青少年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其个性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自我意识增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情绪具有两极性,心境变化加剧,并产生了反抗心理,青少年期的道德发展表现出从以前习俗思维向更为习俗化的推理水平转变的趋势,与同伴和成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由于青少年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种种因素相互作用,使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社会问题,如各种成瘾问题、焦虑、抑郁、青春期精神分裂、自杀倾向以及反社会行为和犯罪等。

【拓展阅读】

《儿童发展》一书中,作者在近六十年大学教学经验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为我们展现了个体从受精卵到成人这一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全书分五大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20世纪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策略,并从遗传与环境、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上论述了儿童发展的基础,而后分别从认知、语言、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具体描绘儿童发展的轨迹。在最后一部分,作者以最新视角对儿童发展的背景,包括家庭、同龄人、媒介以及学校环境进行了深刻而周到的讨论。通读全书,你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人生的每个时期我们每个人都要留下的足迹,清晰地看到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的,是如何从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如何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自我中心到独立自主、自知知人、自利利人的,也会清晰地了解,在我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中,我们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传媒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读毕,我们有必要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警醒我们注意那些经常为我们所忽略的经验、教训,进而明白在未来生活中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孩子应该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反思与练习】

1.人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2.环境能决定人的发展吗?为什么?

3.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4.在一所以识字、珠心算为特色的某幼儿园中,一大班每周的教学计划大致如下,请结合您所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行判断,该教学计划的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

【注释】

[1]鲁鹏程:《抓住儿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2]戴文青:《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刘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合趋势》,《基础教育研究》,2009(7)。

[4]《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王卓:《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吗?》,《教育评论》,2002(2)。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17页、第3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