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育理念的提炼

语文教育理念的提炼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2年的一个清晨,黄麟生带着班上的十来个同学,提着水果,一同前往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的田心小学。他们此次前去,是为了拜访一位教师。事实上,原本要前往田心小学的只有黄麟生一人。莫义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师培训,也没有高学历,但他是附近有名的民办教师。走了一个多小时,黄麟生和学生才最终到达目的地——田心小学。莫老师正为一年级的学生上识字课。

一、行进在追求创新的路上

1972年的一个清晨,黄麟生带着班上的十来个同学,提着水果,一同前往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的田心小学。他们此次前去,是为了拜访一位教师。事实上,原本要前往田心小学的只有黄麟生一人。黄麟生平日里经常到外面去调研讲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各式各样的人,回来后总绘声绘色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这让学生无比地羡慕,忍不住 “控诉”他 “出门不带他们玩”。刚好这一次调研的地方并不远,黄麟生便生出了一个念头:何不带他们出去见见世面? 于是黄麟生就挑了一些学生与自己同行。当然,调研不是郊游,所以黄麟生给这些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采访这位教师,然后写一篇人物专访。

那时的街道并不像现在这样——地面用沥青铺就,路两旁还栽种着整齐的梧桐树,看上去整洁又优雅。当年,城市仍未开发到那片区域,一人高的杂草充斥着整个视野,小路在杂草间若隐若现。显然,这不是一处诱人的地方。这 “顶天立地”的野草之间,还依稀能看到零散的坟堆,显得异常荒凉。

他们今天要拜访的教师名叫莫义功。莫义功是一位有些特别的教师:因为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导致腿脚不灵活,他平日里只能依靠双拐行动。莫义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师培训,也没有高学历,但他是附近有名的民办教师。至于为何有名,便是今天黄麟生和学生此行要弄明白的了。黄麟生和学生想要通过听课和采访来探索莫义功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走了一个多小时,黄麟生和学生才最终到达目的地——田心小学。莫老师正为一年级的学生上识字课。一年级的识字课并不难,学习内容也不多,只有 “碾米机、拖拉机”这两个词。

因为行动不方便,莫老师很少来回走动,基本只是靠着讲台为学生上课,偶尔也会拄着双拐穿行于教室过道。然而,这教学出乎意料地生动精彩。虽然莫老师身体相比于常人来说很是瘦弱,但他的精神比在场所有人都要饱满,授课全程神采奕奕,干劲十足。莫老师还把这两个词编成了一段儿歌。稚嫩的声音在破旧的教室里回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孩子们的笑容,整间教室充满了盎然的生气,这无比清新的气息让黄麟生与他的学生如沐春风。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莫老师如此瘦弱的身躯中竟能散发出如斯的魅力。

课后,黄麟生的几位学生迫不及待地围着莫老师,对他的坚持和趣味性十足的课堂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

莫老师微笑地看着这几名学生亮晶晶的眼睛,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把大家带进了他的回忆之中:

“还记得那天的天气很糟糕,狂风暴雨的。为了不迟到,我只能穿上塑料雨衣,冒着雨赶去学校上课。你们也看到了,我这腿非常不灵活,所以那天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滑进了一米多深的水沟里。水沟里满是污浊的泥水,一瞬间,我那还算整洁的衣裳就沾满了泥巴。我当时就像是一条泥鳅一般在泥水里打滚,而那雨水又使平日里结实粗糙的黄泥地变得无比滑腻,我一用力就把泥巴全给扒下来了,不管怎么爬都爬不上去。幸好水沟里的水不深,没把我淹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依旧爬不上去。大约是因为我平日里上课从不迟到吧——也多亏了我从不迟到,学生发现上课了我还迟迟不到,就去找校长,这才让我得到了救援。当他们终于找到我的时候,我浑身脏兮兮的,早已与水沟 “浑然一体”了——水是黄色的,我也是黄色的。校长让我回家换衣服,我不同意,因为我要给学生上课啊! 我既然拿了工资,当了学生的老师,就得承担起一名老师的责任。于是,那天我就带着满身的泥巴上完了一天的课。如果我少上一天的课,那么孩子们便少听一天的课,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我既然是学生的老师,就要承担起教育他们的责任。大概就是这份责任心,才让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吧。也大概是因为,我喜欢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绽开的笑颜,而且希望他们能够一直保持着那样的笑脸,不想他们失望。

“因为我的基础弱,我总是要比其他人多努力一些,但我不会因此而感觉疲惫、自卑。这份责任心和对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的渴望是我的精神支柱,这让我无畏前行,而且不惧艰险。”

黄麟生的学生静静地听着莫老师讲故事,眼睛里充满了感动,还有崇拜。这一刻,他们终于知道了莫老师远近闻名的原因。

大概是情之所至,回去后学生很快便完成了出发前黄麟生布置的作业。黄麟生还发现,因为所写之事是真实的,这几位学生的文章都写得非常不错,情感也特别真挚。由于黄麟生平时经常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反思、对内心感觉深入挖掘,所以虽然写的都是同一件事,这几位学生却有着不一样的心得体会与感悟。黄麟生忽然回想起自己念高中时黄作梅老师教导自己写作文的情景,那一次黄老师鼓励自己将文章发表到报刊上,激起了自己的写作热情,自此开启了自己热爱语文的漫漫旅途。于是,黄麟生也决定模仿黄老师的做法,鼓励这些学生把集体采访写成的 《身残志坚的好老师——莫义功》人物专访投稿到报社。出乎黄麟生意料的是,这篇文章真的被录用了! 而在黄麟生意料之中的是,不少学生自此真正步入了语文的殿堂。这成了黄麟生最成功的一次作文教学案例。

这次尝试,对黄麟生来说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因为他发现,当学生能够脱离书本、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时候,当学生能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体验人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时候,他们的创作热情往往很容易被点燃;当学生习惯于观察身边的事情并将其当作素材记录下来的时候,他们在写作时便有了更多的话题、更多的内容可以展现。如此一来,学生写作就再也不会千篇一律地去模仿 “范文”了。

于是,黄麟生在此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再用作文来反映生活。后来,黄麟生又带领学生参观了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要求学生用心参观,尤其要着力写好周恩来同志的感人事迹。不出所料,学生在参观的基础上很快写好了 《八路军驻桂办事处参观记》一文并公开发表,好评如潮。

在中学教书的这二十多年,黄麟生一直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于一身,尽自己所能去上好每一堂课,用心指导好每次作文训练,不断地琢磨着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尽职尽责地当好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这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走在了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道路上。

二、奔跑在追求卓越的路上

如果说在中学教书的20多年里,黄麟生对语文教育的实践让他在无意中走上了语文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那么真正让他有意识地奔跑起来——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上来的,是黄麟生到大学任教的37年。

在大学任教期间,黄麟生花很多时间对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刘朏朏、欧阳黛娜、魏书生和李吉林等以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陶行知、吕叔湘、张志公、朱绍禹等的思想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并对过去20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最终提炼出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这些年里,黄麟生特别专注于对刘国正 (后改名为刘征)、朱绍禹、于漪等大师、名师的研究,这也让他逐渐走上了研究名教师的道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黄麟生结识这些当代颇负盛名的教师、教育家,并与之成为知己,无形中也浸染了学术的纯净气息,也对他后来走上语文教育的辉煌道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这是后话。

在那么多著名教育理论中,黄麟生颇为赞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其实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相似,是指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不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指教师应该更加强调教学的创造性,而不只是自己有什么能力就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善于抛出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发言机会,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同时教师应该注意问题深度与广度的设计,每堂课都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教是为了不教’,强调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例如,可以开展互帮互学活动,而不只是单纯的教师辅导学生;可以把作文评改权交还学生,让学生学会互批互改作文。当然了,教师需要先批改一些文章作为示范,然后指导学生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再让学生按照参考修改作文,这样学生的收益会更大。”

黄麟生这种让学生 “自评自改”的举动,不管在当时还是在当今,都是颇为 “前卫”的。所以那时候无论是学生还是他们的家长,甚至包括一些教师,一开始都无法理解,难以接受,于是便引起了一番 “革命运动”。当黄麟生把任务布置下去的时候,台下的学生骚动了。有个大胆的学生甚至在黄麟生话音刚落的时候就 “噌”地站了起来,指责道:“老师你偷懒!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任务推给我们来做? 再说我可不会改作文! 改坏了谁来负责?”那学生说完后仿佛蓦地回想起以往黄麟生教训学生的场面,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不待黄麟生有所反应立刻又 “噌”地坐了回去,还拿书本盖住了脑袋。看到他的样子,黄麟生与其他学生都被逗笑了。

原本还剑拔弩张的氛围瞬间冰消瓦解,同学们的笑声让那名学生的脸蛋阵阵发红,但他又鼓起勇气嘀咕了一声:“本来就是嘛! 我哪有说错?”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黄麟生又好笑又好气地看着这个 “捣蛋鬼”摇了摇头,摆了摆手,示意学生安静下来,这才解释道:“我知道大家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怀疑我是不是偷懒。这点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老师没有偷懒。选择这种方式,老师甚至要做更多的后期工作,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学不会复审,改得不对或不好的地方,我都要补救!老师会为你们的作文负责,所以不存在偷懒这一说法。一稿多改,你们的写作训练任务会比以往要重,但效果肯定会比传统的方法好……”

黄麟生费了一番口舌之后,学生终于安定下来了。可学生这边的问题解决了,家长却并不容易说服。有些家长直接告到了校长那里,控诉黄麟生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不同意黄麟生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强烈要求换回传统的教学模式。家长们的不信任与不理解让黄麟生好不头疼。幸而,黄麟生在中学教书多年,教出来的优秀学生不少,教学口碑良好。校长也顶住了各方的质疑,全力支持黄麟生的创新教学,并向家长们保证实验教学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校长的肯定与支持让黄麟生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校长本人也成了黄麟生推行创新写作教学的关键角色。

“有人会质疑我的做法,认为我这是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来做,是偷懒的行为。事实上,让学生互评互改对老师来说任务更重,压力也更大。因为学生并不像老师那样有经验,能力也不足,无法确保改得正确,所以每次学生互改完后,我都需要返工,需要再修改一遍。而且,发下去让学生互改之前,我需要先把作文浏览一遍,把文章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然后分别从中抽选一篇来充当范文。所以评改一次作文作业,我不止需要看一遍,这样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这种方式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因为好的文章大都是通过反复修改得来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会学生自能读书,把读书的主动权交还学生。教会学生自能作文,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是批改权 “交还”学生,而不是 “交给”学生。前者是归还学生应有的权利,后者则是给学生附加负担。要教会学生 “自能读写”,一定要把 “自主读书与自主作文的权利交还学生”。然而,尽管黄麟生的创新写作教学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时隔多年推崇的人依旧不多,因为学生写作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为批改任务的推进增加了极大的阻力,同时,在创新写作教学中如果教师指导得不得法,也会增添任务负担。

在语文教学行进的路上,黄麟生在不断研究名师的同时也在汲取着优渥的养分,博采众长:朱绍禹老先生铿锵有力的、宛若一场场精彩演讲的课堂;于漪老师满腔热情满腔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将对学生的爱化作无限的教学热情;宁鸿彬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导学生上课要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发现教师课堂上的漏洞……这些都成了黄麟生提炼语文教育理念的基础。

同时,黄麟生也在不断地反思,这令他不断从中提炼出语文教育的精髓:

1.读书、践行、历练三位一体,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

2.我十分认同父亲在我小时候常对我说的 “执笔正,写字正,为人也正”那句话。

3.读,离开了写的读,是肤浅的;写,离开了读的写,是无源的。读写一定要结合。

4.我信奉叶圣陶先生 “教是为了不教”的名言警句。要教会学生 “自能读书”,一定要把 “自主读书权交还学生”;要教会学生 “自能作文”,一定要把 “作文评改权交还学生”。

5.教学应该是科学的、艺术的,科学讲的是共性,属于大家的;艺术讲的是个性,属于自己的。

6.一名优秀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 “八个一”的素养:一颗爱心、一副健康的身心、一个聪明的脑袋、一个丰富的知识库、一个特长、一张 “铁嘴”、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

7.汉字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之根。

这是黄麟生对于语文教育思想的总结。

黄麟生的这些金句伴随着他四处讲学的脚步,走进了万千师生的观念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也在无形中辅助着国家的 “幼苗”步步成材。

毕业后的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 年代,黄麟生已在中学语文教师的道路上行走了20 余载。这一路,风雨与晴空并行,汗水与甜蜜共存, 黄麟生的脚步从不曾停止。不惑之年, 黄麟生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广西师范大学。 不过, 这一次, 黄麟生不再是学生,而是教师。 在黄麟生的人生旅程中,这是一次新的飞跃, 引领着他往语文教育道路的更远处走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