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干培训心语

骨干培训心语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教师” 这一概念慢慢根植于我的心中。因此, 教育德为先。这就是对以“学生为本” 最好的诠释!要知道, “课标” 所提出的各学段要求,都是最低底线!否则, “骨干” 之名如何担当?所以, 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课标” 与学生心中的理想课堂之间, 有一座“桥梁”。

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实验小学 徐丽炜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晴

看见自己的“心”

今天, 聆听了专家《从百年语文变革看语文教育的特点规律》 的讲座,感触颇深。

茫茫人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蓦然回首, 30余年的光景, 我求索了吗? 我究竟看到了什么? 收获了什么? 寥寥无几! 因为, 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自己“冷漠于中华五千年文化” 的心! 作为炎黄子孙, 都无心读《论语》 《孟子》; 作为教师, 都无意教学生背《弟子规》 《千字文》 ……“国学”, 将在我们这一代消失得无影无踪, 岂不是失去了一颗“中国心” 吗?

心, 乃是灵魂! 中国心, 就是中国之灵魂! 教师失魂, 就是教育失魂!那我们的民族还有生的希望吗?

不, 绝不! 我不能再重复着跳跃式阅读, 在学生面前“摆弄” 着耸人听闻的标题下空洞无物的如“蜻蜓点水” 的浅阅读的轻功。 快拿起书本教学生从“国学” 读起, “入心” 地诵读吧! 真的, 我要行动起来……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晴

将“课题” 进行到底

教师从平凡到优秀, 从优秀到卓越的秘密是什么? 是教育科研!

从某种程度上讲, 教育科研就是一种积极追求、 探索的心态!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与困惑, 进行探索、 反思、 改进的过程。” 这就是对教育科研最好的诠释!

教育科研也是一种坚持! 每每想起窦桂梅、 于永正等一些名师大家的成长经历, 他们无一不在“坚持”。 坚持记录下自己的教学, 记录下自己的反思……这一天天的记录坚持到21天, 就形成了写作习惯。 90天完成了10万字的奇迹, 让我们看到, 坚持更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教育科研之路”。

教育科研还应是一种独到! 独到的视角, 独到的思维, 独到的建树, 独到的实践。 这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毒眼”!

想别人没想到的, 做别人没做到的, 必须先承受别人未承受的!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也,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就应在苦读中求志, 在苦行中求经, 在苦思中求智! 如此, 方能担当天之“大任” 也!

我要将“课题” 研究进行到底!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晴

因你, 我才重要

今天,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刘慧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咦, 还有这样一本书? 带着这份好奇, 我静静聆听……“专业教师” 这一概念慢慢根植于我的心中。

师德为先。 任何一位教师, 其品德远远重于知识本身。 换句话说, 教师有最高的学历, 未必能教出最好的学生。 《射线的疑问》 这一教学案例, 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教师消极、 不当的言行, 都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一生。 这样的悲剧, 是教育的最大悲哀! 因此, 教育德为先。 良好的师德, 是成就专业教师的基石!

学生为本。 天空中闪烁着无数星星, 各有各的姿态, 各有各的光亮。 没有哪两颗星星是一模一样的! 学生就如同天上的星星, 形态各异, 各不相同。因此, 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必须因材施教。 正如微视频《老师的启示》中, 教师的行为 ——因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孤寂无助、 自卑失信” 的心态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从而成就了这个孩子的辉煌一生! 这就是对以“学生为本” 最好的诠释!

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为之付出的行动, 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专业教师!

专业成长中, 我们因学生而格外重要; 且因有了学生, 我们才存在得有价值!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晴

争论中悟精髓

今天, 张杰教授为我们详细解析了“语文课程标准” 的理念、 特点、 规律、 建议, 为我们打开了走进语文课堂的正门。

现如今的课堂, 热热闹闹。 学生所接受的知识, 犹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其“目不暇接”。 我们确实有必要认真对照“课标” “量体裁衣” 了! 去掉语文课上不该教的内容或教得过多的内容, 大胆“剪” 切, 让它少些雕饰,去华存朴, 回归语文课的本真!

培训会上, 大家对照“课标”, 都留意了各年段的识字目标, 对“识字写字” 的要求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在交流中, 我的思绪也被渐渐打开。 识字写字量大, 学生认写有困难。 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但是识字写字量大, 这是在“课标” 指导下的教材为我们呈现的。 “课标” 指出: 小学阶段的学生要会认3500字, 会写3000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 若说量大,自治区教研室马兰老师在一次考察中, 发现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一些学校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已达1000万字。 东西部的差距竟如此大! 我们西部的教师一味要求“课标” 降低识字、 写字的要求, 那么, 未来不久的高考, 会为我们的学生降低高考的门槛吗? 要知道, “课标” 所提出的各学段要求,都是最低底线! 而我们又在这“最低底线” 上为学生争取的是什么?

专家指出, 用教材教, 而非教教材。 骨干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着独到的观点与思维, 有着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识, 更有着灵活运用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否则, “骨干” 之名如何担当? 所以, 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面对教材的现状和学生心中的理想课堂, 我们教师能否运用智慧去创新课堂, 为学生呈现一个易学、 轻松、 高效的课堂呢? 能否巧妙设计作业, 在有重点的巩固识字、 写字中高效积累而非机械地抄抄写写呢?

“课标” 与学生心中的理想课堂之间, 有一座“桥梁”。 这座“桥梁” 上需要教师用智慧与创造力去搭建。 能够扎实、 高效地落实“课标” 中各年段的每一项要求, 便是悟出“语文课程标准” 的真谛了!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晴

标新立异

曾上过太多公开课、 优质课的我, 每每备课时, 总是先看教参, 再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没有想到, 这样的做法竟是错误的! 这样的方法会扼杀教师创新的灵感, 使教案变得死板僵化。

那么, 该如何备课才能标新立异呢?

首先初读, 享受怦然心动的感受。 每拿出一篇课文, 我们应该以读者的身份去读, 读出你对它的初步印象。 就如同交朋友初见之感一样, 是一种赤裸裸的相见。

其次再读, 整体感知文本的价值。 这价值包括语言的价值和成长的价值。一遍遍地读文, 在文本中寻找语言的优美及其语言文字给学生的语言发展带来哪些成长价值。

再次三读, 细品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时候, 我们已将课文内容了然于心,关注的视点就是文本语言的特点、 构句、 布局谋篇。 这其实就是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了解了这些, 在指导学生的写法上, 就不会难了。

最后深读, 获得教学设计的灵感。 正所谓: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一篇篇精美的课文, 是引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阶梯。 这一级阶梯, 怎么走, 走哪个点最省力、 高效, 这就需要教学设计的“标新立异” ——巧抓文本中的“核心字”, 关注原文和作者的权威解说, 不要驻足以往的解读视角, 读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关注题目、 核心内容、 关键词句设计……

我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 语文教育的使命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吸收营养、 陶冶性情、 唤醒灵魂、 建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语文知识、 语言技能。

语文课程的本质就是学习语言、 感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