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尊师力量有机整合

各种尊师力量有机整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提高教师自尊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减少发生在教育领域的破坏教师自尊的事件,建立安全的教师人际关系。被爱与被接纳有助个体获得“成功的认同”,否则容易获得“失败的认同”,从而导致心理的矛盾、困惑、冲突、障碍,出现逃避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教师也能享受学生的赞美,那无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自尊。

教师专业自尊的熔铸是一项综合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外部支持,而且这些支持力量只有形成合力才会更强大。现实的问题是社会、家长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一些不尊重知识、不尊重教师的行为又时有发生。因此,整合各方面的尊师力量,为教师专业自尊形成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具有必要性。

英国《卫报》的一项教师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英国教师感到的压力包括政府目标和干预,以及逼迫同事达到政府目标的高级管理者、不当的政策、排行榜、官僚主义、不合作的家长们、父母教养子女的技能下降、学生行为举止变坏、缺乏尊重。90%的受访者抱怨教师职业承受严重的人际关系压力,接近2/3的人受到高层管理者的逼迫,半数教师抱怨家长的攻击,40%的教师感到学生的挑衅,35%的人提到同事压力,60%的教师表示他们从教期间学生言行有所恶化,68%的人批评高层管理者在加强纪律方面未能提供有效支持。[50]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感到压力大,感到不受尊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人们改变对待教师的态度与方式,真正理解和支持教师。当今的尊师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由于教育和教师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尊重和爱护教师的必要性,并在理论研究与社会宣传方面进行了许多阐述论证。现实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溢美之词,裹挟着许多高要求像花瓣一样纷纷扬扬抛洒在教师身上。特别是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人们扬言、政府许诺、社会宣传要把教师的地位提高。但我们发现,有时对教师名誉上的尊重大于实质上的尊重,理论上的尊重大于实践中的尊重,口头上的尊重多于行动上的尊重。也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大会上对尊师重教的重要性讲得振振有词,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对教师缺乏真诚的善意,甚至冷若冰霜。

有研究发现,人际交往双方互相温暖与理解,有利于人际关系友好、和谐发展,也有利于人们自尊的形成。因此,提高教师自尊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减少发生在教育领域的破坏教师自尊的事件,建立安全的教师人际关系。安全的人际关系能够创造高自尊的归宿感和掌控感,人们可以感觉到自己被无条件地关爱和接纳。因此,要搞好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人真心地敬畏教育,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

整合各种尊师力量,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具体地说,要对教师传达实际的支持与善意,要维护教师的权益,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担负起教育、协调全社会的人都尊师重教的责任和义务。有人认为:“当社会把教师看得比政府官员、房产商人、金融大亨更重要的时候,社会就真正进步了。”这说明教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师地位的真正提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实行人本管理是学校提升教师职业忠诚与专业自尊的应有之举,而这要求学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既要有无私坦荡、勇于开拓的气量,又要有足够的实施人本管理的策略与智慧。

美国精神病医生格拉瑟认为:人的不良行为是未能获得“成功的认同”的结果。被爱与被接纳有助个体获得“成功的认同”,否则容易获得“失败的认同”,从而导致心理的矛盾、困惑、冲突、障碍,出现逃避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更多地源于学生的认可、欢迎甚至崇拜,而指向的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可以不在乎金钱财富,不在乎权力地位,可是在乎自己教学的成败,在乎学生对自己是欢迎还是厌恶的态度,不怕工作辛劳与生活清寒,害怕辛劳后不被理解。如果教师也能享受学生的赞美,那无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自尊。[5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可唤醒教师的专业追求,学生的成长和对教师的尊敬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久动力源。因此,政府机构、社区组织、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有责任共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教育、尊敬教师。

【注释】

[1]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

[2]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270-271.

[3]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70.

[4]蔡辰梅,刘岩.变革社会中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及其突破[J].教师教育研究,2014(7):9-15.

[5]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8.

[6]檀传宝.确立“取法乎上”的教育策略[N].中国教育报,2011-04-11.

[7]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常生龙.教学就是教师的人生[N].中国教育报,2010-09-02.

[9]毛泽东与黎锦熙的师生情[EB/OL].[2010-07-27].http://www.cdtyzx.gov.cn/art/2017/7/27/art_31969_502347.html.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8.

[11]韩振峰.略论邓小平的尊师重教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2004,8(8):5-8.

[12]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71.

[13]李培根.对教育要有一点敬畏感[N].科学时报,2010-09-17.

[14]高靓.优先战略助腾飞[N].中国教育报,2011-06-26.

[15]程介明.别把教师当成纯粹的“员工”[J].上海教育,2011(9):36.

[16]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同志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8]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9.

[19]龚群.人的尊严及其实现[N].中国教育报,2011-01-24.

[20]樊丽萍.高校教师薪酬缺乏竞争力[N].文汇报,2014-06-10.

[21]姬廷顺.不要忽视教师职业病[N].中国教育报,2009-02-23.

[22]赖配根.为教师留住斯文和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3-06-07.

[23]王志伟.西班牙新规定为教师赋权应对学生心理暴力[N].中国教育报,2009-11-02.

[24]张烁.乡村教师职称之路职称评定,何时不再“闹心”?[N].人民日报,2011-10-14.

[25]姬贺礼.芬兰教育不相信考试[N].青年参考,2011-09-14.

[26]吴小贻.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解读及实现[J].教育研究,2006(7):52-55.

[27]曲中林.教师专业决策权的张力及其限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0(9):61-64.

[28]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9]许纪霖.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EB/OL].(2004-07-08)[2012-05-03].http://philosophyol.com/pol/html/98/n-298.html.

[30]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1]鲍传友.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认同: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0(2):77-79.

[32]马骉.芬兰教育奇迹探源[N].文汇报,2012-12-06.

[33]熊贤君.尊师不等于尊重“品级”[N].中国教育报,2007-09-15.

[34]毛泽东与黎锦熙的师生情[EB/OL].[2010-07-27].http://www.cdtyzx.gov.cn/art/2017/7/27/art_31969_502347.html.

[35]佟新.身体与情感的阶层化[J].文化纵横,2012(3):28-33.

[36]杨多.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成长[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7]梁好.别让名师工程误了教师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02-09.

[38]杨本科.泰国人的师生之礼[N].中国文化报,2011-06-20.

[39]戴双翔,姜勇.论教师的自由[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10.

[40]伍阳斌.过度考核失去的是人心[N].中国教育报,2011-03-03.

[41]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71.

[42]郑建军.健康生活从提升教师工作满意感开始[N].中国教育报,2007-04-02.

[43]徐志刚.流动教师如何重塑学校认同[EB/OL].[2013-12-27].http://www.qstheory.cn/kj/jyll/201312/t20131227_306891.htm.

[44]乔兰德.健康的人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98-99.

[45]徐显明.山东大学校长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0-09-29].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adb4f50100lgih.html.

[46]姚计海.论教师教学自主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2(8):39.

[47]李镇西.扼杀了个性,也就扼杀了教育家[N].中国青年报,2013-12-18.

[48]洪秀敏.自我效能感——由内而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06-28.

[49]姜新生.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理性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3):5-9.

[50]陈翠.英国教师最想要“专业自主”[N].现代教育报,2011-10-12.

[51]陈登江.让教师享受学生的赞美[N].中国教育报,2012-05-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