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谈我们的课程文化

谈谈我们的课程文化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的起步阶段,我们紧扣课程的“建设与规范”,落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孩子的发展是我们课程研究、课程改革的终级追求,开展校本课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同时,以心唤心的德育课程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在学校生活中,课程教师生命绽放、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对6~12岁的学生而言,在学校里,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深远。在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为他们开设丰富的课程,鼓励他们根据兴趣爱好参加体育活动,或者文化知识类、科技类、艺术类的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在学校生命成长的质量尤为重要。我们透过课程的架构,可以对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价值取向有所了解。所以,我们在起步的第一年,紧扣“为锦绣人生奠基”这一核心价值观念,努力建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家庭课程,并重点规划好这三类课程在办学实践中的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在小学阶段,国家课程占全部课程的80%,而国家课程的落脚点在课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课堂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立足课堂抓教学质量,以国家课程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对国家课程大胆进行课堂文化的改革,推进“润心课堂建设策略研究”,把儿童心理认知规律的研究放在最突出的地位,以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发布的对学习认知心理进行研究的学习金字塔、陶行知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作为指导,对教师提出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核心课改思想,并基于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的目标设立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活动设计,把准易错点、关键点、拓展点的引导设计等方面,研究各学科的课堂教法中具有共性的普遍规律,从而让国家课程的建设有章可循,“实效、灵动”成为我们对润心课堂文化永恒的追求

二、校本课程多元化

宏观的课程是校园一切人与事的总和。我们认为,生活无处不教育,校园处处皆课堂。所以,锦绣小学一直着力于对校本课程进行深入的系统建构。

(一)基于发展,建构开放多元的课程观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都应该基于孩子的生命发展,都应该回归生活。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结构的一部分,既是学科课程的必要补充,也是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所以,我们以校本课程为切入口,坚持校园无处不课程、教师人人是课程,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开发课程,把发生在广阔的自然、社会情境下的知识建构、情境学习、活动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都纳入我们的课程中,紧扣学生发展的八大元素“身、情、韵、精、气、神、智、慧”,设置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并分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以“建设与规范”为主旋律,紧扣学校的办学目标布局谋篇,建设课程,规范课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课堂观和学生观。

第二阶段以“研究与开拓”为主旋律,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化质量目标评价体系,研究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吸纳各类教育资源,发展学校的特色课程文化。

第三阶段以“提炼与总结”为主旋律,物化校本课程成果,并在向社会宣传与推广的过程中,进一步积淀学校的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基于现状,落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在学校的起步阶段,我们紧扣课程的“建设与规范”,落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根据重庆市教委的“1+5”和“2+2”等相关精神,将课程辅助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在全校普及书法、体育、艺术辅助活动,安排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书法辅助活动,第二节课为全校体育辅助活动。其他辅助活动则分别安排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同时,我们在每周四下午开设选修课程,坚持尊重学生自主、教师自愿的原则,一方面,在教师中大力倡导“上好一门专业课、带好一个活动组、开好一门选修课”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广泛吸纳家长参与,依靠社会力量聘请外援,优化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及社会人才资源的作用,不断地充实校本课程的师资队伍。

(三)基于创新,夯实校本课程质量的管理评价

1.创新备课管理

如何将校本课程的备课和活动开展与校本教材的研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各门课程的开展要体现计划性、系统性、阶段性,就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和预设。所以,我们把备课的过程变成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要求每位教师提前计划每学期的活动内容和目标,制订每次活动的方案,并收集该课程的素材,为有效开展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创新质量评价

孩子的发展是我们课程研究、课程改革的终级追求,开展校本课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为了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一方面,我们根据每项活动的特点出台了《锦绣小学校本辅助活动课程质量要求》,课辅组的教师以此为导向,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训练学生,将基本技能和预期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渗透于每一次活动之中;另一方面,我们要求课程辅助活动组每学期以不同的形式向学校进行成果展示。

艺术类课辅活动以节目演出和作品布展形式汇报;自然科学类课辅活动以举办科技节、作品出成果的形式汇报;体育健身类课辅活动以举办运动会、创新校运纪录的形式汇报;语言类课辅活动以朗诵、主持、语言表演等节目形式汇报……

在这些汇报展示过程中,我们幸福地感受到孩子们快速、全面、生动的成长。

同时,以心唤心的德育课程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以心唤心的课程育德实施策略研究重点探究“五会”目标在学生不同年段的二维目标,建设有体系的校本课程。围绕“会做人”“会学习”设立德育目标与习惯目标,开发以“锦绣儿童礼”为主线的礼仪美韵系列教材,着眼于人的气象,践行在学生坐、立、行、穿、戴、谈的点滴细节中,开发系列仪式活动、主题班队活动,着力于道德情操培养;围绕“会生活”,开发以“生活指南”为主线的假日手册,以体验为主线的系列实践活动;围绕“会创造”“会表达”开发一年四期的体育、科技、艺术、阅读学科节,以年级为单位人人登台、分期选拔“我要上元旦”童心童秀旋转舞台、蒲公英广播站、电视台的人选,让校园课程色彩缤纷。

校内“菜单式”选修课程、学科主题节活动课程、仪式活动课程、行规管理课程、校园环境课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课程,使多元化、系列性成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永恒的追求。

三、家庭课程指导化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故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而优秀的家长需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三是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因此,我们积极开发、构建了十二期家教辅导课程,就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围绕“五会”育人目标中的“会生活”,开发以“生活指南”为主线的假日手册,开发以体验为主线的系列实践活动,对家庭一对一的教育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论校内课堂,还是校外实践课堂,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我们课程研究、课程改革的终极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力求以开放的心态去提升课程赋予的生命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