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

社会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有研究发现,低能力儿童或低文化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社会适应问题呈分化状态,女生比男生有更明显的社会适应水平下降的状态。早期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容易在日后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问题。王光妍和张光珍等人发现儿童的焦虑退缩行为与其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表现为在儿童7岁时,焦虑退缩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不大,当儿童11岁时,焦虑退缩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消极影响。

影响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是多元的,有儿童的年龄、智力、体型、家庭、同伴关系、健康状况等。

陈灵(2006)调查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社会适应能力逐渐上升。儿童年龄越小其自立能力越差,社会适应能力也就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渐渐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很多行为,不再那么依赖父母及他人,可以独立地完成很多生活事件,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智力是指个体有效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与适应能力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多数研究提示智力与适应能力二者存在中度相关。另有研究发现,低能力儿童或低文化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社会适应能力。Keith,Fehrmann,Harrison和Pottebaum(1987)的研究发现,智力和适应能力是两个独立而又相关的因素。适应能力评定目前归类于智力功能评定,一般认为智力测验侧重于在实验环境下测量个体较抽象的认知功能,而适应能力评定量表则是在自然环境下评定个体实际应用认知功能的表现及社会功能水平,二者相互补充,能较全面地评估个体的智能发展水平。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将适应能力评定作为智力测验的补充,以此来反映被试者全面和自然环境下的智力水平。

余红平、付生泉(2001)和董燕燕、梁丽娟、田红霞(2002)都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较体重正常儿童差,他们的焦虑、社交退缩、抑郁、躯体诉述等行为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儿童,性格内向者亦较多。

赵小菲等(2002)发现学龄前养育类型、父母关系、居住地区的社会风气、母亲年龄及健康状况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即良好的养育类型、和睦的父母关系、健康的社会环境、母亲健康的身体将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梁宗保、孙铃、张光珍、陈会昌与张萍(2011)发现父亲积极情绪的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表达则可能会使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问题,并阻碍儿童的社会能力发展。包陶迅与叶芳(2011)对浙江某沿海地区608名贫困学生与富裕学生(其中贫困生276人,富裕生332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贫困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相对不佳,富裕生社会适应状况比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高,社会适应问题呈分化状态,女生比男生有更明显的社会适应水平下降的状态。

同伴关系对于社会行为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容易在日后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问题。王光妍(2010)和张光珍等人(2013)发现儿童的焦虑退缩行为与其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表现为在儿童7岁时,焦虑退缩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不大,当儿童11岁时,焦虑退缩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消极影响。谭雪晴(2009)发现关系攻击行为能够有效预测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关系攻击行为即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从而伤害他人的行为,关系攻击导致敌意的学校社交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尤其对于攻击者而言,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理社会适应问题。纪林芹、陈亮、徐夫真、赵守盈与张文新(2011)发现同伴侵害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具有异质性,并且先前和当前的侵害经历以及不同类型的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因适应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张玲、江忠与徐静(2012)发现哮喘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张雪娇与赵亚茹(2006)对51名听力言语障碍儿童和53名正常儿童进行调查发现,聋哑组儿童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突出表现为运动、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等能力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