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表面看起来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被动学习相区别,自主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对教师的指导需求性偏低一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学习,它有鲜明的问题取向。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将自己看成是不依赖他人、能独立自主的个体,其结果必然是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此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改进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等。

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发展都有它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也是如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想确保它的实效性,就必须在理论上具有可研究性,在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从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实施步骤来看,它们在现实中的起点是一致的,首先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否则就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也不能形成对个人和小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力地调动起来。在两种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因此就认为教师是旁观者。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的地位由显性主导变为隐性主导。在现代学习方式中,人们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有人甚至提出:自由选题,自由组合,自由探究,自由创造。似乎学生学习由此进入了“自由”王国。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已退居边缘,成了“局外人”。这是对学生主体性误解而导致教师主导作用的迷失。

在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表面看起来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实际上,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因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力是有限的。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处于主导的地位只不过这种主导地位由原来的显性变为了现在的隐性。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加重要,事实上加大了教师指导的难度。因为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都和学生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情况、出现的问题等,教师都能一目了然。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是浅层次的。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则不然,它的开放性使教师的视野无法囊括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同时尚未成人的学生,无论其知识结构,还是其人生阅历,都还不够成熟。两种学习方式提倡的学习,不能靠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更不是“试误”的过程,毕竟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学生仅通过“试误”来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时,当学生面对困难不知所措甚至退避时,当小组内发生矛盾、导致研究一度停滞时,教师必须适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两种学习方式中,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进行的高质量的学习。与被动学习相区别,自主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对教师的指导需求性偏低一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学习,它有鲜明的问题取向。并在研究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就较前两者更高。事实上,当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问题而请教教师或其他人的时候,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进入了合作学习的阶段了,只不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阶段;当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不但是合作学习,同时也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阶段了。因为,它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的合作探究活动。只不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罢了。所以两种学习方式在实施中不能截然分开,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地把握一个度,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的整体性问题。二是要科学构建教学目标体系,抓好全面育人问题。三是要处理好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问题。四是处理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参与、探求的问题。三种学习形式都强调对实施效果的评价,无论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小结、合作学习的学习评估,还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中的交流和讨论,其实质都是一种对学习方式实施效果的评价,尤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为行为提供自我导向,一种持久的行为通常要根据是否适合评价标准而不断地受到评估和调整。另一方面,自我评价还为行为提供动力。评价性的自我激励能够支持反映个人能力的行为,通过使自我满意建立在满足个人价值标准的成就上,人们就会汇集起必要的努力去完成他们所看重的工作。并且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施加影响,既利用评价性的自我奖励,又利用实体性的自我奖励。但是与实体性的自我奖励相比,评价性的自我反应更能促进学习,这也是为什么三种学习方式都比较强调评价的原因。

(一)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区别

两种学习方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自主学习是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与被动学习是相对的。研究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它与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的。

两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三种学习形式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性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为其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

两种学习方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由于这两种学习方式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其学习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将自己看成是不依赖他人、能独立自主的个体,其结果必然是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同时,自主学习又要求学生拥有一系列的自由选择权、决策权,这些都发展了学生相应的责任能力。此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改进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等。这些都是对个性发展极为必要的。约翰逊将合作性学习的学习结果概括为如下12个方面:(1)更高的成就和更深的记忆。(2)更多高层次的推理,更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3)更多完成任务的行为,更少破坏行为。(4)对学习的更大的成就动机和内在动机。(5)更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6)不分种族、性别、社会阶级是否积极的,支持性的同伴关系。(7)更大的社会支持。(8)对老师、校长和其他学校员工的更积极的态度。(9)对学科领域、学习和学校更积极的态度。(10)健康的心理调节机制和心理状况。(11)在自我接纳基础上的积极的自尊。(12)更强的社交能力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依靠关系和促进性作用。其学习结果也主要是学习者在成就努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心理调节等方面发生积极的、明显的变化;而研究性学习立足于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及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方式更优化,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思路更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强。学生的各项潜能和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显然,研究性学习所产生的学习结果必然包括合作学习所产生的学习结果,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同样存在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完成研究的必要条件。

两种学习方式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一般都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只有在遇到一些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与自主学习不同,研究性学习都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及体验。对小组人员的数量并无严格限制,小组人数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甚至可以是整个班级集体,但是强调成员兴趣相近。

两种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同。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更丰富、更突出、更强化,是各种角色的集成者:学习者角色、研究者和指导者角色、协调者角色、督促者和支持者角色。

除以上差异外,两种学习方式还在学习的对象、实施过程、学习的具体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联系

1.两种学习方式的融合

与以往的学习方式相比,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两种学习方式都具有一些相同之处:

(1)两种学习方式中的师生关系都有所变化。两种学习方式都倡导改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中心”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变教师“教”为教师“导”和学生“问”。

(2)两种学习都注重启发讨论。新课程改革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启发、讨论等具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努力去尝试创新、感受创新、理解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都注重对现象的观察。通过观察,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途径、假设;都是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

(3)两种学习方式都注重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情景,给学生质疑、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给学生交流、展现的舞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4)两种学习方式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三种学习形式都力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采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形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千听、死记、盲练”为“质疑、善思、求新”,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体现,并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两种学习方式的联系

首先,自主学习需要探究与合作。在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经过独立探究来解决。但由于这些问题对师生而言都没有预设答案,学生真正摆脱了教材和教师的双重禁锢,有利于个体的主体性发展。当个体经过独立探究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而当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该问题时,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

其次,研究性学习也离不开自主学习。从组织形式上看,研究性学习有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之分。个人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动机,而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主动做出监控和调节,对探究结果做出总结和评价。即使是集体的研究性学习也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研究结果表达形式的,也离不开自主学习。集体的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常需要成立课题组,需要课题组的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交流研讨,共同把问题解决。概言之,上述两种学习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的学习情景中,这三种学习形式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本着充分利用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原则而寻求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搭配的话,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