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备课与自主学习

备课与自主学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条鲜明的主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忽略或被衰减,而恰恰相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更是考验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艺。但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却很少关注备课,特别是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有效备课环节。沈阳市回民中学的“化学学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作用重大,是教师精心编制成的符合教学规律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性材料。

备课是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上课。这种准备是指思想上、资料上、文件上的准备。备课所写的文件就是教案。“教案”的解释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因此,备课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活动得以有序展开,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的前提条件。

自从有现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便十分重视备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备课通常注重三个方面: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和选择教学方法。

这种备课思路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以课本(教材)为媒介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把教案看作是传授知识的蓝本。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是以教师的认知为基础的。并以此来设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即假定学生对此处此点不理解;假定某处某点是该文章的重点。但学生不一定认同教师所设定的重点难点。许多老师都有这种体会。你在备课时以为是难点的地方,恰恰学生轻松地便掌握了;而你认为简单的地方,学生却很不容易掌握。那么这样的备课教案实则是在设计自己的讲课稿或者叫讲演稿更贴切。那些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优质课等尤其是如此。这种备课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未被重视的潜能,特别是学生理解力和领悟力。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传统备课要求了解学情,但对学情的界定则是静态的。诸如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是以前的考试成绩或经验作为基数的估计值。并且忽略由于年龄、知识结构、阅历背景、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造成的差异。

再次,传统备课注重的是教材的拆分、重装和教学进度的推进。选择教学方法是指选择在一堂课中所使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讲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等。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使自己的课能流畅且有新意地进行,它不太关心学生的真实需求。尽管现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材,也能渲染气氛使课堂活跃或悲抑等。但是说句实在话,多媒体教学在理科中,比如数学中的几何、生物、化学与物理等效果显著,但却不太适应文科特别是语文。因为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较深的美学特质,那不是靠直观形象就能领悟的。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条鲜明的主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显要位置。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忽略或被衰减,而恰恰相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更是考验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艺。具体地说,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思路,就会发现:同样是实施课堂教学,备课这一环节却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备课,就必须不同于传统的备课。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师生共同研究,适时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师生互位、教学相长;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课堂活动中,快乐学习,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师生互位生趣,课堂互动增效。

备课与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有效教学是有效备备课的终极目标。有效备课是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并且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力求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在这三个方面的预设目标。只有真正做到有效备课,才能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但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却很少关注备课,特别是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有效备课环节。

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新观念、新思维的贯彻,对学情、对教材、对具体的教学方法,都要用新视觉来审视。所以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新理念的重树等,都要体现在备课之中。

教育新理念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师备课中,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学习融会其中。

那么,新课程改革中的备课中如何体现自主学习的要求呢?

一是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的第一点是教师在备课前要树立一个观点:不是我要把这些东西告诉学生,而是我怎样帮助学生去学习这些东西。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不是我来当表演者,而是让我来将课本与学生串联起来。

观念更新的第二点是对学情的分析。应该将学情看作一个动量。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昨天他不了解的,不一定今天他不了解;昨天他没有解决的问题今天他不一定不能解决。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设定,是以学生的喜好、能力水平来设计教案,从学生的视觉及欣赏品味来选择教学方法。

沈阳市回民中学的“化学学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作用重大,是教师精心编制成的符合教学规律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性材料。是融学习目标、问题解决、方法指导、反馈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方案。

沈阳市回民中学的化学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等几个栏目组成。自主预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自我判断:哪些新知识通过预习已经会了?哪些学起来有困难?新知识和哪些旧知识有关联?自己有没有遗忘?而这些正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需要了解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利用学案了解学生的学情,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备课,可以事半功倍。同时,备课还要结合学案中的知识内容与实验探究进行匹配良好的教学设计,而不是将学案变成学生的另一套练习册或是课堂笔记。教学设计中设置更多能够有效引起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问题设计有梯度,为学生留有思考空间。这些问题可以不出现在学案中,有些可以作为衔接课程内容的思考题,有些可留作课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精密的设计,讲了一些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课本就可弄明白的问题,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疑点就容易被忽略。日积月累学生会出现不愿思考,一味依赖老师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杜绝这样的问题发生,教师在教学前应先了解教学对象的班级情况以及知识结构。班级的学风、班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维能力等都要纳入掌握的范围中,通过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有利于突出学生的疑点,有效地推动学生提出问题。

在对教材的把握分析时,应在了解学生喜好,时尚、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全面考虑而不是以教师、教参的认定来处理教材。这也是一种学习,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收获。而不是强制定性说老师说的就肯定是好的;而教师认为不好的就认为是不好的,而是要让学生说出好在何处,为什么好,价值何在。在备课过程中,要适时适度变换教师主导角度。有时候,有的课,教师应抓住课文关键段落重点讲深讲透。剩下的“余波”则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在准备高中语文第一册经典名篇《荷塘月色》,备课时,教师在“分析课文”部分只抓:特定时间——“今晚”;特定地点——“荷塘”;特定人物——“我”;特定心情——“颇不宁静”这几点讲深讲透。告诉学生这几个要素缺失一种便不会有那种情景和那种感受。为什么会成为一篇经典美文,就是几个特定要素的有机综合。余下的想象,拓展,概括,都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学习,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而有的课文,教师则不抓关键部位而只抓非重点部分或抓一个步骤。比如国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只轻松地提醒学生在学习该课时注意课文的说明顺序即可。因为学生在初中已基本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方法等,高中教材中说明文本来就少,学习该课只是对说明文体加深认识。教师处理该课时就用不着抓重点讲说明方法了。

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问题可以是课堂设计生成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得来的,这样的问题最能体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还是归纳总结知识点。疑点的突破,课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收集疑难点。应预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段,每节课或每天留出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或总结出来的结论在班上与同学交流。这不只是时间上的预留而是要从兴趣、任务、动笔、动脑等全方位考虑。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总揽全局,调控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引导、提示、点拨,使学生通过思考去解决问题。在备答疑环节时,不能有疑必答,也不能只答深度疑难,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启发他,引导他,从疑问的边缘向核心渗透。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破解深度疑难后的快感。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促使他们自觉预习、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所谓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一方面借此激发学生自主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与自主任务相衔接。教师教法主要通过这个情景的设计来体现,而学生在参与到情景中,对其进行操作,教法与学法就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教法与学法密切结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集中在一起,进入了一种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选择合适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适合学生链式思考的问题情景。这时,集体备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位教师对每节课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选择的问题情景也不相同,通过讨论分析,反思自己创设的问题情景的有效性,结合其他教师的想法,选择更为恰当合理的问题情景,设计更为精巧的思考问题。

五是利用形式多样的作业,引发学生自主学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丰富。很多教师精挑细选的课后练习题,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查到答案,对于那些没有自我约束力的孩子来说,作业的价值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为学生准备更多独特的,符合时代背景的作业。发挥网络的作用,同时是正向的作用。例如在必修一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时,让学生设计情景剧,表现不同金属的活泼性。或者写一篇小作文,把某一化合物拟人化,描述它的性格

六是师生互位生趣。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各种差异(例如基础、爱好、兴趣、能力等),沈阳市回民中学地理组的教师在备课中详细对所教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摸清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心理要求,不同学生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予以特殊关注。既全局统筹,又针对性运用各种引导方式,使其各取所需。许多在老师看来学生做不到的事情,事实上学生往往都能做到,甚至做得很好。沈阳市回民中学地理组的教师在许多问题处理方面就有了大胆的想法和做法。

(一)让优秀学生与教师一起“集体备课”

最初尝试了师生一起备课,让优秀学生成为“老师”,与教师一起“集体备课”。地理组的教师大胆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方法。优秀学生在课上总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利用余下的时间在同学间组成集体备课小组,先通读课本,梳理知识,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难点疑点,然后和教师一起共同针对课本内容,面对面分析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案,结合他们中存在的学习障碍,共同研讨行之有效的教法与学法,通过集合学生的教学建议,师生共同研讨,形成学案。这种经过学生思考、有学生意愿、符合学生要求的学案更利于操作和获得实效。

(二)人人参与“备课”

课前预习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如何提高预习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视而不见,于是教师把预习时间留在课上,把预习叫做一中简单的“备课”,让学生群体参与。引起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安排“备课”的时间?如何安排任务?教师对学生说出意图,做一番点拨,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开始“备课”,大家一起分析教材内容,找角度,寻规律,自己发现问题并运用独到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备课”式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特别好。

(三)下一节课做“老师”

为能和教师坐在一起集体备课而努力,地理不再是怎么攀也攀不上去的高峰,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了地理的殿堂。学习地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带着乐趣走进课堂,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学困生们也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努力着,渐渐的知识的积累也达到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他们也就学不再困。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今天我想当“老师”;今天我和你一起备课。

(四)小组成员“集体备课”

有些问题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小组合作给学生搭建了交流和发挥集体智慧的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地理教研组的教师们给学生设计了一份“我的小组备课”卡。每一个小组里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的小组备课”卡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学困生有问题,他们在老师面前羞于启齿,但在他的同学之间,不管哪一类型的学生都会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起问题来会争得面红耳赤,在这种争论中收获的是自信、是骄傲,他们在这种争论中很自然的让知识得到了升华,知识的积累在一步步地提高。

总之,自主学习,既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移位和变易。你不能老是觉得“我要‘教会'他什么”,而是应该树立“我在他的自主学习中‘助'他什么”。这是在备课中应该牢牢把握的。教师在备课时“举一”的目的是为了“反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说与其让学生享受教师“点石成金”后的“金”,不如指导学生修炼成能点石成金的“手指”。

思考习题:中学课程自主学习需要渗透到课上课下的方方面面,如何在课下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需要教师备课环节做哪些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