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自主自由自在地学习

让学生自主自由自在地学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柱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例1让学生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材分两段安排。最后课件出示两个斜圆柱,让学生进行初步分辨。在教学设计上,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划一划”“做一做”等活动建立圆柱和圆锥的初步表象。在新授环节,利用学习菜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柱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让学生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圆柱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和图片整体感知圆柱,教材首先呈现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柱或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圆柱的认识。接着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圆柱形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圆柱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通过对圆柱的进一步观察,认识圆柱的直观图及其底面、侧面和高。教材通过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明析圆柱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底面、侧面和高。

第二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教材首先介绍什么样的几何体是圆锥,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接下来探索圆锥的特征时,也是按照认识圆柱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例题后的“练一练”中,教材给出一些物体的直观图,要求学生看图说形状,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对圆柱与圆锥有较多感性经验能够通过预习等活动基本掌握和达到教材中所涉及的目标和要求。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预习、观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底面、侧面和高,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2.在交流与练习、评价与反思等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1)根据已经掌握的预习方法,读一读课本第18~20页上的内容,划一划重点与注意点,思考课本中提出的问题,选一些题目进行简单解答。

(2)把课本第125页和127页的图剪下来,动手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3)找出你的发现或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在课堂中交流。

2.理清思路,整体感悟

(1)师:同学们,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在预习的基础上走进圆柱和圆锥的世界。

(2)要求学生把课题读一遍,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一下圆柱、圆锥的样子。

(3)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觉得书本第78页和79页的内容可以分几段,或者说分成几块?

教师组织交流分段依据,适当穿插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评价。例如:

·你觉得应该分成几段或几块?

·从哪里到哪里是讲圆柱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圆锥的?

·如果说请分成3段或3块,应该怎样分?

·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每一块给了我们什么信息?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看来,我们预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现象中看到本质。那么现在请大家再仔细看看,看了这一块,你有什么感想呢?

(4)感受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为精美的图片,有杯子、天坛、大厅的柱子、铅笔、斜塔、钢锥、土家楼、旋转门、小丑的尖帽、圆柱蛋糕、圆锥杯子、子弹头、压路机、火箭等。

3.适当点拨,指导学法

(1)多媒体出示课堂学习菜单。

·预习的时候,你是如何去感受圆柱的特征的?

·从哪些方面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圆柱形的?

·怎样具体地描述圆柱的大小?

·书上特别提示:本书所指圆柱都是直圆柱。看了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2)请学生读一读要求。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地讨论、学习。

(4)组织集体交流。

选择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要求组织集体交流,问题顺序不限)

第一个问题——关键词有“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做一做”“比一比”。

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判断。

第三个问题——在交流中顺势点拨直观图、底面、侧面、高等信息。并利用课件出示几个圆柱,让学生试着描述。

第四个问题——先让学生说,然后提问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句话,有没有思考“还有别的圆柱?”这个问题?有没有上网去查了?最后课件出示两个斜圆柱,让学生进行初步分辨。

提出其他疑问并交流。

4.运用迁移,自主学习

(1)师:有了学习圆柱的经验,你会编制圆锥的学习菜单吗?请组内同学口头交流一下。

(2)集体交流学习圆锥的菜单。(把课件中的四条,“圆柱”两字改为“圆锥”。)

(3)分组学习交流。

(4)组织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小组交流情况确定交流的重点

(5)课件出示斜圆锥,比较异同。

5.整合知识,沟通联系

(1)师:从教材上看,圆柱学了,圆锥也学了,是不是这部分内容都学完了?有没有想过,把圆柱与圆锥放在一节课里学习,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谁想过这个问题?

(2)课件展示(点——线——转成圆,不断叠,成圆柱;上面再逐步缩成一个点,变为圆锥)

(3)教师随机讲解或板书:点——线——面——体——圆柱——圆锥

(四)精彩片段实录

【片段一】 课始分段

生:我觉得应该分成2段,一段是讲圆柱的,一段是讲圆锥的。

师:从哪里到哪里是讲圆柱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圆锥的?

生:第18页是讲圆柱,第19页是讲圆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圆柱和圆锥,显然就是两大块内容,是吗?(生点头)那如果说请分成3段,应该怎样分?

生:把第18页上面的图做为第1块,讲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后面作为第2、第3块。

师:为什么把它单独列为1块?

生:又有圆柱又有圆锥。

师: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一块给了我们什么信息?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学生点头,有学生摇头,是吧?看来,我们预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现象中看到本质。那么现在请大家再仔细看看,看了这一块,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和圆锥,只要你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

师:说得多好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多么广泛。

【片段二】 认识圆锥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圆锥,相信有了学习圆柱的经验,你会编制圆锥的学习菜单吗?

师组内先口头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1:把学习圆柱时,4个学习提示中的“圆柱”改为了“圆锥”就可以了。

师:你看,多聪明啊,学以致用,这才叫会学习。4个问题你们会提吗?

生(齐):会。

师:下面就请大家像刚才一样,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地学习圆锥。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讨论好了吗?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4个问题,你觉得哪个问题还需要在全班交流?

生:斜圆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师:(多媒体出示斜圆锥)顶点到地面的距离,与直圆锥哪里不一样?直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心的连线是直的?而斜圆锥是斜的。

师:大家看第3个问题,怎样描述圆锥的大小?

生:要知道圆锥的高、直径或者半径。

师:从教材上看,圆柱学了,圆锥也学了,是不是这部分内容都学完了?

生(齐):没有。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把圆柱与圆锥放在一节课里学习,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谁想过这个问题?想过的请举一下手。(没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其实,圆柱和圆锥有着密切联系,让我们来看课件。

多媒体播放:点——线——转成圆,不断叠,成为圆柱;上面再逐步缩成一个点,变为圆锥。

教师板书:点——线——面——体——圆柱——圆锥。

(五)教学分析

纵观本课,课堂氛围好,学生学习热情高,课堂作业质量高,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这堂课在教与学的处理上遵循了教学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触及了学习的内核,整课显得大气而富有智慧。预习能把握好量和质的分寸;交流能设计新颖到位的问题;评点能都达到情与知的完美统一;学习能平衡学法指导与练习量。不仅如此,本课能直面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由直观的“直”进入“直”的内里,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深入、学得扎实。

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笔者反思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1.教得精当到位

在教学设计上,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划一划”“做一做”等活动建立圆柱和圆锥的初步表象。在预习交流环节,采用语文分段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结构化。在新授环节,利用学习菜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交流。学习圆锥部分,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己编出学习菜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学得主动踏实

在学生学习的引导上,整个课堂,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交流发现与巩固提高,加上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研究探索的劲头足。

充分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再现生活,如在展示各种圆柱圆锥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第二,在难点处,利用多媒体技术迅速获得突破。如对“直圆柱、直圆锥”的理解,同时呈现了“斜圆柱、斜圆锥”来分析比较,留下的印象就会更深刻。第三,在知识结构的整合处,清晰地理解物体之间的联系,例如利用多媒体,由“一个点”划出“一条线”,再移成“一个面”,旋转成“一个体(圆柱)”,把上面的一个底面逐步缩小,最终为一个点,得到圆锥等过程。第四,在知识的拓展处,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更多的信息量输入,如在作业评讲中,“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旋转可以得到什么图形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极其简单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