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倾心育人,桃李满园

倾心育人,桃李满园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林洪看来,教书育人既是一名教师的本分,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林洪始终认为,大学固然要研究高深学问,但同时还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人师”不但是社会赋予的一种职业和身份,更重要的是思想里要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的现象,林洪在课程设计上从食品安全这个命题出发,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林洪多年来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1984年,林洪从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水产品加工专业毕业,留校担任“鱼贝类综合利用”课教师。初次登上讲台的林洪,面对台下坐得满满的学生心里感到莫名的紧张,本来准备得很充实的课程却照本宣科般地很快就讲完了。显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授课经历。为此,他向系里的老教师虚心求教,在他们的帮助下,勤奋钻研,很快掌握了“授课”这门新学问。从教20多年后,林洪将自己的课程讲义汇集成《水产品资源有效利用》一书,被国内不少高校用作研究生专业课教材。

林洪参加学术会议

在林洪看来,教书育人既是一名教师的本分,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虽已有30余年的教学经验,他对课堂仍然保持着最初的敬畏感。每次上课前几天都要认真备课,而且当天一定要早起,并提前20分钟赶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在他看来,教课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还包含了自我对新知识的不断追求,特别是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为人师的责任感又促使他常常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吸纳到讲义中来,连每次外出参加国内外科技规划、论证、评审、交流等会议,也会将国内外食品行业和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带回到课堂,真正做到“教研相长”。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做研究,除了做好基础命题,更要着眼于领域和行业的前沿,特别是应用学科的学生,有前沿意识才会有立足之地。

在学生眼中,林洪的课堂特别有魅力,气氛轻松、通俗易懂,讲授内容不拘于课本。他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将知识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在收获中感受食品科学的魅力。林洪始终认为,大学固然要研究高深学问,但同时还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人师”不但是社会赋予的一种职业和身份,更重要的是思想里要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他很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课中会不断提问。他常说:“做学问,首先要学会问问题,不要以为听懂了,就没有问题了;而是要提出高层次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本领。”在林洪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懂得了知识学问无止境,需要穷力追求。

食品关乎生命的绵延,也关乎生命质量的安全。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的现象,林洪在课程设计上从食品安全这个命题出发,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这样的课堂,除了传递学科知识,还在学生心里牢牢树立了作为一个食品人的责任意识。

林洪多年来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主动承担了大一的“食品科学概论”课,这门课程是整个食品专业课程的浓缩版。他开讲前总是精心准备,把前沿科学信息和成果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目的就是让刚入门的食品科学专业学生能够尽快了解专业内容,确立牢固的专业意识,带着兴趣和问题主动钻研学业。每年都会有几个其他专业的学生来旁听这门课,受到林洪课堂的吸引后,干脆转入了食品专业就读。

林洪参加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如果说对低年级本科生是培养专业兴趣,而对研究生,林洪则非常注重他们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林洪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不单是通过常规的项目和课题,而在很多细节上,都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他坚持每个星期检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仔细阅读作业和周报并提出意见,使学生再碰到问题时,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交流沟通。他同时鼓励学生要多思考,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还经常通过QQ、微信等与学生分享自己或者别人撰写的科研笔记和学习心得,以启发他们尽快地找到做科研的好方法和途径。即使出差在外,只要看到新的科研文献和一些重要的会议信息,包括自己的一些想法,他都会及时发给学生。

林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的实践中,启发他们努力发现本领域和相近领域的最新动态,提出自己的感受,形成新课题申报的素材;让学生参与到国家课题的申报、评审、验收等环节中,亲身经历科研的整个过程,使得刚毕业就能独立开展课题的立项和结题;让学生参与评审导师已经评审过的论文,换位思考以评审专家的角度写出评语,这对其论文写作大有裨益。遇到具体实验细节,林洪则鼓励学生直接与参考文献的作者取得联系,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他常出资鼓励学生外出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除了在科研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林洪还很重视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还可以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较快进入自己的岗位角色。

根据自己的经验,林洪认为一个科研人,只懂得做研究还不够,如果同时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将会大大增强自己的科研实力。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将所带研究生根据性格特点和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每个人都负责一项实验室仪器、试剂、文献档案、卫生、维修等具体管理活动,对某些工作能力欠缺的学生也有针对性地安排到有较高挑战性的岗位锻炼,并定期轮岗。实验室轮岗的管理制度,就像提前进行的职场演练,学生可以经历不同的岗位挑战。这项很多人或许会忽视的日常管理,却让学生学到了接人待物的方法,增强了处事能力和责任心,综合素质得到了较高提升,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林洪还要求实验室所有的学生每周都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学习情况发送给他,不管多忙,都会第一时间为30多名研究生逐一回复,对其工作和学习时刻鞭策鼓励,对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解答和帮助,悉心呵护学生的成长。

更让学生受益的是,林洪提出了Freetalk的交流方式:在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他与学生一起探讨国家建设、人生意义、生活的价值取向、就业方向的选择和恋爱对象的标准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充分表达并思考学习之外更大范围的问题。

林洪这种独特的育人方式不仅使中国学生受益匪浅,而且也让他招收的外国留学生深有感触。曾跟林洪读渔业经济与管理的博士研究生米娜莎对林老师给予学生热心细致的指导体会颇深:“林老师经常会给我一些他外出开会得到的国内外最新的动态信息,帮助我开阔科研视野。在指导我论文时,会非常认真地记下我的困惑或不好解决的难点,耐心予以解惑。他如果遇到自己也把握不准的问题时,会向这些领域的专家请教,把思路及时传给我,指导我把渔业经济与管理学科和水产品安全学科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完成了一篇高水平的跨学科博士论文。”

这些“沐浴林风”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也从事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工作,有些已然成为行业翘楚。2008年毕业的博士生李德昆在2011年成为全亚洲首位具有完整食品链认证能力的审核员,目前担任跨国公司Intertek天祥集团的食品项目经理。回忆起在林老师身边求学的日子,他的言语里充满了感激,“林老师学识渊博仍坚持学习,敏感新领域新事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室博学敏思蔚然成风。林老师开朗幽默而细心,指导学生多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得大家有如家如亲的感觉,我们非常爱实验室爱老师,学习也很自觉。”

对于研究生,林洪并非一味强调科研素养,而是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每一个新生他都会进行深入交流,发现学生的性格特色,针对特点制定相应培养方案。毕业后任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目前外派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2003级硕士生周翀回忆说:“或许是看到我比较活跃,林老师对我的培养并没有局限在实验和写文章上,而是提供了很多机会锻炼沟通和组织能力,包括传授谈话和成事的经验,令我受益匪浅。实际上林老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培养方式都各有侧重,这是他超远的眼界,为师者经验和水平的体现,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大爱。”

自2001年建立食品安全实验室以来,林洪指导的研究生已毕业15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多人,博士后6人,外国留学博硕士研究生4人。这些毕业生中56人成为高校和科研院所食品安全领域的业务骨干,52人被录用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务员,其余也大多成为食品企业从事食品安全的的骨干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