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盲人比正常人更能得到别人信任

盲人比正常人更能得到别人信任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每两人为一组成为活动搭档。然后,“引路者”拉起“盲人”的双手对盲人说这样三句话:“请让我来帮助你”,“我一定会保证你的安全”,“请相信我!”回来后“盲人”用语言或肢体语言向“引路者”表示感谢。在活动过程中,不同的“盲人”和“引路者”都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这也符合青春期心理的一些特点。

陈娟

心理学家丁瓒先生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对于高中生来说,随着心理的发展,独立意识的增强,渴望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更加重视同伴交往,对友情越来越重视,但是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又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会有学生咨询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自己的真诚和付出得不到回报”;“自己总是很信任别人,为什么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为什么感觉身边的同学都不值得信任”。他们因此内心总会有孤独感,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究其原因,现在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严重,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对同学缺乏热情,还有些学生不懂得换位思考,与同学交往时对他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理解。面对这些问题,单纯的说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我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设计了“请让我来帮助你”这节团体辅导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感悟信任、互助在交往中的作用,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

活动过程:

第一轮:

1.找搭档。学生每两人为一组成为活动搭档。一人扮“盲人”,一人扮“引路者”,“引路者”帮助“盲人”戴上眼罩。

2.情境创设。学生在背景音乐《眼泪》的渲染下,“盲人”与“引路者”听着教师不同的指导语,进行不同的想象。指导语的大意是:“在一个电闪雷鸣、大雨瓢泼的夜晚,盲人跌倒在了回家的路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引路者正好经过,看到盲人的无助,决定来引导盲人走过这段旅程。”

然后,“引路者”拉起“盲人”的双手对盲人说这样三句话:“请让我来帮助你”,“我一定会保证你的安全”,“请相信我!”

教师讲解活动规则,并交代行走旅程的路线

3.学生活动。在背景音乐《彩虹天堂》中,由“引路者”帮助“盲人”完成有障碍的旅行。回来后“盲人”用语言或肢体语言向“引路者”表示感谢。

第二轮:

每组搭档交换角色,重新体验。调整路线,按第一轮的程序进行。

4.学生心理分享。学生分享两轮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5.教师总结升华。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不愉快事件,进一步讨论如何与人建立起真诚信任的关系。最后由教师总结升华。

6.结束。本节课在手语歌曲《爱因为在心中》中结束。

★ 活动过程分析

(一)对学生活动表现的观察

在活动过程中,不同的“盲人”和“引路者”都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有些“盲人”和“引路者”比较默契,速度很快,一路走得很顺利;但有些“盲人”对“引导者”的信任度比较低,行动比较迟缓,不太敢迈步,所以与前面人拉开了很大距离;有些“引路者”很自信,觉得很简单,没什么困难,自己走得很快,没考虑到搭档,甚至有时候松开手,没有始终陪伴在“盲人”左右,搭档险些摔倒,降低了自己的信任度,后边的旅程走得更慢;有些“盲人”很信任“引路者”,但是“引路者”很粗心,总是使“盲人”磕碰,还有的在从栏杆下钻过的时候,有的“引路者”陪“盲人”一起钻过,有的松开手让“盲人自己”钻过去,只是从旁协助一下,这也影响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的“引路者”非常细心,整个旅程对“盲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有的“盲人”不习惯这样的亲密接触,尤其在个别男女生组合搭档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也符合青春期心理的一些特点。

(二)对心理分享阶段的分析

在活动结束的分享阶段,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活动体验和感悟:

A同学:“刚开始我很害怕,不敢迈步,看不见路怕摔倒了,可是后来我的搭档对我帮助特别细心,每到有障碍的时候他都会提前提醒我,并始终扶着我,我心理就感觉很踏实了,就敢迈步往前走了。我感悟到不要总是把别人往坏处想,这个世界很多人是可以信任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些事情凭我们自己难以做到。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多一些信任。”

B同学:“本来我和我的搭档是同一个班的,但是我平时觉得这个人很不靠谱,挺不敢信任他的,刚开始挺害怕的,怕他带我不好好走,可是今天他对我照顾得特别细心,让我感觉很踏实,对他有了新的看法,他这个人还是挺好的,真是患难见真情啊!看来不能轻易给人下定论,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

C同学:“我的搭档上台阶下台阶不提醒我,只是在拐弯处才告诉我。碰到障碍物也不提醒我,只是一直带着我走,所以后来我就不太敢相信他了,我就自己摸索前进,可是险些摔倒的情况更多了,然后我就告诉他多提醒我,后来走得还算平稳吧,这一路可真不容易啊!我感悟到人与人交往需要多沟通,很多时候你自己知道的事别人不一定知道,所以要主动告诉他。”

D同学:“听到他(C同学)这么说,我刚开始还觉得挺委屈的,我挺用心地带他走,因为他看不到路,我就是他的眼睛,我觉得我的责任很重大,我从来没这么细心过。但是却没得到别人的信任。平时我也总会遇到这种困惑,为什么我的付出总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回报,我今天终于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我有时候太大大咧咧,注意不到一些细节和别人的感受,总是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所以总会感觉自己很委屈。要善于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照顾到别人的需要。”

E同学:“我做‘盲人’的时候,我的搭档顺利地把我带回来,我很感谢他,他帮助了我,于是我就很认真地去帮助了他。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交往其实是相互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以前我总觉得上了高中之后,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有时候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不好我就会很生气,可是我对他们不好的时候他们也没生气,看来我还是不够大度,不够宽容,我得向别人学习大度一些,多帮助别人,让他们了解自己,另外遇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

通过学生发自肺腑的感言,我发现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很大改变:

1.原来他们很多同学都抱怨别的同学不真诚,不值得信任,通过活动和分享,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信任的。很多时候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自己首先得成为一个真诚和值得信任的人。

2.很多学生之前都是被动等待别人主动和自己交往,现在发现主动付出很重要,你主动帮助别人,就会换回别人的帮助。你想取得别人的信任,首先你得先去信任别人。

3.之前很多同学之间有了摩擦总是闷起来生气,而不愿去沟通和解。今天他们感到沟通很重要,缺乏沟通,就缺乏理解,缺乏信任。

★ 活动总结反思

本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自我教育”理念,即自己是自己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本活动课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不是用传统的说教去试图改变学生的认知,而是通过创设情景,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亲身体验和感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来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识,通过讨论和分享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些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所以他们自己认可和接受,并会带到生活中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活动后自身收获了很多新的认识,获得了心灵成长,因此无需我再强调太多,只是在学生的心理分享中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在最后做了总结和升华,与学生一起做手语歌曲,整个课堂气氛温馨,令人感动。

可喜的收获是,发言中的E同学在课程的前几天给我写了一封信,咨询的就是人际交往的信任问题,他在班级里总会有一种孤独感,今天他在课上主动分享了他的心理感受,也达到了个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所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心理分享,学生能够产生心理的共鸣,能够认清自我,真正实现心理的自我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