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理科班快乐的生活

在理科班快乐的生活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交大理科班学习已经一个学年,用“忙并快乐着”来形容还算恰当。就拿课程而言,在进理科班前我担心的就是课程太多,这样空闲时间就会变得太少。整个理科班凝聚力是很强的。随着致远学院人数不断扩大,我希望学生间紧密的联系仍不会因此减弱。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会贯通,本来就体现了致远学院的办学理念。另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在大一这一学年,我感到“自己去学”的时间还不够宽裕。

我怀揣着对学术的梦想来到这里,发觉理科班能够给我这个发展的平台,我能够遇到和我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交流问题、畅谈理想;我也有机会将自己的所长逐渐崭露。我希望能与这个集体一起努力,朝着理想不断靠近。

——2009级数理科学方向归斌

在交大理科班学习已经一个学年,用“忙并快乐着”来形容还算恰当。理科班给我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条件和氛围。就拿课程而言,在进理科班前我担心的就是课程太多,这样空闲时间就会变得太少。的确,我们的课程是比较多的,这从暑期补课就能看出来。不过,正是因为将一部分上课时间安排在暑假,使每天的课程相对一些其他院系而言多而不那么过分紧凑。

说到这一年在理科班的感受,自然不得不提鄂维南、蔡申瓯等教授。从教学风格上而言自然和我们交大的“本土”老师很不一样。鄂教授(我们大一这一学年尚无福气聆听蔡教授教诲)在教我们时几乎不会把知识点一股脑全部教给我们,而是有时候更侧重一些引导,也更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于是学生的思维必须紧紧跟着老师所说的走,这让我这样平时上课比较随意的人颇感不自在。其实我倒是觉得,不同的教学方法无太大优劣差别,接触不同的风格,对自己还是很有益处的。

在理科班,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如果你要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又要参加一些文体、社团和学生会活动,还想多看些各方面的书在专业方面有所远见以及其余各个方面充实自己的思想。在这一学年,尤其是第二学期学业加重了不少,使我不得不去思考怎样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比如在时间分配上,如何合理利用大块时间与零碎的时间,去平均分配可自由支配时间而不是把空闲时间全集中在同一天(这样时间总量虽然相同但利用率却会降低);比如在时间的利用效率上,坚持将休息与学习时间分割开,而不是两者混在一起,在学习时用电脑和手机来干扰自己的思路。

在理科班,学生会及各种活动几乎给人人都提供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展现优点与才能。同时,这又大大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就拿我而言,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就是我主讲了一次由我们学生自己办的学术讨论活动。虽说我所讲的内容是我自认为比较熟悉的一块数学领域,但当我站在讲台上,要想讲得逻辑与思路清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我事先做了非常多的准备,讲得时候在不少地方思路仍然卡住。时间控制得也不好,想说很多东西,讲了两次才讲完。看来作为一个将来想在学术界谋生的人,要做好一次演讲是非常不简单的那不仅需要我把想说的说清楚,同时还要招架来自听众的各种问题。不过参加了一次讨论班主讲,好歹也算是一次锻炼,让自己学到不少。

既然提到学术讨论班,就不得不多留一些笔墨给它。在杜老师的推动和支持下,一个由致远学院学生自己选定主题演讲的活动在本学期开始了,任何成员只要在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所心得都能通过演讲与大家讨论分享。本学期举办了六次讨论班,主题涉及拓扑、代数、概率、物理学与对称、分析、几何等各个方面,丰富而精彩。讨论班人数不多,品咖啡喝茶之际,小众间思想火花的碰撞,简直像是一个学派内部的交流一样,迷人得让人兴奋。

在致远学院,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展现自己的舞台,各种活动也非常丰富。从缅怀钱学森活动,到新年文艺活动中大家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再到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和运动会,诸如此类活动将同学们紧紧联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院各成员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大一和大二同学间的熟悉程度超过了其他学院。客观上讲,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院人数较少,两个年级的男女同学又分别都住在同一寝室楼,大家交流非常方便。整个理科班凝聚力是很强的。随着致远学院人数不断扩大,我希望学生间紧密的联系仍不会因此减弱。

在理科班有许多与大师交流的机会。当他们造访交大时,学院就会提供学生与大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比如当诺贝尔奖得主David Gross来交大的时候,学院安排了一次单独给我们做交流会的机会。学生们向大师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解大师做学问的方法,领略科学界前沿。其中同学们多次问到了物理对数学的依赖关系:“做好物理需要学多深的数学?”大师都无法完美的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某一天,连数论都能在物理中派上用场。”

这正如大师所言,让不同分支的学科结合起来,能更大地推动科学的发展。数学与物理相结合,不仅给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数学本身也会因此得到发展的动力。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会贯通,本来就体现了致远学院的办学理念。在致远学院的这个平台下,能使学生有机会同时学好不同的学科,培养出将不同学科互相融通的能力,从而为将来做学问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

成为科学家,不仅是学院对学生的期许,也是自己的目标。这一学年,我确实为了这个目标而做了许多准备,忙得喘不过气,但也忙得充实,累而不会感到倦怠、灰心。同时,在整个大一学年,也遇到了诸多障碍和不满意,也有许多困惑。在此略提一二,并展望下学期能有更好的环境和资源让我们去提高自己。

比如从图书资源来看,我希望能方便地接触到更多的纸质书籍,能选择最中意的书,在书香中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不过目前仍感到自己能方便利用的数学物理的图书资源太少。有相当一部分图书只供阅览无法外借,相当一部分是电子图书——现代化的阅读方式无法让我拿一支笔、一张纸,远离电子产品,静下心来阅读。理科班在设施和教学资源上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希望在图书资源上也能提供更大便利,有更方便的渠道,知道学员的学生希望看一些什么样的书籍。

另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更多去思考的时间。而且,大学里相当一部分学习时间理应是由自己安排的自主学习时间。大学的学习不再是一味的被动式教学。鄂维南和姜翠波老师都说过,大学里主要是教授学习方法,让我们有能力自己去学。在大一这一学年,我感到“自己去学”的时间还不够宽裕。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不同学科融会贯通的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虽说对自己而言要学会更有效的利用、分配时间,但也希望学院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资源。

学院刚承办不久,很多事宜还没有完全处理完,课程的安排、今后的具体规划还没完全做完。于是我们难免有一些困惑:我们以后具体要学些什么课程?我们的通识教育课的要求如何等等。在此,我也希望这些安排不完全是由老师们自己包办的,应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不仅考虑计划的可实施性,也要了解学生自己的看法。最后,希望致远学院能越办越好,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永远保持新鲜与活力,也希望自己在学院的培养下将来能有所作为。

在交大理科班的这段时光是非常愉快的,而且我越来越觉得来理科班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主要是因为我怀揣着对学术的梦想来到这里,发觉理科班能够给我这个发展的平台。我能够遇到和我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交流问题、畅谈理想;我也有机会将自己的所长逐渐崭露。这个班级充满朝气,并且和我一样,由于还不成熟,所以正为未知的未来而不断探索。我希望能与这个集体一起努力,朝着理想不断靠近。

归斌,男,2009级数理科学方向,现攻读美国范德堡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获得校级B等奖学金一次、校级C等奖学金两次、首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表扬奖、第二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铜奖两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