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传奇教师孙维刚想到的

由传奇教师孙维刚想到的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名词来自一次真实的测验。早在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公布了他们的一个经典研究——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这种现象也被教育学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即使是普通的学生,如果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热爱,也会有所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优点都寄予期望。

2002年1月20日,北京二十二中63岁的数学教师孙维刚去世了,但他发明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教学法却引人深思,给人以启发。

1997年,孙维刚任班主任的二十二中高三(1)班的全体同学的高考成绩全部超过录取线,全班总平均分为558.67分,600分以上有9人,全班数学平均分为117分,排名全市第一。班中38人高考分数达到重点学校录取标准,其中22人考入清华、北大,这在全市中学绝无仅有。而6年前,这个班的40名来自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升入初中时,26人达不到区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还有14人是就近入学的学生。他创造的记录远不止这些。孙维刚连续17年带了三轮实验班,都是从初一班主任做起,学生入学时的成绩都远远低于区重点中学。三轮实验班共有121名学生,高考升学率为100%,其中,近50名学生进入北大、清华。

孙维刚创造的奇迹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最佳体现,有力地驳斥了当今泛滥的所谓的神童教育、精英教育。

“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名词来自一次真实的测验。早在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公布了他们的一个经典研究——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这个旨在纠正教师偏见的研究中,研究者在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基础上,随机抽取20%的学生,并称他们“学术有为,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和冲击力,是未来的花朵”。一个学期后,再对这批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研究者认为,这一研究中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原因,是所谓“学习有为者”的名单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望。据此,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了“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望将在教学效果上产生相应于这种期待性的良好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在获取某些学生有潜力的信息后,产生了期望;期望化作了对学生的关注、鼓励;学生则因老师的鼓励增强了自信心、求知欲,从而产生了向上的巨大动力。这种现象也被教育学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之所以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青英俊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并十分欣赏和迷恋“她”,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这当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然而神话中却隐藏着一个道理。罗森塔尔的实验便证明了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今天又在孙维刚科学的教学法里体现出来。他对学生高度的期望、饱满的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改造了原本普通的学生。在现行的教育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已列入了教育学的典章,但这种信念并没有在每个教育者的头脑中扎根。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可造之才总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只能“广种薄收”;成绩不佳的差生那更是“朽木不可雕也”。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情绪,而且也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和“不幸儿”。其实,这种偏见早已被罗森塔尔的实验所否定。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即使是普通的学生,如果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热爱,也会有所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不要仅限于几个尖子,而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孙维刚的成功在于他眼中没有不好的孩子。他曾经把调皮捣蛋的学生改造成了北大的高材生,就是源于他在病重时给这些学生写了真诚鼓励的五封短信。据学生家长说,孩子在读信时的眼神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的关爱、信任、鼓励、期望,那么无论哪种层次的学生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学生的潜能将被激发,期望效应就能产生巨大的作用。

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从大的方面看,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的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从小的方面来看,现在绝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如果由于我们教育的失误影响了某个学生本来应该得到的发展,那么对该生及其家庭来说就是100%的失败。因此,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即牢固树立起教好每一位学生的观念。这既是我国法律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教师法》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其中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说是第一位的目标。那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呢?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优点都寄予期望。顾泠沅博士说:“教师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维系着学生的自信。”

——节选自王红:《由传奇教师孙维刚想到的——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10期。

上述这篇文章,可能重点不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动机方面,但很好地说明了教师的期望效应对学生的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毕竟,“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