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美学者高钢写的《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一文,介绍了他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的情况。中央教科所在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对知识技能虽然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学习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社会适应性差。对小学生的有关调查显示,有3/4的孩子缺乏学习任务意识、责任感。儿童生而具有成为“主体”的潜质,但事实是我们的教育往往没有使这种潜质得以发挥。

留美学者高钢写的《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一文,介绍了他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的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尽管中、美小学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我们教育的短处却可能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我们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了离公寓不远的一所美国小学时,就像把一件心爱的东西交给一个并不相识的人,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所什么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了。最让我开眼界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之前,他的数学不用再学了。”面对她那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我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较快。放学之后,他常常不直接回家,而是去图书馆,不时背回一大包书。问他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坐在计算机旁头也不抬地回答:做作业。我走过去一看,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着一行标题: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叫作业吗?10岁的孩子能做这样的作业吗?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说,这是老师布置的。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以后恐怕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的作业完成了。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批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30岁。

……

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我希望孩子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有为我们骄傲,却为我们震惊。

……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查阅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一次,我和儿子就老虎和狮子觅食习惯方面的问题争论起来,儿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到图书馆借了一套录像资料放给我看。我深深感到,儿子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已经能够懂得到哪儿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使我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美国的小学教育。他们虽然没有在课堂上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但是,他们想法子把孩子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叫孩子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教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孩子们面对陌生的问题到哪儿去找答案。他们没有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但是,他们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发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摘自杨东平编:《教育——我们有话要说》。

中央教科所在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对知识技能虽然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学习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社会适应性差。对小学生的有关调查显示,有3/4的孩子缺乏学习任务意识、责任感。如问他们:“有作业吗?”回答说:“不知道”;自己忘带学习用具了,还埋怨父母;敢在教师面前发表意见的孩子不足50%。儿童生而具有成为“主体”的潜质,但事实是我们的教育往往没有使这种潜质得以发挥。我们总是以注入式的方法,把课讲得“天衣无缝”,把课讲得“学生不用再去思考”。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着教材内容、教师习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引导孩子在发展中得到快乐?这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