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趣健康的传媒道德

情趣健康的传媒道德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如果缺乏情趣健康的传媒道德将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主体;道德失范的传播环境也在时刻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甚至会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信任危机的加剧,精神麻木和冷漠。培养大学生树立情趣健康的传媒道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律”,防止新媒体道德失范、消解新媒体负面影响主要还是依靠大学生内心的力量来实现。

在新媒体环境下,色情、暴力、网络欺诈等大量不良信息肆意传播,污染了媒体环境,给传媒道德带来挑战。大学生如果缺乏情趣健康的传媒道德将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主体;道德失范的传播环境也在时刻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甚至会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信任危机的加剧,精神麻木和冷漠。在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存在诸多道德失范现象: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是隐蔽的、自由的,于是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有的在BBS论坛上发表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如进行人身攻击和相互谩骂;有些学生为了寻求刺激,专门在网上散布一些有害信息,浏览一些不健康的黄色网站等;还有的大学生利用网络弄虚作假,个别人甚至抄袭或购买网上的论文当做自己的论文发表。诸如此类的现象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形成严重危害:一方面会使部分大学生情趣低俗、理智消解、责任淡化、道德丧失,甚至滑入犯罪泥坑,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4)

对高校来讲,加强对大学生传媒道德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情趣健康的网络观,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对于新媒体的监控技术和法律法规尚有待完善,对不良信息的传播仍缺乏控制能力。培养大学生树立情趣健康的传媒道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律”,防止新媒体道德失范、消解新媒体负面影响主要还是依靠大学生内心的力量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正面引导,提高他们的传媒道德,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趣味,在不良信息面前,能够马上警觉,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有害思想的侵蚀,预防传媒道德失范,恪守人生道德底线。

1.要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的传媒素养

新媒体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传媒素养教育是有效防止新媒体带来负面影响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新媒体带来的不健康思想的能力;同时,高校可以针对大学生新媒体道德的盲区,开设传媒素养或者新媒体道德教育课,使他们明白使用新媒体交流不仅仅是知识技术问题,必须遵守现实中的道德规范,认识到自己在新媒体上的言行很可能对社会或他人造成危害。同时,提高大学生的传媒素养,还可以让他们辩证地分析道德失范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传媒道德失范的思想毒害(5)

2.要建立规则,规范运用新媒体的行为

形形色色新问题的出现,要求高校有必要建立新媒体道德规范,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手机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指导大学生按道德规范操作新媒体。例如,将“讲究礼仪,使用文明用语;讲求诚信,不弄虚作假;不上色情网站,不盗取别人隐私”等写入规范。在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有章可依,把握好道德方向,有所约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3.要倡导自律,提高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各高校要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年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6)。要教育我们的大学生不做无节制的“网虫”,不做不道德的“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在网上不说恐怖、下流、淫秽的语言;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各种色情淫秽的文章和图片等。第四,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健全校园网络防卫系统。学校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上网信息进行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和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阻止那些反动、低级、庸俗而有害健康的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校园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