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文献修复技术案例

档案文献修复技术案例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干托适用于档案文献字迹遇水扩散、洇化、退色和破损严重的档案文献。
档案文献修复技术案例_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4.4.3 档案文献修复技术案例

档案文献修复技术案例颇多,纸质档案文献的修裱、字迹的再现、断裂磁带的剪接、胶片划痕的消除等都是成功的典型案例。

4.4.3.1 纸质档案文献的修裱

档案文献修裱技术是运用托裱和修补的方法,以糨糊等为黏合剂,把选定的纸托补在档案原件上,从而达到巩固字迹、加固纸张强度、恢复档案文献原貌的目的。档案文献修裱技术是修补技术和托裱技术的总称,修补技术和托裱技术又包括若干道工序,《中国档案修裱技术》对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70]

(1)修裱前的准备工作

修裱前需要准备好修裱室工作台、绷子和大墙,常见工具有排笔、棕刷、油纸、牛骨千、划尺板、裁切板、捶石、平面铁锤、镊子、电炉、糨糊盆、喷水壶、平秤、量杯、过滤网等。此外,需要根据修裱的档案文献材料选择合适的用纸并制作糨糊。

修裱用纸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修裱的质量和修裱后档案文献的寿命。因此,选择修裱用纸非常重要。修裱用纸应符合下列要求:纸张中的有害杂质少;纤维交织均匀,有较好的耐久性;纸张薄而柔软,并有一定的强度;纸张颜色洁白(配色纸除外)。根据要求,修裱时一般使用手工纸。修裱时,根据使用的要求可以将修裱用纸分为单面托裱用纸(如棉纸、宣纸)、双面托裱用纸(如擦镜纸、邮封纸、玻璃纸)、溜口和补残缺用纸(如棉纸、卷烟纸)、封面用纸(如宏辛纸)、染纸、撤潮用纸(如东昌纸、呈文纸、宏辛纸)、衬托油纸、砂纸等。在糨糊方面,档案部门已经开发了不少糨糊,例如小麦淀粉糨糊、羧甲基纤维素、二醋酸纤维素等。

对于纸质档案文献来说,在托裱之前还需要检查字迹的水溶性、油溶性,是否需要除污、去酸,这是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

(2)修补技术

有些档案文献在长期保存和利用过程中遭到破坏,出现孔洞、腐朽、残缺或折叠处磨损等现象,这就需要进行修补。档案的修补技术包括补缺、溜口和接后背。修补时应注意的是:修补用纸的纤维方向要和档案纸张的纤维方向一致,厚薄、颜色、质地也要尽量与待修补的档案文献相同,必要时可将修补档案的用纸染成和档案纸张一样的颜色。修补所用糨糊的稠稀要根据纸张的厚薄来决定。

(3)托裱技术

托裱是指在档案文献的一面或两面托上一层纸。根据字迹的水溶性状况,托裱可分为湿托和干托两种。湿托适用于字迹遇水不洇化、不扩散的档案文献,是档案文献托裱中常用的方法。干托适用于档案文献字迹遇水扩散、洇化、退色和破损严重的档案文献。

①湿托

湿托是在档案文献的一面刷上糨糊,然后再上托纸。它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铺平油纸、铺平档案、刷糨糊、补缺、上托纸、排实、上墙、下墙等工序。

②干托

干托是把糨糊刷在托纸上,然后在吸水纸上撤去一定的水分,再将档案文献和托纸粘连在一起。根据档案文献的破损情况,干托可分为飞托和腹托。飞托是把糨糊刷在托纸上,然后将档案文献上到托纸上。腹托是把有糨糊的托纸上到档案文献上。腹托主要用于破损严重的档案文献。干托方法技术要求高,有时不易保证质量,易出现皱纹,因此,操作要细致、迅速。

人工托裱功效低,为了提高效率,首台档案修裱机于1997年研制成功,1999年正式完成商品机生产,这是我国修裱技术从传统手工方法转变到用机器代替手工的一项重大突破。

档案修裱机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修裱技术的优点,修裱质量已达到手工修裱的要求。修裱档案速度快(120张/小时),成本低,功效高,而且适用范围广。修裱档案最大宽度400mm。对一些不同纸质的档案文献,对一些如奏折、经卷等超长档案,对纸质霉变、破碎、酥脆等严重破损的档案文献,均能修裱。同时,它对于图书、字画、图纸、资料和纸质载体的文物等,亦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71]

4.4.3.2 字迹的再现技术

档案在保管和利用过程中,有些字迹扩散、退色或被污斑遮盖,轻则影响档案外观,重则使档案无法利用,因而需要采取措施,再现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再现技术可以分为摄影再现技术、计算机图像恢复技术和化学再现技术。[72]

(1)摄影再现技术

摄影再现技术就是利用摄影的方法使已退变或遮盖的字迹和图像得以重现的一种技术。从原理上看,这种方法是利用字迹材料、污斑及纸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反射程度不同,使它们在胶片上感光不同,反差加大,从而达到信息重现的目的。具体方法有可见光摄影法、紫外光摄影法、红外光摄影法三种。

①可见光摄影法

可见光摄影法是利用滤色镜对可见光中各种色光的选择作用,让一定波长的光通过,在胶片上感光,限制其他波长的光通过,从而加大反差,达到信息重现的目的。

由于滤色镜对色光有吸收、限制和通过的选择作用,使用滤色镜装在相机镜头上摄影时,此种色光通过的量增多,胶片上感光增强,密度增大。洗印后,照片上相应部位色调变浅。因此,对被污斑遮盖的字迹再现时,应选择与污斑颜色相同的滤色镜。如:红色污斑遮盖的字迹,用摄影法再现时,要选用红色滤色镜。

如果需要再现退色的字迹,滤色镜的选用则不相同。白光可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白光和七色光谱中的任何一种色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由于红、绿、蓝三色光是组成其他色光的基本色,因此称红、绿、蓝为光的“三原色”若从白光中减去某一种原色光时,得到的色光即为该原色光的补色光。例如:白光-红光=绿光+蓝光=青光,依此类推。利用原色光和补色光的关系可以采用摄影法再现退色字迹,即让退色字迹通过摄影后颜色得到了加深,比原来字迹清楚。例如,有一份档案,原退色字迹是蓝色的,应选用黄色(蓝色光的补色光)滤色镜来拍摄,这样原字迹的蓝色光不能通过黄色滤色镜进入镜头,使胶片上原字迹部分不能感光,而其他部分光能通过滤色镜进入镜头使胶片感光,最后洗印出的照片字迹部分颜色加深,纸色和字迹反差加大,字迹便清楚地显示出来。

②紫外光摄影法

紫外光是一种波长短、能量高的不可见光。许多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反射与可见光有明显差异。紫外光摄影法就是利用记录材料(字迹)与载体材料(纸张)对紫外光的吸收、反射程度的不同,再现在可见光下难以恢复的字迹。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含有五倍子酸铁、铬铁、曙光红、酸性品红等成分的字迹材料非常有效。

利用紫外光摄影显示字迹时,要正确选择光源和相机的镜头。在摄影时,可采用直接紫外摄影和紫外荧光摄影。

直接紫外摄影是利用纸张、字迹材料对紫外光吸收、反射的差异,从而在胶片上有不同的感光程度,形成反差,使字迹得到再现。

有些字迹材料(如蓝黑墨水)在紫外光激发下能产生荧光,紫外荧光摄影则是利用这种特性,可以获得可见光摄影难以显示的字迹。

③红外光摄影法

红外光具有波长长、折射率小、透射率高等特点。红外光摄影是利用字迹材料、污斑、纸张对红外光的吸收、反射能力不同,使其在胶片上感光程度不同,从而使字迹再现出来,得到利用可见光摄影难以获得的影像。例如:绿叶能吸收很多可见光,因而用黑白胶片拍摄时不感光。但它对红外光吸收少,反射多,所以用红外胶片拍摄时感光。字迹材料中的墨汁、黑油墨五倍子酸铁墨水、普鲁士蓝墨水、黑铅笔及黑色打字等字迹材料能吸收红外光,而污斑能够透过红外线。这样,利用红外光摄影,在红外胶片上能形成不同反差,使被污斑遮盖的字迹显示出来。据有关资料介绍,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利用红外摄影技术显示出被污斑遮盖及涂改过的字迹。

(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再现退色字迹或图像的一种技术。它由美国1976年最先实验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化、计算机处理、显示三个步骤。

img47

数字化就是把档案文件中的文字转换成数字形式,以便计算机识别、处理。其方法是:用传真扫描仪或反射显微光密度扫描仪等传感器,对档案文件进行扫描,同时在数字磁带上记录下档案文件上各点的有关参数,如光密度、透射率、透明度等。

计算机处理是对直方图加以分析并进行有关处理的过程。首先,根据数字磁带上记录的有关参数,从0(全黑)至255(全白)共256个等级记录各点灰度,得到一张档案文件所含灰度等级的直方图(或称频率曲线)。随后,对数字化参数进行修正:0级灰度保持为0(黑),灰度在60级以上的减弱至255(白);而在0~60之间的则在0与255之间做线性调节。此外,还可以采用数字手段进一步处理,以消除不需要的画面,如霉斑、扩散部分等,以获得较好的再现效果。

由于计算机处理后的图像仍是数字化的,因此,必须对数字图像进行还原,以文字形式转换到某种介质(纸张、胶片、电视监视器等)上,便于人们阅读。显示过程实际上是档案文件数字化的逆过程,即把数字图像转换成人们能够阅读的文字。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时间不长,虽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但还有大量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3)化学再现技术

化学再现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与退色字迹、污斑等物发生反应,除去污斑、再现退色字迹的技术。化学再现技术往往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简单易行,费用低。但由于这种方法是化学物质直接与档案上微量的字迹材料起反应,处理不当会对档案字迹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使用时要慎重。

例如,对蓝黑墨水退色字迹进行再现时,根据蓝黑墨水字迹的色素成分的组成(有机染料、鞣酸铁、没食子酸铁),可以采取硫化铵法、硫代乙酰铵显示法、硫化铵—硝酸铅显示法、黄血盐显示法、单宁显示法。而蓝色墨水退色字迹的再现时所采取的方法则不相同。因为蓝色墨水字迹包括蓝黑墨水字迹和纯蓝墨水字迹,这两种字迹材料的色素成分都含有酸性墨水蓝。酸性墨水蓝属于三芳基甲烷类染料,易溶于水,不耐晒,在光、氧、水等因素作用下容易退色。此外,圆珠笔、复写纸字迹、重氮盐字迹的再现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陕西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DH—B型字迹恢复剂和IB—E型保护剂,对三苯甲烷类蓝色墨水字迹的再现和长期保存有显著的效果。

4.4.3.3 磁性载体档案文献的修复

磁性载体档案文献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带基(或盘基)老化、脆化、形变和断裂,磁记录剩磁消失、复印效印增大、信号漏失、杂波干扰,磁粉脱落,磁性层与带基剥落等现象,为此需要采用适当的修复方法以恢复磁记录档案文献上的信息,使其能够继续使用和保存。

(1)受高温高湿(水泡)损害磁带的修复

磁带经受高温后,首先应在室温环境下稳定几天后在磁带机上慢速运转,并将其信息转录到另一盘磁带上,将二者同时保存。

磁带被水浸泡后,应先用无纤维毛巾将磁带擦干,然后在温度约为50℃的烘箱内悬挂3天,再在正常室温下放置2小时,用磁带机缠绕2次后方可使用,并且要复制副本。

(2)磁带的剪接

零散磁带的集中归档以及磁带在使用中由于人为和机械事故引起卡带、断带、皱折等造成磁带的变形、磁膜的脱落、带基的扭曲,此时需要进行剪接修复。其方法有手工剪接和机械剪接。[73]

①手工剪接

用剃须刀或防磁剪刀,顺带基45°角的方向剪开,剪去变形部分,然后用透明胶带或薄涤纶胶纸准确地把磁带对齐黏结。最后将磁带两侧多余的胶纸剪去,按压好黏结处。操作时,要戴白色手套,不要触及磁带表面,并且在黏结时要注意正反面。黏结后的磁带,带基与黏结胶纸之间应无气泡。

磁带剪接中关键材料是黏结物质,通常使用的有胶纸和接带液两种。利用胶纸黏合不会产生接头,但持久性不好,过一段时间后胶纸会脱落而把几层磁带黏结在一起。接带液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接带液黏结的原理是:把磁层内的黏合剂暂时溶解,使磁带接头处得以黏合,黏合牢度比胶纸更耐久。操作时将须黏结的磁带剪成45°角叠在一起,将接带液均匀地涂在磁带上。接带液用量要适当,不可过多,否则在接带过程中会流到接头旁边而破坏周围的磁层。这种接带液所黏结的磁带,接头处带基会轻微突起,当磁带运行速度过慢时,容易产生接头声。

目前磁带接带液有国产的CTC多用驳接胶和丙酮溶液。CTC多用驳接胶主要成分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在常温下即可方便黏结。使用时将磁带变质部分剪齐,在两断带端面匀薄地涂胶两遍,搭接4mm~5mm轻压,停4~5分钟,就可以正常使用。如果用丙酮黏结磁带,事先应将接头处刮磨干净,然后将接头处叠合,叠合长度不超过10mm。

②机械剪接

一般使用磁带切割器剪切断面,然后进行黏结。

在磁带剪接技术中,特别注意的是,无论用什么样方法黏结,都不得将不同的磁带粘在一起。剪接前一定要做好磁带的带基和磁层鉴别工作,不得将胶带粘在磁层上。

(3)皱褶磁带的去皱

将磁带的光滑面(无磁层面)朝上放在铺有四氟乙烯薄膜的光滑工作面上,轻轻拉直后,将可调电熨斗通电升温至30℃左右,快速压熨1~2次,即可恢复平整。

(4)去污

磁带的去污最为简单的办法是用不掉纤维的软布,浸上专用的清洁剂擦拭,也可用无水乙醇和四氯化碳作清洗液(但需慎用),录像带通常用专门的清洗机,采用真空吸滤法除尘。

(5)磁带复印效应的消除与减弱

将磁带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可减弱复印效应,对贮存的磁带经常倒带可以打断复印作用。当磁带经过长期存放已出现复印效应时,让磁带在一根磁性很弱的磁棒上通过,有时可以减弱复印作用,但利用这种方法时应极其谨慎。另一种清除办法是,让已发生复印效应的磁带在记录器上运转,但要断开抹音头,并在记录磁头上通以很低的偏磁电流来消除复印效应。

4.4.3.4 黑白胶片的修复

胶片档案在保管和利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如弯曲、扭曲、卷曲、片边波浪变形,凹凸变形,几何尺寸缩小、扩大等各种形变和胶片表面擦伤、烧伤、划伤、孔洞、撕裂,乳剂层脱落等机械性损伤,都属于物理性损伤;灰尘、油污、霉斑污染胶片表面属生化污染性破坏;胶片上影像密度下降、色彩变暗、衰退、明胶降解、片基分解等属于化学衰变。根据这些性质不同的损坏情况,所采取的修复方法也应对症下药。

(1)胶片去污

胶片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空气中的浮尘粉粒和带有各种化学性质的油污、霉斑的侵害,如不及时除去,不仅会造成原件物理结构的变化,机械强度下降,而且会进一步破坏乳剂层,使影像变黄,甚至消退。在实际工作中,对胶片进行去污处理的方法有:

①去尘

用毛笔或软刷之类的工具轻轻刷掉胶片上的灰尘,如胶片数量太多,可用专门去尘器。对于个别难以去除的灰尘部分,可进一步用脱脂棉蘸酒精,轻轻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②去污

根据胶片污斑的不同性质,可用有机溶剂、超声波等方法处理。有机溶剂去污法主要适合于去除胶片上的手印、油斑等污点。去污时可用脱脂棉蘸酒精轻轻擦洗脏处,如油斑较重可将底片放入流动清水中漂洗5分钟,再移入5%的异性亚硫酸钠溶液中漂洗30—40分钟。同时用脱脂棉轻轻擦拭底片脏处,待脏物消除后,移入流动清水中漂洗10分钟,晾干。对于霉斑、墨水斑等较为顽固的斑点,如胶片机械强度尚好,可用除霉液进行处理。除霉液配方:

药品    加工液  补充液

硼砂    1g    6g  

五氯苯酚钠 1g    2g  

加水至   1000ml  1000ml

pH值    9.2      

操作时先将待除霉的胶片放入一清水槽中润湿,紧接着放入除霉液槽,经5—8分钟处理,使霉菌菌丝全部脱落,然后放入流动的清水中水洗12分钟,晾干。大批量进行除霉工作,要定时定量补充浓度较高的补充液,使溶液的含量和pH值保持稳定。

超声波去污法是利用超声振动对胶片进行非接触性清洗,具有较高的清洁质量,并能避免机械划伤。其原理是将超声波发生器上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超声振动在去污液内扩散,产生大量气泡,爆炸时放出冲击波形式的能量,破坏胶片上的污染层。

(2)胶片机械性损伤的修复

①消除磨伤、划痕

消除磨伤、划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被修复底片放入清水内浸透,再放入流动清水中水洗5分钟晾干。这主要是利用乳剂膜中明胶遇水膨胀后重新干燥收缩的原理,消除磨伤的纹路。另一种方法是将胶片放入清水中浸湿,再放入干酪素乳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晾干即可。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消除胶片磨痕,而且使底片增加一层无色透明的保护膜。在操作时,如乳液上不均匀,晾干后可用脱脂棉蘸清水擦除。

干酪素乳液的配方为:

蒸馏水(25℃~30℃)  200ml

硼砂           25g

干酪素          25g

甲醛液          7.5g

加蒸馏水至        500ml

配制方法:先将硼砂溶于蒸馏水中,溶化彻底后,加入干酪素和甲醛液,待干酪素彻底溶化后,再加蒸馏水到500ml。乳液配好后,用脱脂纱布过滤,然后用瓶装好备用。

②消除折痕

将胶片放入流动的清水中5分钟,使乳剂膜松软后,再放入D—72显影液内浸泡5分钟,在浸泡过程中,用脱脂棉轻轻擦洗,将底片上的灰尘等杂质洗掉。胶片从显影液中取出后,放入5%的冰醋酸溶液中浸一下,以中和显影液中带来的碱性物质,再放入流水中清洗15分钟,如有必要可将胶片按折痕反方向轻折几下,水洗晾干即可。

③恢复胶片弹性

胶片如保存在湿度较小的环境中,会渐渐因失水过多而变脆、变硬。这时,除了用调节温湿度办法逐渐恢复外,还可以用在保存胶片的装具内放入润湿药品的办法,如用异丙醇13g、甘油10g、蒸馏水47g配制而成的湿润剂,通过湿润剂的蒸发使柜中的空气保持一定湿度。此外,可用100%醋酸0.5ml、甘油1.5ml、40%甲醛0.5ml、蒸馏水1000ml配制的溶液浸泡来恢复胶片弹性。

(3)修复粘连胶片

胶片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或其他意外事故,遇水潮湿,使底片与底片袋粘连,或底片之间粘连,严重者还会长霉,这时硬揭会损毁药膜,甚至使胶片彻底报废。对此类胶片修复的方法是:

1.底片与底片袋粘连的处理:将胶片连同保护袋一同放入清水中浸泡,直到黏结处松软、分离,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5分钟,并用手轻轻搓掉浮于表面的黏印,冲洗干净,过润湿液,晾干即可。

润湿液配方:

温水           750ml

皂角素           5g

丙三醇           5ml

95%酒精          20ml

加30℃~40℃蒸馏水至  1000ml

注:使用时取一份药液加30~40份水稀释。

2.底片之间的粘连:可将底片插入清水中浸泡,让其在水中自然脱落分开,如果分开的底片受到破坏,要采取放大修复后再翻拍的方法,制作新底片。

3.霉菌粘连底片:先将发霉的底片放入清水中漂洗15分钟,使乳剂膜膨胀,再放入5%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5分钟(也可用D-72显影液代替),以去掉底片上的霉菌和杂质。药液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为宜。浸泡时要小心翻动,使碱性药液均匀地渗透到底片的各个部分,同时轻轻用手指抚摸底片表面,去掉杂质。然后过停显液(1000ml水中加入40ml冰醋酸)。最后充分水洗,过润湿液(配方如前),晾干。经过上述处理,底片上一些轻微的泛黄和霉斑都可去掉。

(4)乳剂膜移置修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胶片上乳剂层或防光晕层出现起皱、龟裂或气泡等引起影像损坏而进行的修复。修复过程主要有两个步骤:分离和移置。[74]

对于轻微皱裂的胶片,先将其放入含水10%、甲醇40%、丙酮50%的混合溶液中,在室温下浸泡15—60分钟,使乳剂膜从片基上松脱下来。若胶片已严重皱裂,则应先在温水(25℃~28℃)中浸泡3—5分钟,然后迅速移置至由45%甲醇和55%丙酮组成的无水溶液中,再浸泡3—5分钟。有时如果遇到乳剂膜边缘仍与片基黏着,可用薄刀片辅助进行机械分离,不宜延长浸泡时间。若甲醇—丙酮溶液中出现粉红色,则应将乳剂膜转移到新鲜溶液中,慢慢刮去乳剂层下侧残留的胶层,不可让胶层干结在乳剂膜上。乳剂层分离下来以后,迅速转置到事先已用水润湿的聚酯薄膜上,将卷起的边角展开,把裂开的地方仔细地啮合到一起。在保持湿润的情况下,另取一同样大小的聚酯薄膜覆盖在乳剂膜上面,成为由三层膜组成的夹层,用手按紧,再用橡皮棒滚压,使夹层进一步平展,同时除去气泡。移置、熨贴后,要迅速用修复后的乳剂膜夹层进行翻底,放置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0—45分钟。这样就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翻底片了。为了保证乳剂膜不受意外的损伤,还需在浸泡液中加进一些胶乳硬化剂。

(5)退色黑白胶片修复法

退色的黑白影像密度下降,反差降低,严重时无法辨认和阅读。硫脲——35S自射线加厚摄影术的原理是: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有机化合物硫脲,把已经模糊退色的胶片上尚存的银转化为放射性硫化银;放射性硫化银能够释放出β射线,用这种β射线代替普通光源对胶片进行曝光,即可清晰地成像,从而使已经退逝的图像、字迹重新显现出来。由于修复后的胶片是通过原片本身的放射作用得到的,故将此方法称为自射线加厚修复法。这种方法的加厚修复效率极高,只要退色胶片档案上单质银的存留量还有通常银量的约1.5%,就可以获得满意的修复件。[75]

具体操作如下:

(1)对旧胶片进行预处理。用50%的甲醇溶液漂洗,除去指纹、灰尘和化学污斑,并且可以软化或溶解可能有的大多数黏着物。再将清洁后的胶片放入显影罐,依次用定影液、50%甲醇溶液、蒸馏水漂洗。

(2)经过上述处理后,往显影罐中加入硫脲——35S的碱性溶液(用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摇动30分钟,再一次用甲醇溶液和水进行漂洗。这样使旧胶片带有放射性的过程便完成了。

(3)待带有放射性的胶片干燥后,即可将其与一张未曝光的胶片相接触,放入暗箱内,进行β射线曝光。几小时以后充分曝光完毕,经显影,定影和水洗,就得到了满意的修复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品需在通风橱内进行,并戴上橡胶手套,处理完毕的旧片应装入塑料袋中贮存,以免造成放射性污染。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修复珍贵而又退色严重的胶片档案文献。

当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修复某些珍贵的黑白、彩色胶片档案文件。

(6)反银底片修复法

保存时间较长的底片通常会产生一种黄褐斑痕,被称为底片反银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冲洗加工过程定影不透、水洗不彻底以及空气污染等作用在底片上生成硫化银或硫酸银物质。这种底片的修复可用以下方法,其操作过程是:

将反银底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分钟,洗净底片上的灰尘和污物;将洗净的底片浸泡在反银松散液中10分钟,并不断进行搅动,使析出的银变得疏松,然后取出进行水洗;必须注意在处理多张底片时不要使底片相互碰撞、摩擦以免将胶基碰伤,损坏底片;然后用海绵擦去水滴干燥,待干燥后,用酒精棉球对反银地方进行擦抹,反出的银很快就会被擦掉。

松散液的配方:[76]

蒸馏水      500ml

硫代硫酸钠    350g

无水亚硫酸钠    25g

醋酸钠       15g

硫酸氢钠      5g

铬矾        2g

加蒸馏水至   1000ml

注:在20℃左右的室温下充分搅拌溶解

4.4.3.5 彩色胶片的修复

(1)底片清洁

首先把需要清洁的底片,放入流动清水中浸泡15分钟,使乳剂层吸收水分而膨胀起来,同时,用手轻轻抚摸底片的正反两面,洗掉粘在底片表面的污物和藏于划道内的尘土。然后过稳定液1—1.5分钟,用小夹子夹起来晾干。

稳定液最好用原冲洗配方的药液,在没有原配方药液的情况下,可用C—41自配方稳定液代替。

C—41自配方稳定液:[77]

温水        750ml

甲醛(37%溶液)   10ml

皂角素        1ml

加蒸馏水至     1000ml

(2)色彩衰退胶片的修复

彩色影像衰退后要修复好是困难的,目前有这样一些方法:一是利用摄影法对暗区退色的彩色胶片进行修整;二是利用数字照相法为大多数彩色衰退影像提供恢复方法,它不仅能对退色区进行局部修饰润色,还能再造全密度,并中和彩色平衡,能提供接近原件的复制件;三是我国天津南开大学1991年研制成功的全新彩色摄影技术,以黑白胶片作彩色摄影底片解决彩色染料影像难以长期保存的问题。其方法是在相机快门处加上一片指甲厚的称为三色光栅的透明体,利用黑白胶片进行彩色摄影。摄影冲洗后的底片表面与一般黑白底片无异,但景物彩色信息已隐在其中。当操作者将底片置于彩色图像解码仪,荧光屏或照片上立即复现出景物本来的色彩。这种彩色形成法与传统的彩色形成法不同,它摆脱了用多层有机染料记录彩色信息的化学方法,代以物理方法记录彩色信息。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光栅片里有红、绿、蓝三色线密密麻麻地交织着,其功能是将景物色彩以不同方向的条形码传递到胶片上去。解码复原彩色图像的过程,仍以光学方法完成。因而,以黑白胶片作彩色摄影底片形成的彩色影像,不仅生产成本低、冲洗简单,更重要的是形成的彩色影像与黑白影像一样,不易退色。

总之,修复技术内容非常丰富,无法一一列举。在运用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护工作人员具有娴熟的技术,而且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保证档案文献遗产的安全。同时,档案文献遗产修复技术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保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修复技术,而且需要关注新兴的修复技术。例如,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电子文件、电子文献不断涌现,如何恢复数据信息构成了档案文献修复工作的新内容,需要档案文献保护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78]

【注释】

[1]郭莉珠.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2]周耀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档案遗产保护策略.档案学研究,2005(6):2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72

[4]技术.http://www.bast.cn.net/kxmc/1/2js.htm[2004-10-23]

[5]王大洲.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40

[6]黄锫坚.技术决定论的多种面貌与技术概念的多重含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6):14

[7]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http://search.eb.com/search?query= technology&ct=eb&x=9&y=7[2004-09-28]

[8]Merriam-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http://www.m-w.com/cgi-bin/dictionary?book=Dictionary&va=technique[2004-09-28]

[9]康忠镕.文物保护学基础.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2

[10]潘路.建立国家博物馆保护中心实验室的思考.http:// www.chinacov.com/classify.asp?id=760&cate=35&page=1[2004-12-10]

[11]康忠镕.文物保护学基础.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7

[12]庄兴业.文物保存概论.http://www.chc.yuntech.edu.tw/essay/ 000159.html[2004-11-02]

[13]Conservation archives.http://www.aam-rcam.org/conserve.htm[2004-01-09]

[14]郭莉珠.档案保护技术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

[15]国家档案局教育处.档案保护技术学概要.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

[16]冯惠芬,李景仁.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1

[17]Preventive conservation—The Guggenheim Empire—The Executioner's Museum.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ev.php-URL_ID=472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2007-10-12]

[18]张彦,李小龙.宁夏将与俄罗斯合作共同保护及修复西夏文献.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3-27/0938340052.shtml[2007-10-12]

[19]龚洁荣.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保护工作体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40

[2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王艳明.档案管理实务(下册).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11

[21][印]凯思帕利亚.档案的保护技术.邢素萍,译.//[美]彼得·瓦尔纳.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孙钢,等,译.黄坤坊,审校.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454

[22]庄兴业.文物保存概论.http://www.chc.yuntech.edu.tw/essay/ 000159.html[2004-11-02]

[23]之所以这样简译,原因之一是“preventive conservation”属于conservation(保护)的范围。从该短语结构的形式上看,限制性充分“preventive”强调它侧重于保护科学的一个侧面,即prevention(“预防的行为或者延缓、阻止进程”)(Merriam-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http://www.m-w.com/cgibin/dictionary?book=Dictionary&va=prevention&x=15&y=13),常译为“预防”。原因之二,“预防性保护”或“预防性维护”作为一个概念显得有些烦琐,也不太符合目前大陆学界的习惯称谓。

[24]丘东江,等.国际图联(IFLA)与中国图书馆事业(上).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241-242

[25]J.P.McGreevy.Preventive conservation and the Néprajzi Múzeum—a view from abroad.http://www.neprajz.hu/preventiv/publikaciok/hirlev_e_3. shtml[2004-10-26]

[26]Code of ethics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and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http:// www.capc-acrp.ca/code%20of%20ethics%20and%20 glossary.htm[2004-10-26]

[27]AIC definitions of conservation terminology.http://www.colorado.gov/ dpa/doit/archives/cpa/articles/genera/aic.htm[2004-10-26]

[28]Eléonore Kissel.De l'usage du restaurateur en conservation preventive.http://www.ifrance.com/ffcr/pdevue/kissel.htm[2004-10-26]

[29]SFIIC.Préserver les objets de son patrimoine:précise de conservation préventive.Belgique:Pierre éditeur,2001:11

[30]Jeffrey Levin.Preventive conservation.http://www.getty.edu/conservation/ publications/newsletters/7_1/preventive.html[2004-06-08]

[31]Jeffrey Levin.Preventive conservation.http://www.getty.edu/conservation/publications/newsletters/7_1/preventive.html[2004-05-08]

[32]庄兴业.文物保存概论.http://www.chc.yuntech.edu.tw/essay/ 000159.html[2004-11-02]

[33]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档案管灾害预防指南(之一).中国档案,1999(1):38-40

[34]刘荣.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安全与容灾系统的建立.档案学研究,2003(3):48-50

[35]周耀林.新编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322

[36]周耀林,孟献明.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方法.中国档案,1996(8):33

[37]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6

[38]郭莉珠,冯乐耘,李鸿健.档案保护与复制技术学(上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87

[39]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8

[40]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8

[41]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9

[42]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3

[43]周崇润,李景仁.应用充氮封存技术保护珍贵文献可行性研究.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4):66-69

[44]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7

[45]周耀林.馆藏CD-ROM长期可读的策略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4(7):75

[46]文化资产维护系暨研究所.文物保存概论.http:// www.chc.yuntech.edu.tw/essay/000159.html[2004-10-28]

[47]简化翻译的原因同“preventive conservation”。另外,有些词语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如remedial conservation,interventive conservation等。

[48]丘东江,等.国际图联(IFLA)与中国图书馆事业(上).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242

[49]Eléonore Kissel.The restorer:key player in preventive conservation.Museum International,1999,51(1):35

[50]简介彩绘木雕的检视.http://www.cca.gov.tw/ancient/ch2/paper2.htm[2004-10-26]

[51]周耀林.纸张去酸技术.中国档案,1998(12):28-30

[52]王建库,张春燕,等.纸质档案去酸技术应用研究.档案学研究,2000(2):57-59

[53]Kenneth E.Harris.Saving the written word:mass deacidification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http://www.knaw.nl/ecpa/PUB/abstract.htm#1[2005-01-23]

[54]tent_78831.htm[2007-12-10]DA91多效杀虫灵http://www.saac.gov.cn/dakj/txt/2005-05/28/con-

[55]灵香草的防虫作用及档案防虫剂研究.http://www.saac.gov.cn/ dakj/txt/2005-05/28/content_78829.htm[2007-12-10]

[56]艾迪生·维斯理·朗文出版公司辞典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朱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288

[57]Dictionaire de l’informatique et d’internet.http://www.dicofr.com/ cgi-bin/n.pl/dicofr/find/restauration[2004-10-19]

[58]Merriam-Websteronlinedictionary.http://www.m-w.com/cgi-bin/ dictionary?book=Dictionary&va=restoration&x=12&y=16[2004-10-26]

[59]John N.DePew,C.Lee Jones.A library,media and archival preservation glossary.Oxford:ABC-CLIO,Inc.1992:50

[60]John N.DePew,C.Lee Jones.A library,media and archival preservation glossary.Oxford:ABC-CLIO,Inc.1992:50

[61]Corpus.Encyclopendia universalis.Paris:France S.A.,1992:964

[62]AIC definitions of conservation terminology.http://www.colorado.gov/ dpa/doit/archives/cpa/articles/general/aic.htm[2004-10-26]

[63]Eléonore Kissel.De l’usage du restaurateur en conservation preventive. http://www.ifrance.com/ffcr/pdevue/kissel.htm[2004-09-13]

[64]Code of ethics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and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http:// www.capc-acrp.ca/code%20of%20ethics%20and%20glossary.htm[2004-10-26]

[65]Cesare Brandi.Théorie de la restauration.Recherche POTIQUES,1995,12(3):128

[66]Gaêl De Guichen.Preventive conservation:a mere fad or far-reaching change?Museum International,1999,5(1):4

[67]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08

[68]Sandrine Decoux.Enzymes used for adhesive removal in paper conservation:a literature view.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2002,23(2):187-194

[69]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08

[70]冯乐耘.中国档案修裱技术.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220-368

[71]档案修裱机.http://www.saac.gov.cn/dakj/txt/2005-05/28/content_ 78830.htm[2007-12-23]

[72]李景仁,冯惠芬.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143-149

[73]李景仁,冯惠芬.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386-388

[74]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1

[75]李景仁,冯惠芬.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376-377

[76]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2

[77]金波.档案保护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3

[78]刘家真,秦书凰,等.拯救数字信息——数据安全存储与读取策略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8-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