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领域的拓展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领域的拓展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值欧洲将焦点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时候,美国率先提出了自然遗产及其保护问题。从早期的档案、图书、文物的保护发展到文化遗产保护,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伸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文化遗产的保护扩大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保护的外延在急剧扩增。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领域的拓展_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1.3.3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领域的拓展

国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稳步发展,保护从可移动文化遗产领域开始向不可移动文化遗产领域渗透,并逐渐渗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广袤领域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适逢欧洲工业革命蓬勃发展,人们热衷于发展经济,对古建筑及其历史环境缺乏认识。这导致了许多优秀古典建筑和街区被无情地摧毁,加之当时的建筑思潮对历史建筑的排斥态度,使得城市发展步入误区。于是,欧洲率先提出保护历史建筑景观(宫殿、花园、历史名城等)。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通过了《雅典宪章》,明确提出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地段。这是人类就文化遗产保护达成的第一个宪章,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将保护推向不可移动文化遗产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两次世界大战、地区争端和内乱对名胜古迹的破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一系列保护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活动得到了实施。例如,拯救和修复威尼斯(Venice)、印度尼西亚的婆罗钹屠(Borobodur)等,在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赞誉。1964年5月,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通过了《威尼斯宪章》,扩大了古代建筑保护的范围,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1987年10月,国际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理事会通过了《华盛顿宪章》,重点实施对历史街区和历史环境的保护。这些国际公约对以古代建筑物为中心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规范。

正值欧洲将焦点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时候,美国率先提出了自然遗产及其保护问题。1965年,美国把自然遗产纳入国家遗产体系中。在此之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因不重视科学研究,使得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系统遭受相当大的破坏。例如,在黄石等国家公园内大肆猎杀土狼等肉食性动物以增加鹿、野牛等观赏性动物的数量,引进外来树种进行所谓的风景林培育等。这些做法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制止日益恶化的破坏,美国便提出了自然遗产保护的概念,以便保护和管理国家自然遗产。这样,保护便开始从历史文化遗产领域渗透到自然遗产领域。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将保护文化遗产和保护自然遗产两个原本独立的运动进行了结合。1965年,华盛顿特区白宫会议号召“世界遗产监管”,激励起“为全人类的今天和未来而保护世界的瑰丽自然风景区和历史遗迹”。1968年,国家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向其他成员提出了相似的建议,这些建议交给了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最终,一个统一的文件被所有成员一致通过。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第十七届大会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遗产保护在该公约的框架下得到了整合。1975年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并建立了《世界遗产目录》,在监督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保护”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档案、图书、文物的保护发展到文化遗产保护,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伸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文化遗产的保护扩大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保护的外延在急剧扩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本原因是遗产概念内涵的逐渐丰富、外延不断扩张,也体现了人类对于遗产及其保护的认识的渐进过程。[104]当今,如何在“申遗”和遗产保护的热潮中进一步推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是摆在档案文献遗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