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道理合一”到“意志同盟”

从“道理合一”到“意志同盟”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此,“三个代表”的三句话美名全国,饮誉海外。而“精神生产关系”是指作为个体主体的人或作为群体主体的人在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交往关系。这种统一使得“克服人的发展的局部性和片面性”成为可能。
从“道理合一”到“意志同盟”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一、科学执政新思想:从“道理合一”到“意志同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重大课题,它集中体现了“道理合一”的范式,为实现全民族的“意志同盟”提供了理论指引。从审美视野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体现了完整表述的形式美、内在结构的逻辑美和本质蕴涵的科学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表述的形式美

一种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总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迫切需要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种反映又总是遵循一条内在的规律,也就是,这种理论是什么?为了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它将怎么样解决现实问题的?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理论,把握了规律性,就是这三个要素的总和。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13]其中,把党的光辉发展历程概括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个不平凡过程,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归结为对“三个代表”的一贯坚持和成功实践。从此,“三个代表”的三句话美名全国,饮誉海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结构的逻辑美

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先进生产力往往与先进生产关系相联系,并要求先进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它具有内在结构的严整性、逻辑性,具有逻辑美的特征。

一方面,生产力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所谓“物质生产力”是指现实性的生产力,它已经或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发生重大作用,其产生直接的生产成果,并变成人们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或需要满足,物质生产力具有可见性、直接性、现实性特征;而所谓“精神生产力”是指思想、意识、理念、观念或概念的生产能力,表现为精神产品的创造力、运用力和转化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形而上部分,它潜移默化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各种影响或制约作用,精神生产力具有模糊性、间接性和理想性特征。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也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关系和精神生产关系。列宁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论述,把社会关系划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14],用前者去说明后者,从而有了可靠的根据来说明一定社会形态发展的基础、过程与趋势。依据列宁的表述,“物质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劳动过程中,现实的人之间为交换劳动和分配产品而发生各种交际、交往活动。它具有固定性、互动性、效益性特征。而“精神生产关系”是指作为个体主体的人或作为群体主体的人在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发现、发明等创造活动和管理、传授知识和经验而发生的交流活动中,它具有主体性、双向性、动态性特征。

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做到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统一、物质生产关系和精神生产关系的统一;同时还要促进物质生产关系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精神生产关系和精神生产力相适应。这种统一性、相互适应性,在黑格尔看来“一方面见出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15],体现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适应性,体现“各因素之中的这种协调一致”,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和谐。满足这种和谐要求,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就可以产生力量,产生美。

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看,先进文化是人的先进文化,它可以分为先进物质文化和先进精神文化。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考察,“先进物质文化”主要是先进物质生产力的反映,既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统一体,又是物质生产关系和精神生产关系相和谐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使得“克服人的发展的局部性和片面性”成为可能。而所谓“先进精神文化”主要是依靠先进精神生产力生产出来的精神财富、是人的智力结晶。从物质生产角度看,它是物质文化生产的思想资料;从精神生产角度看,是精神产品的重要组成。所以,在宽泛意义上,先进精神文化是先进精神生产力和先进物质生产力相适应、先进精神生产关系和先进物质生产关系相促进的产物。

先进文化是人们劳动创造的产物,是人们艺术创造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发展先进文化,其重要旨趣在于使人逐步成为一个文化人,一个脱离了愚昧无知、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所以,费尔巴哈就指出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M.C.卡冈也指出,“美学科学开始在社会实践生活和理论生活中起它在任何时候、任何时代都未曾起过、也不可能起的那种作用”[16]。因为,只有体现先进物质生产力和先进物质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的先进物质文化与体现先进精神生产力和先进精神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的先进精神文化才具有巨大审美价值,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样看来,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必然产物,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然要求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反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有条件发展先进文化。两者之间的互动是承上启下的关系,也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不断得到科学积累、有效继承、自然增值和顺利发展,人们才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满足、快乐和幸福,才无限地接近“自由的主体性”。那么,在此基础上表现人的生产生活的意义的文化活动,尤其是先进文化的创造活动既成为生活的必要,而且是审美的。正如王南指出,“审美之维就是人的存在的无限之维,人因审美之维的存在才是真正的人”[17]。所以,能够代表这种先进文化,当然就是代表美的创造、美的生活了。

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这个表述有三个审美旨趣:

一是“根本利益”,即我们平常说的“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最高利益”,等等,换言之,“根本利益”就是集体利益,这个集体是民族大家庭,是国家共同体,强调这种利益不是忽视、反对个人利益、私人利益,而是因为只有根本利益存在,才有个人利益、私人利益的存在和发展。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指出,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动因,而“最伟大的德行就是给人们提供最大的与最持久的利益的这类行为”[18],所谓“最大的与最持久的利益”就是一种根本利益。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时也指出,私人利益的“内容以及实现的形式和手段则是由不以任何人为转移的社会条件决定的”[19],这就意味在一定社会的普遍经济关系里,存在着一种为人们所认同的根本利益,人们认同它才关注它、喜欢它、追求它,由此产生美感。所以,“根本利益”的提法是美的,因为它集中、凝练,是个人利益、私人利益本质的综合的抽象与体现。

二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广大人民联系起来才有现实意义。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的缩小和减少,社会主义社会由之是公民社会的勃兴,我们党的执政更多的不是统治,而是建设;不是压制,而是疏导;不是个人专断,而是民主治理。所以,强调“广大人民”范畴,是执政转向的一个标志。从以前强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转变为与自然相和谐,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意识的一个重大转向,也是人性美的有力展示。

三是“最”字,作为一个修饰副词,它和“广大人民”联系在一起时,表达了党的执政并不仅仅指向一般的群众,还包括其他赞成、拥护、支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爱国者、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一切劳动者。这样,一是体现党的政策的开放性,党的利益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二是体现党的执政的世界眼光和宽广胸怀,坚持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是善于领导、善治的党。因此,这样的党当然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拥护、爱戴和赞美。一个善于领导而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拥护和爱戴的党是美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蕴含的科学美

“三个代表”被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来源于国际国内党内情况日益发生重大变化形势下作出的科学判断,包含着丰富的真理性认识,联系着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联系着大变革时代的复杂的建设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根本性长期性战略性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深刻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三条规律。把握这些规律,认识这些“权威性的真理”,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社会发展体制,完善党的执政体制与执政方式,从而免于种种社会危机与生态危机。

“三个代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即遵循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制约、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以及两对矛盾只有在相互适应中才能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最为革命而关键的因素是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范畴的提出就更进一步地把这个因素的时代性张扬起来,因为落后生产力是不能充当时代的旗帜的,只有先进生产力才能引领时代、超越发展。这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主体的人民及其本质力量就体现出来,人民是这条规律的发现者和推动者,人民在创造社会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自身、完善自身。因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画卷是人民群众解放自己、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历程的真实写照,这幅画卷是壮美的。

“三个代表”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过慢不是社会主义,精神颓废也不是社会主义。这就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相结合诠释了社会主义本质,这种本质体现在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财富日益克服分配的不公、扬弃私有财产的异化性质上。这个过程,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逐步得到解放,人的审美积极性才在人的一切活动领域充分体现出来。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精神日益文明,人从片面的局部的发展开始走向全面发展的事实也日益增多。人们主动追求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扩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大解放、大大发展密不可分,和整个社会的改革力度与开放精神密不可分。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初级阶段,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并作出两种“真正解决”——一者“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二者“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0]。这种解决阐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社会主义是一个现实的生成运动,是一个从理论和实践、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相统一过程。朱佩塞·马志尼强调,“人们在发展的任何阶段所作的努力都首先在知识领域然后在实践方面完成”[21],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过去落后文化的反叛、消解、扬弃,并在积极因素上的重建、整合和升华。“先进文化”范畴的提出表明社会主义是从人们精神上的充实、思想上的丰满、道德上的高尚来区别其他落后社会制度,并成为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成为新的实践的重要指南。因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贯穿着社会主义美的建设规律。

“三个代表”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2]这个观点表明,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我们党做到科学执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力量之美、思想之美、精神之美。具体说来:

首先,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高举它、坚持它、发扬它,才能为我党科学执政提供正确而强大的战斗动力。科恩指出:“马克思主义由于其思想和政治的结果,而成为社会科学中(以及社会和政治活动中)的一种革命力量。”[23]这种革命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决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一元性指导地位。

其次,共产党执政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愿望,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于为广大人民挣脱压迫和剥削,图解放、谋幸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为我党科学执政指明了方向。

再次,共产党执政要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当今的世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界。当今的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崛起的中国。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和世界正在日益融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利于提升共产党执政能力,有利于加速中国和世界的接轨和融合的进程。顺乎历史潮流,成为历史的促进者、推动者是美的。

因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倡导、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切实实地推进科学执政转向,切切实实地承担起历史责任和人民的重托,千方百计建构起民族同一性的强韧心理纽带,以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中国。这是意志同盟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