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化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过程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化教学过程既是教育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加工、处理和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探索、接收和加工教育信息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而言,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及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和序列性。

(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

所谓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接受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过程既是教育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加工、处理和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探索、接收和加工教育信息的过程。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而言,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及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学过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信息化教学过程有了自己的特点:

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的教与学的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没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称为信息化教学,也就没有信息化教学过程了。当然,不能简单地通过有没有使用信息技术来判定该教学过程是否是信息化教学过程,而应该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来判断。只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该过程就可以被称为信息化教学过程。因此,信息化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追求外在的形式,而是看重信息化环境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以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为依托的教学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性表现在: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现教学内容;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交流工具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多种形式,构成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信息来源多样化,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可以超出课堂和学校的范围,在更广的范围内获取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扩展和延伸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育者可以把教学要求和信息资源放在计算机网络中,让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地“点击”学习,并通过网络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每个学习者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向许多教师或专家请教,在无限的时空中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样一来,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宽松、自由和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空限制。

(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指教育者、受教育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和序列性。动态性是指教育信息在特定渠道中流动,也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意义或精神的双向互动;序列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要素的作用有先后顺序,并按教育信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各自的功能。因此,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噪声、效果及反馈,其中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以及受教育者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教育信息发送者,包括教师、教材编制者、教育信息设计者、教育管理者等。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要工作有: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和变换教育信息,组织、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学习。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学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教育者应更加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创造,关注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

2.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是教学过程中传递、学习和交流的内容,还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维持其活动的中介内容,如指令、要求、说明、询问、应答等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传递途径呈现立体化的特点。在信息表现形式上,可以用多种媒体方式来表现,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进行,如通过印刷材料、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通道构建立体化的传递途径。

3.现代教育媒体

现代教育媒体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发展起来并被引进教学领域的电子传播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以及由它们组合成的教学媒体系统,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等。

4.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既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教育信息的探寻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接收、变换、反馈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可以接触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受教育者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和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积极主动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集和加工信息,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噪声、效果和反馈

噪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目的的教育信息以外的干扰,它可以产生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效果是指教学活动引起的受教育者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表现为知识信息的增加、态度行为的改变和创造力的增强等。

反馈是指受教育者将教学效果传递给教育者的过程,反馈可以使教育者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调整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出反馈是受教育者能动性的体现,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四)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它们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在这些关系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以及受教育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起着主导作用。要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处理好这些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的多种关系和矛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或问题是构成教学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是客体,是教育者认识和作用的对象。而从学习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教育信息和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客体,是受教育者认识的对象。从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角度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且,教育者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多,受教育者就越被动,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就越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正确的做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不是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单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结合。

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发生在课堂中,还发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中,这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变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2.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媒体之间是一种人机关系,人是主体,媒体是工具,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育媒体要由人来选择、操作,人有驾驭教育媒体的能力。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有效地运用教育媒体,教育媒体就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反之,教育媒体就无法发挥其作用,甚至阻碍有效的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媒体的特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追求教育媒体的花样翻新,而忽视师生应用教育媒体能力的提高,忽视多种媒体的组合与应用。当然,我们也不能漠视现代教育媒体,而忽视教育技术的改进与更新。只有既重视人的作用、提高人的能力,又重视教育媒体的改进、更新与正确地应用,才能使教学工作高效、快捷、圆满地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