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

科学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这是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前提。教师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期望,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抱有同样的期望。因此,教师的期望目标应考虑到学生实现的可能性。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要使教师期望最终发生作用,首先需要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自己对成功的期望。

 

1.建立合理的期望

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这是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前提。但是,在实际运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相同的期望,就好比让鱼儿学飞翔,鸟儿学游泳,结果不言而喻,很有可能让教师产生失望情绪,也让学生产生挫折感。教师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期望,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抱有同样的期望。

对每个学生来说,教师的期望水平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速度、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对每个学生的积极期望。教师期望的目标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唾手可得。只有那种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超出其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和行动的动力。

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她)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成功的主观可能性),以及他(她)所认为的成功的价值大小(成功的诱因价值)。假如学生王跃认为,如果他努力的话,就能够评上  “三好学生”  ,因为评上  “三好学生”  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他就会努力地争取评上  “三好学生”  。如果王跃非常想上光荣榜,但他又认为自己不太可能成功,那么,他就不会有很强的动机。如果某人认为成功的可能性是零或者他并不在乎是否成功,那么,其动机水平可能是零。

威格菲尔德发现,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功,并且很看重学业的成功,那么,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去预测学生可能取得的成绩,将比用学生的真实能力去预测成绩更可靠。因此,教师的期望目标应考虑到学生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学生认为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学生就会有信心,就有可能付诸努力。如果学生认为目标可望而不可即,就不太可能去努力。

教师对学生应抱有什么样的期望才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呢?学生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经过教师的启发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可称之为  “最近发展区”  ,  “最近发展区”  也即  “教学最佳区”  。

期望目标应建立在每个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的基础上,即教师建立的期望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最富有挑战性,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学生既有一定的把握,又没有充分的把握,要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因而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持久的心理动力,激励和推动学生去努力,不断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对哪些学生能够期望什么,不能够期望什么;对哪些学生期望先达到什么程度,下一步期望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教师都应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整齐划一和一味追求高要求、不切实际的教师期望,只会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个性成长,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不同基础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期望,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某一个标准。

2.有效地传达对学生的积极期望

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有效传达对学生的积极期望。言语方面,教师可以多用  “我相信你”  、  “你真棒”  、  “你能行”  等鼓励性话语,直接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这种言语表达既可以在课堂提问中运用,也可以用于学生的作业评价中。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达尔科夫在童年时非常胆小害羞,他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有一次,老师让学生们续写故事,后来他已经忘了续写的内容,也忘了老师所给的分数,但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文章空白处写了四个字  “写得很好”  。看了这四个字,他做了一件一直梦想却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写一篇短篇小说。此后,他写了很多作品,最终成为职业作家。30年后,他提及这件事情时,说老师的一句鼓励性评语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中随时有可能经历失败的体验,有时会因偶然因素考得很差,这时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一位数学课代表平时成绩都不错,但在连续两次测验中成绩都很差,这个学生的情绪很低落,担心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数学老师很了解这个学生的心情,及时跟他谈话,并告诉他  “我相信你的能力,不要灰心”  ,同时帮助这位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由于老师的鼓励和期望,并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因此,那位学生很快就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除了直接运用言语来表达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外,还可以运用非言语的方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运用言语来表达对学生的期望,而忽视非言语的作用。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位中学数学老师特别受学生的爱戴。许多学生毕业好多年后仍然惦记着这位老师。原因就是这位老师面对每一位学生时都带着真诚的笑容,即使对学业中等或较差的学生,也总是给予期待的眼神,经常主动走到每个学生身边,看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助。

教师期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赏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一脸严肃的表情,漠然的目光,讽刺的言语,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效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来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关注。

3.对学生的努力及时予以强化

当学生获得成绩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验到努力的收获。学生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奖励,如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家长的鼓励。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失。

因此,教师要用心观察每一个学生,注意发现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促成学生更大的进步。

4.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而言是外因,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很多学生可能会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而对教师的期望  “视而不见”  。因此,要使教师期望最终发生作用,首先需要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自己对成功的期望。如果学生认识到了成功的价值,并且有信心取得优秀的成绩,那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动力。

学生的自主性,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在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期望也就成了  “无本之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营造充满朝气的、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和交流,积极发表独立见解,主动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避免期望的负面效应

● 避免过低的要求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可以明确地把他们对学生的信任表达出来,或者给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有的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降低要求意味着在某些方面学生不能胜任。虽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布置不同的任务,但是同时也不能过分地迁就学生,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鼓励他们面对和接受挑战。对学生来讲,任务不能过难或过易。如果一些学生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能得到  “优”  ,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样,如果一些学生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最后的结果都是失败,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很弱。所以,最好的评分制度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获得优秀并非轻而易举,但也不是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来讲,成功是可望而可及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 避免刻板印象对学生期望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可能由于对学生的性别、民族、智力水平、身体特征、家长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刻板印象,因此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形成不同的期望。如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得到教师较高的期望,而打工子弟的孩子容易被教师忽视。因此,教师需要告诫自己,某些外在因素可能会影响自己对学生的公正对待,要避免某些外在因素而  “歧视”  学生,真正实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经常反思对学生的判断和评价

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也应考虑到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一种假设,需要不断地进行检验。由于不同的期望,教师很容易在对学生的观察中看到自己所期望看到的,在解释学生学业表现时朝着与自己期望一致的方面进行。因此,教师需要经常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态度、教学策略进行反思,也可以在纸上写下来对某个学生的假设和期望,以及相应的做法。

总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充满殷切的期望,而且要将期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学生会在教师的积极期望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而且教师也会从学生积极的行为变化中,获得教育成就感,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会进入一个由期望效应引起的良性循环之中,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