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阅读经典

教师如何阅读经典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11月,甘肃省语文特级教师霍军出版了《教师如何读经典》一书。霍军老师从教三十余年,边教边读,阅读了很多经典,从经典中感悟教育,从经典中汲取教育哲思,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是霍军老师三十多年来静心研读经典的感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阅读经典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耐心,需要循序渐进。在教师阅读习惯还不怎么好的前提下,一味地强调阅读经典,可能会败坏教师阅读的胃口。

“非经典不读”,这是有些人奉行的阅读准则。当然,在目前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读书自然需要选择,因为开卷未必有益。“非经典不读”是强调了选择好书的重要性,但是对这句话还是需要理性看待。教师固然要读一些经典,但是眼中不能只有经典。

所谓经典,是经过若干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淘洗”而获得大家公认的著作,其权威性、启发性以及传世价值自不待言。但从古至今,经典何其多也,不同的学科又有不同的经典,一个人即便穷其一生,也未必读完所有的经典。其实也不必读完全部的经典。对教师来说,完全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和学科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若干类别的经典,再从中精选一些书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读。

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国学大师钱穆认为必读的书为9本,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在今天教育部大力倡导加大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在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方面明显表现出不足。即便如此,是否有必要全部读完这9本书,答案也是可商榷的。虽然有各种名家解读本,但这些古典著作的阅读难度还是存在的;从教师角度说,也不是9本经典全部都需要了解。

除了要选择,阅读经典也需要坚持和耐心。

2013年11月,甘肃省语文特级教师霍军出版了《教师如何读经典》一书。霍军老师从教三十余年,边教边读,阅读了很多经典,从经典中感悟教育,从经典中汲取教育哲思,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在这本书中,他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从“教育经典”“国学经典”“人文素养经典”“哲学经典”“文学艺术经典”等经典著作中精选出20种,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推荐了相关的书目。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是霍军老师三十多年来静心研读经典的感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阅读经典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耐心,需要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也可以理解为对经典要进行有坡度的阅读。在教师阅读习惯还不怎么好的前提下,一味地强调阅读经典,可能会败坏教师阅读的胃口。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育著作,但因为它的理论性非常强,可能会让很多教师打退堂鼓。相比之下,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属于叙事类,虽然这是一本当代作品,但它的内容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以及对读者的启发、指导作用,使它在教师群体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如果能从这样的当代经典作品入手,逐步扩大和提升经典的阅读面,必然能取得好的成效。

这也提示我们看待经典也要有新的视角。除了历史经典,我们也要重视当代经典。而从教师整体的阅读生活来说,除了经典,我们还需要更广泛的阅读视角。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东成教授在《光明日报》刊发的《文化素养的有效构建》一文中指出,我们应把读书作为自己终身的功课。在书的选择上,应当是主动的、清醒的、切合实际的。他认为,我们读书,要选择四方面的书:

一是要选择读基本的书。这类书是一个人建造自己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喂养自己文化生命的“母乳”。二是要选择读经典的书。这类书是人类精神文化天空中的恒星而不是流星,是人类精神文化大海边的礁石而不是沙砾。三是要选择读前沿的书。这类书是人类精神文化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是被人类刚刚发现的“新大陆”和“处女地”。四是要选择读源头的书。这类书是人类最早开拓、耕耘的精神土地,它沉淀和蕴含着人类最初的梦想与智慧,蕴藏着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和“原型”。

王东成教授选书的观点对我们教师是很有启发意义的。阅读的世界何其广阔,如果我们只盯住经典,就会遗漏大量的“新大陆”。

心中有经典,又不唯经典,教师的阅读之路才能走得更稳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