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不见声音的乐圣

听不见声音的乐圣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贝多芬26岁开始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朋友。这对他来说是个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被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变得越来越孤僻。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用在钢琴曲的创作之中。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贝多芬为自己心爱的人所创作的,是纪念他们相恋的作品。

●榜样人物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许多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英雄》、《命运》、《哀格蒙特》、《悲怆》、《月光曲》、《暴风雨》、《致爱丽丝》等。

●榜样故事

贝多芬26岁开始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朋友。这对他来说是个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被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变得越来越孤僻。这时,他正与一名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朱丽叶塔·古奇阿帝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真诚相爱。因门第的巨大差距,伯爵使用各种办法加以阻挠,迫使两人分开。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用在钢琴曲的创作之中。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贝多芬为自己心爱的人所创作的,是纪念他们相恋的作品。

1802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感情和身体上的折磨几乎要压垮这位音乐家,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着自己的悲惨遭遇与不幸。正当他苦恼彷徨的时候,康德哲学观使他重建了信心。对艺术和对生活的爱也使他战胜了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于是他重新振作回到维也纳,开始埋头于音乐创作之中,以此为乐并创作出一批批不朽之作。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生的低谷时期,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面貌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妙语点睛

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残疾。不要因为身体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要用一颗坚强与乐观的心,成就一番事业,造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