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解难题,绿色德育应运而生

破解难题,绿色德育应运而生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当时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失衡问题,我们针对本校实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和剖析。基于这些思考,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发展价值”的“绿色德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学校办学思想新的内涵,对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它既是我校实施绿色教育的创新之举,更是加强理解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

21世纪之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形成……”面对当时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失衡问题,我们针对本校实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和剖析。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凸现一系列实际问题:

一是推崇文明美德,但知易行难。未成年人虽已具备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但口头与行动却难以保持一致。他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现实主义倾向明显,国家大事关注不够。61.2%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去了解国内外大事,课外阅读平均每天能达到一小时的仅占9.1%;很多学生节约观念薄弱,攀比意识浓重。

二是家庭教育不得法,互动互信不够。31.3%的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上想做好但不得法。33.8%的家长认为,孩子最好的发展方式就是一切听从父母安排;家长忽视劳动锻炼,以身作则的观念有待加强。20.7%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即可,没必要安排家务劳动,41.6%的家长则表示在发生争吵时不会回避孩子,甚至会迁怒于孩子。

三是分数评价体系仍然作祟,课业负担依旧繁重。分数是学生的命根,65.7%的学生双休日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和参加各类补习班。

四是社会环境欠佳,消极文化影响较大。社会上开设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数量较多,虽基本能做到按照国家标准经营,但逢寒暑期等长假未成年人出入现象仍有所增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既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家长、社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市场经济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道德领域诚信缺失,冲击了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价值观。利润与效益的强调,逐步灌输给未成年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功利倾向,催化着他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萌芽与膨胀。

其次是升学的指挥效应远大于素质教育、德育的号召力。择校的压力从根本上决定了“重成绩、轻德育”的导向,作为决定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学校、家长不得不把学习成绩看得格外重要。而且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家庭背景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最大。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家长、社会各为一套,无法形成合力。有时甚至学校号召一套,家长自做一套,社会呈现的又是另一套,教育口径不统一,价值导向模糊。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文化市场复杂,真正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相融合的优秀作品短缺,可供未成年人使用的公共资源不足,活动阵地严重缺乏,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尚未成为青少年精神文化引领主阵地。

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种种实际问题,我们认识到,西五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实力雄厚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完全有能力承担教育改革的重担。学校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也完全可以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积极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有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着眼学生发展、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个体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考虑到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育人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导向,切实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品学兼优、崇尚真善美的后备人才。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发展价值”的“绿色德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学校办学思想新的内涵,对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它既是我校实施绿色教育的创新之举,更是加强理解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