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管理制度

就业管理制度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预备制度是指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促进青年劳动者就业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就业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一)先培训后就业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也就是要求从业者在就业之前,根据市场的需要及个人的志愿,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采用不同形式,对人们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使从业者获取某种工作的技术或职业能力。世界各国的就业法则大同小异,一般都是规定新员工应该在上岗之前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目前,我国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而能够保证人们在就业前真正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多数还是职业学校培训,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培训,也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最多的地方。而劳动部门举行的就业培训,主要适用于失业工人、下岗职工、转岗工人。多以短期培训为主,考核合格才发给结业证。

知识链接

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2007年8月6日起,我国政府给予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三年制的补两年;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学生、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

(二)求职登记与职业介绍制度

求职登记制度就是指准备就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就业技能,凭劳动、教育部门颁发的职业培训毕业证书,到当地的人才交流市场办理求职登记,取得就业准入资格后方可就业。职业介绍制度指的是职业中介机构或学校招聘会为求职者介绍职业、给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的服务制度。

(三)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对于要从事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职业[主要是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要经过职前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的制度。

劳动预备制度是指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促进青年劳动者就业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就业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四)“双证书”制度

“双证”即指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主要面向各类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在毕业时已获得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两种证书,使毕业生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属国家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按照国家制订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盖有省(或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章,全国通用。

(五)其他有关制度

1.工资福利制度 工资福利制度包括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

工资制度又包括工资形式和工资保障制度。工资的形式: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奖金等。工资保障制度是指保障劳动依法得到工资并自由支配个人工资的制度和措施。

福利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为保证劳动者一定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而向劳动者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患病、伤残或生育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后失去劳动工作机会时,由国家和社会给予物质帮助或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 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劳动安全监察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4.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的程序,按照劳动法规,对劳动争议做出裁决,从而使争议得到处理的一种方式。

知识链接

劳动争议的两条解决途径:①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②协商解决。

讨论与思考

1.何谓职业与就业?

2.职业有哪些特性以及功能?

3.如何看待热门职业?

4.新的就业形势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

5.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是今后的一种发展趋势吗?

丁来玲(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