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世界

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世界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不仅影响、冲击着高等教育界,而且让整个世界也为之欢呼、议论。在笔者看来,慕课给社会带来的最大便利是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可能性以及解决了远程教学的难题。报告还指出,英国慕课平台的优势应定位在技术层面上对学习者个人特征的深入分析,对学习成效的考核和认证及对同学互评的甄别技术上。高校服务社会必须有政府的响应,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和保障。

张树剑

(管理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摘要】大型在线公开课程以其巨大的商业冲击模式挑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精英特质,市场和业界褒贬不一,未来走向也不明朗;但是其对高等教育的授课模式以及接受教育者的要求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身处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高等教育者,无法回避对这一模式的综合性思考。

【关键词】慕课 教育产业化 教育方式 高教影响

MOOC,中文俗称“慕课”,是“大型在线公开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近年来不仅影响、冲击着高等教育界,而且让整个世界也为之欢呼、议论。MOOC的发端主要是在2012年,众多MOOC企业推出为大众提供免费高等教育的机会,并迅速吸引了上百所高校合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收到欧美一些高校的广告邮件,推出他们的远程学位项目,其中授课就是采用在线课程的方式,只不过具体的学位项目的课程并未如慕课一样公开,但是其手段非常类似,最终的教育便利性以及产业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可见,在线教育模式特别是慕课的运作已然成为全球教育产业化的一个方向。

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用科技手段改变高等教育的校园模式。伴随着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欧美最早开始出现函授课程,而广播电视的普及又催生了广播课程和电视课程等形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率先使用电视频道为企业进行授课,英国公开大学也开始承认电视授课部分学分。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开了大部分课程的视频资料、习题和作业,全球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社会专业人士争相下载。中国的众多名牌大学也纷纷应邀加入了慕课系统,一方面为慕课系统提供了众多的免费课件,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占得先机。可以说,慕课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应势而发的结果。

在笔者看来,慕课给社会带来的最大便利是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可能性以及解决了远程教学的难题。现代社会一方面高速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另一方面物质文化极大丰富,各个年龄层的人接受终身教育、跨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似乎已经对此无能为力,高等教育更是因为其资源的稀缺性,对这样日益庞大的社会需求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据美国一家权威慕课教育机构的用户数据显示,其用户覆盖从8岁到95岁的人群,平均年龄为26岁;55%的用户是持续教育者,40%是高校学生,5%是高中生;且70%左右的用户来自美国境外。这样的数据很有力地说明了终身教育与跨地域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慕课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慕课已经具备利用知识传播的手段来改变世界的基础。而且,对于公众而言,慕课还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消除了大学的物理围墙,让全世界的求知者都能获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时间利用和学习效率上都得以充分提高。同样地,对教育行业而言,慕课课程动辄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报名,他们的学习数据和个人意见都会及时反馈到课程教师手中。而大部分高校教师所擅长的是自身领域的研究,而非教学方法或授课方式,他们在慕课之前从未有过这样深刻反省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机会。慕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数据或参考样本。大数据效应在慕课行业中得以运用,拓宽了教师在编写课程内容时的依据。

科技的发达使得世界各大名校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名校急于推出慕课课程系统,想必也是出于竞争优势的考虑,慕课系统使得顶级名校可以更好地推广自身品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声誉度。多年来,在中国各大城市高校聚集区推行的跨校选课系统就是此类系统的雏形。但是那时候的课程还是要有统一的物理空间和统一的授课时间,只是不同层次的大学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分享其他大学的优质课程和名师的授课。从效率上来讲,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慕课也会使得课程的形式更加丰富和人性化。与其他在线学习和传统的校园学习方式相比,慕课还有一大创新之处在于整合各种免费平台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开发平台之间的互动交流。授课者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程度及时修改课程内容,并积极参加各式互动,完善教学方法;而学生之间也会频繁在各种社交网络上进行互动,并参加其他线下讨论活动,甚至作业分数也由同学互评。这种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慕课教学方式可谓一种教学手段的变革,会对社会人士的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带来相当正面的促进作用。

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慕课对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好处,而这一点恰恰事关未来慕课产业能否真正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曾致函奥巴马,建议联邦政府帮助慕课系统的发展,并提出具体的建议:第一,让市场决定在线教学;第二,鼓励学位认证机构不拘一格承认教育创新;第三,支持关于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的研究和结果分享。英国政府也发布类似报告,建议政府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第一,鼓励英国高校积极研究和开展慕课课程,以维持并促进其所保有的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市场份额;第二,密切关注别国慕课平台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借鉴其经验。报告还指出,英国慕课平台的优势应定位在技术层面上对学习者个人特征的深入分析,对学习成效的考核和认证及对同学互评的甄别技术上。高校服务社会必须有政府的响应,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和保障。英美政府率先在类似的领域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对于慕课系统的发展是一个较为正面的回应,同时为慕课系统将来真正走进社区、服务大众打下基础。

慕课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和金融扯上了关系,随之而来的排名也与资金实力挂钩。这和传统大学的积淀式发展路径差别甚大。这也是人们担忧的地方,甚至已经有人担忧慕课会让传统的大学消失,至少部分消失,届时评价教育机构的尺度和金钱、人气挂钩,不免让人失望。人类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是以建立一个个学术共同体为基础的,如果这样的气氛和吸引力丧失殆尽的话,那么高等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就会发生偏移,这也许将是一场灾难。以美国Coursera公司为例,2013年,美国教育私人企业融资额排行榜中,Coursera名列第四,一年内吸引资金6 300万美金,投资者不乏国际金融公司和业界著名风险投资公司。这样的企业平台首先考虑的恐怕不是真正的教学氛围,而是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和速度。

各大平台在迅速扩张慕课系统的时候,所提供的大部分的慕课课程尚属简单易懂,合作院校提供的往往都是明星教授的通识课程或初级专业课。但是这样的课程往往与科普和知识普及书本没有多大区别,值得当今世界集聚大量资金和企业平台专门来做这个事情吗?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慕课形式,上过大学高等数学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大学数学教师别说用电子版的课件,就连用PPT上课都不行,因为数学课的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地演算和推算,哪怕老师在黑板上推算错了擦掉重来,这样的反复过程让下面的学生终生难忘,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大学教育。另一些非常注重学习方法和教育条件的科目也很难在慕课上实现,比如语言学习或需动手的实践课等。有些著名高校的教授也感慨:慕课并不能提供校园教育的社交氛围,学生对完成课程缺少动力;教授不能面对面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慕课也没有提供使用和应用知识的环境。

那么,一味地将慕课课程与名校扯上关系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也未必!著名高校吸引一大批优秀学子,这些学生最后走向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著名高校的学习氛围和强大的校友资源,还有一点,那就是名校浓厚的研究气氛。而这些恰恰又是慕课系统所不能做到的。著名高校的教师的奋斗目标都是终身教职,而终身教职的评价标准是学术研究,具体而言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甚至有时候这些水平的体现与教学水平毫无关系。

慕课产业链上的企业累积了数百万的注册用户并吸引了巨额的投资,但他们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被各界诟病的就是由于缺乏监督而引发的学习的随意性。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系曾发表报告,宣布宾大在Coursera平台上的16门课程,报名者总数一百万,可只有4%完成了课程学习,其课程的平均完成率只有6.8%。长此以往,慕课平台最终还是会遭弃用,那么大型慕课企业为此筹措的巨额资金的回报率就会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障碍,届时会不会落得人财两空也不得而知。

其实,不管是Coursera还是其他慕课平台,都面临着这个障碍。他们纷纷尝试成立线下教学中心,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新:推出小型私人在线课程,对入读人数和入读条件都有了限制;开创超级慕课,一门课同时在三个学校教授,并在线共享,让不同学校的师生共同学习,互评作业;还有深度学习慕课、移动慕课等,然而这些做法又走回了老路,远离了慕课“大型”(Massive)的初衷。而且,这样的微小平台的运行又要靠有学习经验的学生来配合才能达到目标,这又和慕课推行之初的服务大众的目标相去甚远。

事实上,目前各类慕课平台的盈利面很窄,对于高校和慕课平台而言,课程制作价格不菲。课程内容虽如囊中取物,为确保课程质量,他们仍需在整个制作过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也许顶级学府为顺应时代潮流、打造品牌抢生源、巩固校友和捐赠者关系,短期内还会继续在慕课上联合企业进行投资。但一般学府财力有限,实无必要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慕课课程。对高校讲师而言,一旦完成现有课程的教授,也很难再去关注同一门课的在线教学。

对于解决这些困境,有人认为慕课可以做新时代的教科书。一方面慕课机构认为这可以很好地迎合当今时代人们的快餐式阅读文化和社交媒体的兴盛势头,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大批量的廉价教材提供中谋取盈利。毕竟,用科技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已是时代洪流。这样两头兼顾的方针也许是慕课行业目前需要的思路,既可以不让投资人感到前途渺茫而突然中断投资兴趣,也可以让更多大众运用各种慕课平台。

慕课提出的理想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到任何知识。这样的价值目标是值得坚守的。因为全球教育仍然面临着极大的不公平现状。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慕课的最大受益者至少可以是那些免费享用慕课资源的求知者,这些人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从而改变世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慕课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会改变目前全球高度关注极小部分著名高校的发展的现状,使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其大众性。而至于现状中存在的众多慕课系统的不足,只有等待时间去慢慢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