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相映照的是,一股由老年人集结而成的银发旅游热潮,也在一浪又一浪地高涨起来。面对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催生着老年大学的兴办;面对着银发旅游热潮的日益高涨,也呼唤着“旅游文化”课程的设置。把“旅游文化”课程培育成学校的精品课程,是适应了老年学员的需求,也是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求知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位90高龄的学员,坚持从数十里外的七宝来到上海老年大学听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上海老年大学“旅游文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江晨清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上海不仅大大提前,而且进入和将要进入这个行列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截止2013年3月,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36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5%,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会达到600多万人,在全市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与此相映照的是,一股由老年人集结而成的银发旅游热潮,也在一浪又一浪地高涨起来。以2010年一年为例,在中国超过21亿人次的旅游中,老年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群体。这是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见证,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

一、旅游已成为老年人谋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

银发旅游热潮的掀起,是现今老年人步入人生第二个春天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再显青春梦想的一个愿望。许多老年人,都曾经青春焕发过,也都曾风雨经历过。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没有充裕的时间与闲情去旅游;他们在家庭里赡养老人培育子女,没有足够的条件和精力去旅游;他们是勤劳了一生,奉献了一切的一群人。现在,一切都改变了。随着生活的提高,具备了经济上的能力,随着子女的成家也有着时间上的优势。因此,尽管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告别单位回归社区,但都希望丰富生活,增进健康;希望继续学习,增长知识;希望广交朋友,愉悦身心;更希望到大自然中去开阔视野;改革开放后,还希望到国外去见识世界;这种种希望都汇集到旅游中来。旅游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切入点,也是老年人谋求幸福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喜爱的活动形式,因而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参加到旅游行列中,成为一幅靓丽的风景。

旅游能吸引老年人来自旅游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魅力。人们赞叹“旅游是让人重归自然的诺亚方舟,是开启人们心扉的钥匙”。我们的国家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土辽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美景,也有众多人文景观能带给我们知识和启迪,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就有40多处。其中,既有博大精深的书画、中医、戏曲等传统文化,又有雄伟壮丽的三山五岳、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独一无二的兵马俑和享誉世界的少林寺……这种种异彩纷呈的场景,成为老年人的一种美好期待。他们期待着到大自然去吸收新鲜的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能够饱览多姿多彩的风光,欣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目睹迥异的民族风貌,赞叹万般名胜的奇妙;登高一望,万物无遗。这样的旅游,老年人会深感祖国江山的如此多娇,一股爱我中华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在心中震撼;一些孤独的困惑,一丝不顺的烦恼,也会荡涤而去,心旷神怡。因此,老年人的旅游,从本质上说,是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更是有效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方式。我们感到,应该从这样的视角来引导老年人的旅游热潮。

二、把“旅游文化”培育成老年大学的精品课程

面对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催生着老年大学的兴办;面对着银发旅游热潮的日益高涨,也呼唤着“旅游文化”课程的设置。把“旅游文化”课程培育成学校的精品课程,是适应了老年学员的需求,也是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求知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人来老年大学学习旅游知识有一个认识提高的阶段,老年大学开设旅游课程也有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老年人从喜爱旅游到来学习旅游,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能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玩,哪些景点可以看;另一个是能在学习中结识与自己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能够沟通的人,有机会结伴去旅游。因此,对学习旅游的老年人,有一个从认识上往文化上引导的问题。

上海老年大学开设旅游课程,刚开始也只是当作丰富老年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内容上也只是介绍一些旅游线路,介绍一些风光景点,聘请的老师,也就是旅行社的导游;开设班级也只有一个,学员30人。因此,开设“旅游文化”课程也要提高内涵,进而培育成精品课程。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与探索。

1.课程的设置——由“导游式”的介绍到“旅游文化”课程的开设

学习认识上的引导和课程内容上的提高,均涉及课程内涵上的教育要求。教育的核心是要不断提升人的自身素质的水准。老年教育在本质上也应该要具有这种素质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于不仅要向老年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他们健康心理、完美人格、丰富人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既要满足老年学员的现实需求,还应该引导老年学员的本质性需求。因此,旅游作为一门课程,我们在设置上重新思考了它的定位,确定了它的方向,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策划”,以历史的含意进行“包装”,使我们开设的旅游课程,能使老年学员不仅知道玩什么,看什么,而且要使他们明白怎么玩,怎么看;从对名胜景点的“不知”到“知”,又从对古迹名胜的知到知其所以然,帮助他们在旅游中从单纯的游山玩水,走马看花,内化为体味人生,感悟人生,从而享受人生。

我们先后开设了“旅游文化”、“旅游摄影”、“旅游游记”、“旅游创意”等课程,最近我们又设想把旅游这门课程扩大和综合为“旅游新概念”,使它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含意,课程的内容也更拓展为涉及绘画文化、宗教文化、建筑科技文化、摄影艺术、文学写作……还有上海特色的海派文化以及涉及海外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等,将老年大学的旅游课程逐步培育为老年学员喜爱的精品课程。

2.名师讲课——聘请教授专家编写教材,名师讲授

名师能够铸成名校,也往往是因为名师主导了课程。旅游课程所要求的许多历史和文化的元素,不是一般导游所能够胜任的,我们专门聘请有关高校相关学科的教授以及旅游部门的资深行家担任教师。这些应聘的名师都把投入老年教育当作是自己的一种奉献,也把帮助老年人谋求幸福快乐看作是自己的一种价值再现。因此,他们不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而是精心备课,所讲述的内容有时哪怕只是一副对联、一块石碑、一座古塔、一幢名人故居,经他们讲解,往往令学员惊叹不已。名师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的黄祥康教授,几年来就编写出版了近50万字的《旅游文化赏析》上、下册,还另外编写了近20万字的《旅游宝典》,成为上海老年教育十大特色课程的专门教材,并被推荐到上海教育电视台,在上海远程老年教育的节目中,向全市30多万老年学员播出。

名师在课堂上运用教材,引经据典、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讲授,引发了众多学员的震撼,深感旅游之中大有学问,原来认为旅游与文化不搭界的,现在却感到旅游与文化是相关的。有位90高龄的学员,坚持从数十里外的七宝来到上海老年大学听课。

3.教学的互动——实践“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的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历来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老年教育更显得重要。我们的老年学员,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不少人还有旅游的经历,他们希望在课堂上学到旅游方面的知识,丰富想象力,以便有机会亲临其境去实践自己的梦想,因此有许多问题要问。我们的课堂讲授也坚持采用“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的方式,把“讲、看、议”结合起来,使“教”与“学”动起来、活起来。

有一次,在上课讲到河北遵化清代东陵的旅游课程时,老师讲课刚告一段落,一位学员就根据自己曾到东陵旅游的见闻,对老师的讲述作了补充;另一位学员也就陵园的一块石头、一个石雕以及孙殿英偷盗东陵的细节作了叙说……课堂一下活跃起来,老师也受到很大启发。师生互动更完善了相关的旅游知识。

有位杨惠珍学员,曾经去过国内外许多地方。一次她去巴西、阿根廷看到了大冰川,听到了冰川倒下的巨响,虽惊叹冰川的雄伟,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但亦只是照相留念,不知所以然。她说,当她提出问题经过老师讲解启迪后,现在知道冰川的形成和移动的原因了。有的学员过去曾经简单地认为,参观佛教圣地、顶礼膜拜是迷信,经过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讨论,明白了相关的人文故事与有关佛学的哲学思想。

4.“读”、“行”的结合——引进品牌旅行社,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

旅游需要有文化知识去指引,文化知识也需要从旅游中去感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的优良传统,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成为不少人生活的追求。因此,我们的“旅游文化”课程也要从课堂中走出来,搭建平台,开门办学,组织实践,使教师所讲的和学生阅读的“万卷书”中的“知”,到“万里”的旅游之“行”中去细化、深化、内化成为老年学员自身的智慧与能力。

上海老年大学也引进例如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皇家加勒比海游轮公司等有知名度和有影响的旅行社,每周三上午到学校来为学员进行咨询服务,从而由专业可靠的旅行社,根据学员的需求,进行安全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旅游教学实践活动。

三、老年旅游要选定目标和提高品位

由老年旅游文化课程拓展和引申而来的旅游实践活动,是一种花钱买经历、花精力换智慧的活动。之所以值得老年学员这样热心地去参加,在于旅游地能否有其各种不同的特色,而不同的特色又应该具有因自然和文化差异而造就的不同特点。世界各地是很不一样的,风景也由此相异。有位旅游专家曾经说过:“如果世界都一样,就不会发生旅游了。”因此,在老年旅游实践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目标的选定和品位的提高。我们引导学员要有两个选定和一个结合:

1.选好自然景观的目标

按照我国四季所呈现的不同自然景色,我们引导老年学员能选择与四季更替合拍的景点,达到使人回归自然,放松心情,营造天人合一的境地。按四季规律而有所侧重的自然景色旅游可总结为:春赏花、夏消暑、秋重色、冬避寒。

春季,我们选定的目标为“花为媒”,寻求赏花之地。春天,万物复苏,人们刚从寒冬中走出,来到这处处鲜花盛开的地方,春风扑面,阳光沐浴,花香袭人,老年人与其说在旅游,更是在养生。我国地大物博,有众多花之乡,当然,随着国门的打开,国外有名花之处也很多,均可让我们根据自身状况和喜好予以选择。当我们“三月扬州看琼花”、“洛阳之城看牡丹”、“龙华三月看桃花”、“大明山上赏杜鹃”、“磐安、云南看茶花”……这处处春光,朵朵花卉,真是会令人陶醉。

夏季,我们选定的目标以“凉为快”,寻求凉爽消暑之地。我们选定的一是“上山”(因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可降0.6 ℃),到有名胜古迹的山上,例如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莫干山……边消暑、边欣赏千奇百怪的风光。二是“下海”,大连、青岛、北戴河、威海、厦门、北海、三亚均是消夏的好去处。三是“登岛”。四是去西部内地、去关外,那里的气候、瓜果,均具有吸引力。

秋季,我们选定的目标是“色为重”。人们常说“春华秋实”,又说“春花秋色”。秋色是艳丽的,秋天的色彩更以红和黄为主,一派金秋、丰收丰硕的颜色,当“叶变色、果成熟”时,大自然勾画出的一幅幅美丽的山野风情画,都在等待我们去观赏。北京香山和南京栖霞的红叶、苏北宝应的银杏、新疆胡桃林……都是秋游的游览胜地,可以让我们在秋天这美好的季节,去体味精彩的晚年生活。

冬季,我们选定的目标是“避寒游”。冬天温度不断降低,根据老年人心血管病、风湿病、气管炎等疾病较多的特点,可以在条件许可下作候鸟式的南迁游。当然也不排斥身体健康的“年轻”的准老人,可以体验东北的寒冬,长白山天池、冰城哈尔滨、漠河的北极村、吉林雾凇均是不错的选择。

2.选好人文景观的目标

老年学员有人生阅历丰富的优势,也有探究文化特色的能力,在老年大学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除了上述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观,可以寄情山水之外,我们还以中华文化作为突出重点,组织和引导老年学员重视人文景观目标的选定。

“寻梦博物馆”。不必翻阅厚重的书籍,博物馆有如一部形象立体的“百科全书”,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参访者进行生动的文化熏陶,引导老年学员寻梦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民俗文化游”。中国广阔的土地住着56个民族,从海南之滨到漠河小镇、从帕米尔高原到日月潭边,他们似一朵朵绚烂的花朵,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迥异的文化习俗吸引人们的视线,在布衣山寨、海南黎家、傣家竹楼、草原那达慕……让人们沉醉在迷人的民俗风情中。

“诗意园林”。如果把建筑比喻成固体的音乐,那么中国最美的固体音乐应该是园林艺术……园林也在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之间,为世人营造无比秀美婉约的诗意。

“走进寺庙”。庄严雄伟的庙宇、香火缭绕的大殿、顶礼膜拜的信徒……这是笼罩着神秘气息的寺庙。中国的寺庙分布广、数量多,如曲阜孔庙、禅宗拍庭少林寺、高原圣殿布达拉宫、空中佛阁悬空寺……都吸引我们走进寺庙,去感受那超凡脱俗的氛围,领略博大精深的寺庙文化。

“石窟漫游”。石窟既是宗教信徒礼佛的殿堂,也是艺术信徒朝拜的圣地,当我们走进场景壮观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大足石窟……必将被其惊心的艺术魅力所震撼。

另外,我们还注意引导老年学员在“行万里路”的旅游实际中,重视像“名人故居”、“十大名楼”以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访,并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大法定节庆为切入点,组织老年学员旅游赏析。

3.选定景点应与旅游需求的心理目标结合

不论是自然景观的选定,还是人文景观的选定,我们均应与老年学员旅游需求的心理目标结合。

老年学员喜爱旅游,希望从文化内涵上进行欣赏,但是人们的不同追求和不同文化积淀,也会带来层次不同的需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揭示,人们的心理需求是多层次的,并且依次从低到高逐级进行。因此,在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在文化层面的赏析中,选定旅游客观吸引目标时,也应不断提升旅游文化的需求层次。

首先,应选择有品位的旅游新鲜地。不论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述,还是到旅游地去感悟,新鲜是第一位的。只有使人们感到新鲜,才能产生兴趣,迸发渴求和欲望,进而形成实践的动机,作出决定去行动,并在满足后再产生新的需求冲动。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要发掘藏在旅游背后的文化内涵。大千世界有许多事物,但只有“景”最具吸引力,选定“景”中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就能产生影响人们心情的能力,进而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心理学的规律揭示,人们对“藏在背后的答案”更能引起兴趣。满足了这种兴趣,会令人终生难忘,从而得到更高的文化上的享受,达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效果,再也不仅仅是“上车闲聊,下车拍照,过时什么不知道了”的传统模式。

再次,选定能体现自我完善的旅程。在老年大学学员中,有一部分人,年龄还不很老,身体健康,精力也充沛,年轻时还曾有一定抱负。他们也希望再次展现,再次显示能力,再次实现自我,到一些具有一定风险的景地,观看一些人生难得一见的景象。还有一些学员,则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结合旅游实践,奉献大爱心,到一些地方去扶贫助学,将旅游与回归社会结合起来,以回报社会而尽社会责任。因此,我们感到要在安全有保障、事前有约定的条件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老年学员的旅游文化实践活动,应该不是单纯地追求新鲜,更要不断提升文化层次,提高旅游实践的品位。

上海老年大学开设的旅游文化课程,已有十个年头了,由一个班30多名学员发展至今有8个班400多名学员。在这10年里,我们在探索中求发展,也在实践中再探索,努力把旅游文化的课程培育成老年大学的精品课程,能够吸引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来参加。现在,许多老年学员来到老年大学,他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又到大自然中去求真知。这种“读”与“行”的结合,这种“行”与“读”的汇集,使他们感到活得快乐、活得潇洒,把老年大学当作自己的又一个归宿。学员们用“游记”的形式来叙述自己人生的满足,用“摄影”的图像来留下自己幸福的镜头,还用景点的“绘画”来留下自己梦想的憧憬。大家说:文化老年游,“夕阳”显青春。上海老年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被上海市旅游局指定为“中国上海银发国际旅游示范基地”,我们也先后接待了近三十多个国家、几千人次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的来访,被友人们誉为是“一所神奇的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