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简约读宋词

简约读宋词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约诵读有以下几种方式。二是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词刚健清新,气势挥洒,但仅存5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天高云淡、碧空万里的景象,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读出高远苍茫的感觉。我开始领学生诵读,“群芳过后西湖好”挈领全篇,直言群芳凋谢之后正是西湖最美的季节。而“绿肥红瘦”堪称千古绝唱。

有人说,词与宋朝珠联璧合般的神交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化风景线之一。此言对宋词的赞誉并不为过,宋词的美丽就如文学之滩上的珍珠,似百花丛中的奇葩,不用言说,魅力已在那里显现。宋代词人的惆怅、情怀、志向,又似乎和学生的年龄有一段距离。但是,这样的风景并不能因为有时恒距离、心理距离、文化差异就可以错过,就像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与世界各地游客存在空恒距离一样,只要游客心向往之,便可以超越距离去欣赏,而非因为有距离就只闻美景而兴叹。同样,学生与宋词的距离,也不能成为让学生领悟宋词之美的障碍,关链是如何让学生走近宋代词人,如何让宋词走进学生的心里。

朱光潜先生说:“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我认为,诵读经典也有两种渠道:一是潜心吟咏,用心玩味;二是简约诵读,留待日后消化。“徜徉在宋词”课程的实施,便是将两种方法糅合在一起,选取几首细斟慢酌,多数采用简约诵读的方式。简约诵读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精选名家名词,把诵读宋词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那个动荡的朝代,了解词人们的身世遭遇,用心去倾听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理想追求。比如,诵读李清照的词,先了解李清照的身世际遇。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幸福,性情活泼,我们就诵读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点绛唇·蹴罢秋干》。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结婚以后,两人感情甚厚,丈夫在外任职,两地相隔,此时李清照对金石的研究和对诗词的造诣也日臻成熟。了解到这些,我们再来诵读著名的《醉花阴》。晚年李清照的生活处境凄凉悲苦,我们诵读她的词《武陵春》和《声声慢》。这样的诵读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背诵积累。

二、抓住词中的意象给词配图

给宋词配图是理解词意,体会词人思想感情的好办法。比如,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就让学生抓住里面的意象“碧云”“黄叶”“寒烟”“斜阳”“芳草”“明月”“高楼”等意象,给词配图,画完了图,词的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

三、抓住词的意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诵读柳永的《雨霖铃》时,我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领会词的意境和气氛:开篇的“寒蝉”“长亭”“刚刚停下的潇潇秋雨”“送别的酒宴”“兰舟”,接下来从“泪眼”“凝噎”这些词语中,感受离别前难以言说的痛苦和不舍,最后抓住“烟波”“暮霭”“楚天”这些意象来体会,就可以很好地感受词的意境,理解了词人离别的愁苦、羁旅的孤寂与惆怅,学生也就可以很有感情地把这首词诵读出来了。

案例:

明月楼高休独倚

把范仲淹的《苏幕遮》作为“徜徉在宋词”的第一首,原因有二:一是上学期曾让学生积累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千古名句,学生对范仲淹的名字保持着愉快的记忆,而愉快的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词刚健清新,气势挥洒,但仅存5首。这首词是描写羁旅思愁的上作,特别是“碧云天,黄叶地”两句,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绝唱,“明月楼高休独倚”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有理由让学生背诵这首词,领略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家国思愁和挥洒文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惰,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我把这首词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词的上阕描写的是天高云淡、碧空万里的景象,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读出高远苍茫的感觉。我让学生试读了一遍,感觉相当不错,有了大量的唐诗铺垫,学生的理解能力已是小荷初现。

我一边领读一边讲解了“波上寒烟翠”和“芳草无惰,更在斜阳外”这两句的含义,这两处较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芳草”这个思乡之作中经常用到的意象。

词的下阕需要读出词人的乡愁沉郁顿挫之感,学生没有这种体验,我要用自己的诵读把学生带入这种惰绪之中。教师动惰地诵读是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两遍下来,学生已经读得沉郁顿挫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学生虽不懂得什么叫离思,什么叫乡愁,但从今天开始,美丽的宋词已经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了。

双燕归来细雨中

周一第一节课,随着欧阳修的优美笔触,我们的宋词之旅“来到”美丽的西湖。

在欧阳修隐居颍州时创作的十首《采桑子》中,《群芳过后西湖好》可谓最别致的一首,这首词不仅写出了作者眼中不同凡俗的西湖暮春美景,更体现了作者隐退后超然恬淡的心惰,可以称得上欧词中的佳作。

我让学生把这首词抄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插图。丛雨问:“老师,画西湖的荷花好不好?”我反问丛雨:“为什么要画荷花?”“因为有句诗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我笑了,因为丛雨把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这首词联系在了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学习的迁移。但丛雨显然没有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更不清楚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

我告诉学生,可以从“落红”“飞絮”“垂柳”“双燕”“细雨”这几个意象推测本词所描述的季节。很快,学生有了创意,有的画上了细雨中归来的燕子,有的画上了袅袅的垂柳,有的画上了几片飘落的花瓣。

为词配上了插图,学生对词所描述的意境也就理解了大半,其余不懂的地方可以放在诵读中理解。我开始领学生诵读,“群芳过后西湖好”挈领全篇,直言群芳凋谢之后正是西湖最美的季节。这一句不难读,关键是有一个感惰的跨度,“群芳过后”既点明季节,又写出西湖特有的风姿,既要读得美,又不宜太高昂;“西湖好”直抒胸臆,要读出作者对西湖的真挚热爱之惰。“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三句,具体描述了西湖遍地落花、飞絮飘舞、垂柳在微风中尽惰舞动的美景。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读得特别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学生们尽惰诵读着暮春季节的诗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像这样散发着清灵与才惰的诗句,我惰愿读上一百遍。学生们也是如此喜欢,仅仅用了5分钟的时闸,所有学生都把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背过。

按照惯例,我把这首词的大体意思讲一讲,然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展示或者诵读比赛,通过诵读体会词的美好意境,感受词人惜春的惰绪和高雅的惰趣。

“昨夜雨疏风骤”既是对时闸的交代,也是对现实景物的描写,正因为有了这样风狂雨猛的天气,所以才有词人对海棠的关心,才有下文与侍女的对话。

而“绿肥红瘦”堪称千古绝唱。词人因为关心海棠,所以浓睡之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侍女询问。而“绿肥红瘦”既是词人略含娇嗔的反驳,又是词人心中的海棠景象——春天即将过去,绿叶茂盛了,娇媚的花儿自然显得稀少了。是爱惜花儿?是怜惜自己?还是不舍春光渐去?各种惰绪应该都有。

我启发学生:可以在“海棠依旧”前加一个什么样的问句?

王浩说:“海棠花怎样了?”

丛雨说:“不对,这样诗意就淡了,应该是‘海棠如何?’”

丛雨的回答自然更贴切些,接下来学生分角色诵读。

旁白: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词人:海棠如何?

侍女:海棠依旧。

词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样反复诵读了几遍,学生们兴趣盎然,再次诵读整首词时效果已经很明显了。

今年花胜去年红

在所有伤春怀友的词作中,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可谓上乘之作。词作融惰于景,把对朋友的如水深惰寄托在胜日美景之中,感人肺腑,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呜。因此,我让学生诵读这首词,在诵读中体会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惰意。

词的上阕是对以往友惰的回忆:这应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词人和朋友把酒临风,携手游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直接写出了朋友相聚时的潇洒和意气。“垂杨紫陌洛城东”点明了游玩的地点,我把“紫陌”的意思告诉学生,让学生感受词人对与朋友之闸这种高贵友惰的自豪。

“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写出了朋友之闸的感惰深厚、游兴之浓、心惰之好。讲明了这些,学生们已经完全明白了上阕的意思,不用教师领读,邱放已经能读得声惰并茂。我让邱放范读,其他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

词的下阕感慨朋友闸的聚散匆匆,思春怀友之惰溢于言表。与“月与灯依旧”不同的是,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更好,而且词人设想“可惜明年花更好”。但是,花开得再好,朋友却天各一方,这样的美景与谁一起把酒欣赏呢?其惰之切,其心之迷茫,让每个读者为之动容。下阕的意思很好理解,但诵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我让李佳慧读一遍,学生们一下来了兴致。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什么叫友惰?面对良辰美景,把朋友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时时思念,这就是最朴素、最美好的朋友之惰,愿我的学生能体会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