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葡萄美酒何处香

葡萄美酒何处香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获宁夏青年科技奖,是自治区“313”人才。1999年,适逢宁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刚刚起步,急需大量专业人才。为此,宁夏科技厅委派区内四名年轻技术人员赴法国奥朗日葡萄技术学校学习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技术。当十月的葡萄酒香飘满贺兰山的每一寸土地,我们知道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源于何处……

——访宁夏大学葡萄酒专家王振平博士

“不知道贺兰山的戈壁有多热,就不知道贺兰山的风景有多美”,这是贺兰山人的一句笑谈,却也是贺兰山真实的写照。有如此一人,三岔路口,他的车驶向的不是风景如画的苏峪口,而是茫茫沙石的戈壁滩;他的眼睛望向的不是道路两旁的风景,而是大山深处的荒凉沙地;他的心向往的不是扬名中外的美景,而是无人知晓的葡萄种植园。他就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宁夏葡萄产业(栽培)首席科学家王振平教授。

王振平老师生于陕西绥德,现为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葡萄和葡萄酒研究。他共主持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专利三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三篇收录于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曾获宁夏青年科技奖,是自治区“313”人才。现为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

1984年,王老师考入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学习,1988年,在母校食品系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宁夏农林科学院工作。1999年,适逢宁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刚刚起步,急需大量专业人才。为此,宁夏科技厅委派区内四名年轻技术人员赴法国奥朗日葡萄技术学校学习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王振平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获得此次机会,奔赴法国学习。2001年他受到国际著名葡萄专家、国际葡萄整形研究会会长、法国蒙彼利埃国际高等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所长Alain Carbonneau教授的赏识,并接收他在其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2003年,王老师从法国蒙彼利埃国际高等农业大学博士毕业,斟酌再三后选择回国,来到宁夏大学任教。当我们问及当初是否有留在法国的打算时,王老师笑着说:“人都想在更好的环境中生存,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回国。宁夏的葡萄酒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缺乏技术支持。人活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充分发挥。我希望运用我所学到的技术为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如今,宁夏的葡萄酒已经走向世界,并得到广泛好评,想到在这期间有我出的一份力,我就感到很满足、很欣慰。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辛,在我们的葡萄酒得到世界认可的那一刻,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他上扬的嘴角告诉我们,老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是开心的、幸福的……谈起葡萄酒,他就如说起自己的孩子一般,其骄傲的神态使我们为之动容。

初见王老师,他衣着简朴,很难想象他就是“葡萄种植专家”。作为一名“农业服务专家”,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接到农户的电话,王老师就会迅速赶到目的地,对农户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真正达到了帮扶的目的。当那一声声“王教授”称谓响起的时候,我忽然间明白老师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罢了。

采访中我与老师一起来到了葡萄种植园区,了解老师的工作情况。下车后,抬头望去,只见眼前满是一片苍绿,其中夹杂着一丝黄色。远远望着,心中涌起波澜,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竟也不乏生命的绿色。细细思索之时,只听一人亲切地唤着“王教授”,两人友好地握了下手,我不禁肃然起敬,想到:王老师一定经常来到这里,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他的爱心和精神感染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以,获助人的眼中才会流露出尊敬。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抬头看看头顶上火辣辣的太阳,依旧炙烤着大地,不曾收敛,似乎在向我们炫耀着他的光芒;看看田地里的老师,依旧忙碌地和管理人员一起蹲在一株株葡萄树旁边,一边给葡萄剪枝一边探讨,丝毫不顾及太阳的“赠予”。只听一阵轰轰的车鸣声打破了周围的沉静,我们顺势走了过去,这是即将为生病的葡萄打药的车,王老师向管理人员询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之后,就熟练地提起一袋化肥细致地打开、称量,一举一动,我看在眼里,感触在心里。

解决了这里的问题之后,我们跟随老师的步伐,来到了一个到处洋溢着欧式酒庄气息的地方,石砌酒堡质朴、庄重、优雅。而对于老师来说,再美好的建筑也吸引不了他的眼球。下车后,他径直走向了正在地里干活的人们,谈起了生长中的葡萄幼苗,对于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而我们早已经受不住异域建筑的吸引,跑去细细观赏了。是我们的存在感太小,还是老师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手中的葡萄枝上呢?他一遍一遍地拨弄着亲手栽种的小小的幼苗,蹲下、站起,蹲下、站起,丝毫没注意到他身边的我们已不在许久。

在我的印象中,大学教授应该是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但王老师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观念。田间地头都是他工作的地方,晨曦探头、烈日嬉闹都是他工作的时间。在我校新试验的葡萄基地39摄氏度的高温中,老师依旧带着他的研究生队伍奔波在一株株葡萄苗面前,中午一点多钟,在茫茫戈壁滩上,放眼望去,只有老师带领的队伍在一片黄绿色中若隐若现……那一刻,我被这位自称是“农民”的留法博士深深地感动着。

作为老师,他是学生眼中的严师,作为父亲,他是儿子眼中的“老农民”。这差距的背后,藏着老师十几年的辛酸。与学生在课上相处时,他如严父般苛求;与学生在课外相处时,他如朋友般聊着学生的感情生活与家庭琐事,并对一些事给予慈母般的叮嘱。但当我们问及儿子眼中的父亲时,片刻的沉默后,老师笑着说:“他管我叫‘只会种葡萄的老农民’。”我不知道老师那刻的沉默在思考些什么,但我却听出那声笑里藏着的无奈与愧疚。当别人在“五一”假期带着家人旅游的时候,老师在葡萄园里育苗;当别人在“十一”假期休闲娱乐的时候,老师在酒庄里酿酒;当别人在周末与家人聚餐时,老师在贺兰山的戈壁滩上劳作。十几年来,老师留给家人的时间真的是太少太少。

从农家小伙到留法博士,王振平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浪漫的法国到相对落后的宁夏,他告诉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远远比获取充足的物质更让人觉得幸福!当十月的葡萄酒香飘满贺兰山的每一寸土地,我们知道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源于何处……

(作者 穆苗苗 陈 磊 原载《宁夏大学报》 2013年7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