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一点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一点体会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其他教育课程融合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制作PPT,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要恰到好处,既不能一味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不能循规蹈矩,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夏区第六小学 彭春艳

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其他教育课程融合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在小学美术教材中《电脑美术》每学期都有两个课时,还有欣赏评述的内容等。可以看出,美术的内容本身就是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开展学习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融合了,并且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陈至立在一次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对教育本身也会产生极大改革,使得人们可以不在学校、教室里学习,使得我们的终身学习以及主动学习有了更好的手段,所以要特别重视远程教育。”

根据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各自的特点,课程的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人文艺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后的优势

(一)教学手段发生改变

信息技术不仅是老师的辅助教学工具,也成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美术作品带来了简捷、丰富与高效的工具。比如金山画王、window98中自带的画图工具等。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为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供了保证。

如:《古朴精美的华表》一课,第一课时利用PPT带领学生学习了华表的历史、象征意义以及华表的组成部分。第二课时我将本课内容进行拓展——《图腾柱的认识》。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是完全陌生的。我通过flash制作了一个非常详尽生动的动画,介绍了图腾柱的发源地、演变过程以及艺术价值。这样快捷直观,效果强烈。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认识了图腾柱,而且自己动手制作了精美的图腾柱。

(二)师生角色进行变化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真正实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不再枯燥。欣赏课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内容,单纯的教学图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老师帮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例如欣赏中国画时,教师确立中国画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中国画家?中国画的工具和技法有什么特点?等等。欣赏雕塑时确立雕塑的分类有哪些,雕塑的艺术形式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课堂就变成了查找资料——搜集整理——理解交流——发表看法的开放性课堂。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研究所需的资源,能让老师实现个别化异步辅导,能让学生建立小组合作,通过分工合作,把网络与图书馆、社会调查等方式相结合,进行课题的探究。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制作PPT,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这样同学们爱上欣赏课了,教师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这样的课堂以学生操作、自由探索为主,教师只是向导、合作伙伴。

(三)资源信息丰富多彩

多媒体课件和资源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网上有大量可供下载的软件、图片和资料,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此外,网盘、U盘的惊人存储能力也便于我们携带资料交换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学。有了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超越古今,驰骋中外,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四)教学效果更加直观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

如在《寻找美的踪迹》一课中,我将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图片制作成PPT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点击鼠标,随着悠扬的音乐,祖国的美丽山川、还有我们美丽校园一一呈现在眼前。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孩子们大声赞叹:原来身边熟悉的事物也很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为创作打好情感的基础。

三、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是不能被代替的

有了多媒体课件以后,老师教学时明显轻松多了,只要鼠标一点,便可以代替口若悬河,有的演示也可以用电脑来代劳。但是信息技术始终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这个工具能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在教中国画技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视频来演示中国画作画的方法和步骤,或者中国画的图片欣赏,这都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只凭电脑上得来的印象就让学生去画,显然是不对的。老师亲自演示,反而效果会更直接更强烈。多媒体也只是美术教学资源中的一种,不可不分时宜,不论教学内容,夸大它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有限的

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为我们所惊叹。他们对信息技术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关注对培养他们学会用信息手段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有利的,但是在信息时代,网络灌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正面的。有的孩子就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和网上交友。即便是在学习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丰富多样也会冲淡学习目标,转移学生的注意,需要老师强制控制。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切不可放任学生,把人机交互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三)艺术教学不离“本”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学生学会了电脑绘画、制作网页和网站等,但是美术教学仍然要重视基本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新美术课程标准培养目标的途径。在课程融合中我们应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传统绘画的关系。

(四)保持一颗美丽的心

美术教学也是美的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时时处处体验美、发现美的能力与感情。所以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而不会因为网络脱离社会,出现情感淡漠,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不合,也与课程融合的初衷不合。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要恰到好处,既不能一味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不能循规蹈矩,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