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学位制度

当代学位制度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当代学位制度发展阶段的分期,学者有不同的方法。谢桂华主编的《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把当代学位制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77到1985年为确立期;1985到1992年为深化改革时期;1992到2000年为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以政治事件和中央政府关于教育的文件进行划分,也能反映政治对学位制度的影响,但无法为学位制度的内涵及知识发展轨迹提供详尽的解释。鉴于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作用,我们把两者作为划分当代学位制度发展的主要依据。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开始了大变革的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农村改革等措施大部分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提倡或试行过,甚至知识解放宣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毛泽东思想认识论的翻版。“文化大革命”后,知识界开始对激进主义进行反思,先后形成新权威主义、自由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环境主义、女权主义等社会思潮。

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五四”以后的又一批启蒙知识分子,他们在经历了政治运动人道灾难后,反对专制,提倡宪政,强调个人的尊严、价值和自由。在政治方面,他们要求改革开放。在文化方面,他们试图用青年马克思和康德主义消解1976年以前意识形态的权威,催生了文学热和美学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城市改革及通货膨胀等问题,启蒙知识分子发生了第一次分裂,一部分进入体制内话语体系,提倡威权的政府加上市场经济,即“硬政府,软经济”,形成“新权威主义”。这种分裂出来的思潮遭到大多数启蒙知识分子的批评。20世纪90年代,启蒙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强调人的普遍价值、提倡民主宪政的思潮,被称为自由主义。在“威权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下,20世纪90年代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公正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应用当代西方新左派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新左派。此外,源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需要,民族主义也派系林立,它们和新权威主义、新左派、自由主义等其他流派相互交叉,形成若干分支。其中,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世纪末的大争论影响最大。这些思潮的涌动构成了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图景。

在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生产教育模式探索最后被证明失败了。面对社会发展和各种思潮,学位制度的改革也经历了不同阶段。关于当代学位制度发展阶段的分期,学者有不同的方法。谢桂华主编的《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卷)》把当代学位制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77到1985年为确立期;1985到1992年为深化改革时期;1992到2000年为全面改革开放时期。(谢桂华,2003:74-104)周洪宇主编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把当代学位制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77到1985年为恢复与初步发展时期;1986到2003年为进一步发展时期。(周洪宇,2004:2)他们分期的依据是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政治事件和中央政府关于教育的文件进行划分,也能反映政治对学位制度的影响,但无法为学位制度的内涵及知识发展轨迹提供详尽的解释。同时由于两本书都出版于2003年,对于2003年以后的改革无法涉及。鉴于此,本章力图从对学位制度影响的关键因素中寻找分期的依据。

1977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转型社会,社会现代化建设成为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在社会现代化理论发展史中,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具有代表性。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阐述了18世纪以来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它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一种革命性社会变迁,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现代化具有9个基本特征,主要结果是形成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专业化、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大众传播等经典社会现代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由城市化走向郊区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社会结构从工业主导型社会走向知识主导型社会,从物质生产型社会走向服务消费型社会;社会观念从追求经济增长走向追求生活质量,从效率优先走向生态和谐等。这些变化已经超出了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范畴,于是产生了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内容:①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社会转型;②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提高;③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深刻变化;④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大幅提高;⑤国内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得到根本改善;⑥国际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近30多年来,现代化的理论分析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发展模式由政治运动变为经济建设,发展目标由强国变为富民。涉及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逐步实现大众化、普及化,消除知识信息鸿沟。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是从经济现代化开始,即先行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模式,并在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

对当代中国学位制度而言,有两个因素最为重要:一个是市场经济,它直接导致官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发生变化,民间重新获得办学权,官学、私学二元结构开始缓慢恢复。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意识形态与知识权威的一体化,知识的整体性回归为知识的专业性。随着知识分类的进展,知识等级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在知识谱系上,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目录中的一种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并列。同时,市场经济也改变了知识内部的结构,自然科学进入权力中心,而人文学科则被边缘化。第二个因素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它结束了社会整体意义上精英教育的历史,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融合,把教育公平等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真实地呈现出来。有趣的是,大众化也正是毛泽东时代追求的目标。但是两个时代走了不同的途径,毛泽东时代试图以生产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当代选择了市场经济的道路。

鉴于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作用,我们把两者作为划分当代学位制度发展的主要依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促进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02年中国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我国进入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的行列。因此,我们把当代学位制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7到1991年,为知识解放的思想启蒙时期;第二阶段从1992到2001年,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转型时期;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为大众化的民主需求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