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适切课程文化

追求适切课程文化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确保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我校于2010年10月25日隆重举行了首届校园桔文化节的启动仪式,拉开了桔文化节的序幕。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努力下,于12月7日,成功举行了《桔韵》校本课程的县级交流研讨活动。

追求适切课程文化 着力提升课程领导力

金卫荣

尹后庆主任曾说过:“新课程方案在学校中是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创造性的劳动变为现实的。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行为直接决定了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在当前,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是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而课程领导力主要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在校长的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的首要能力,是所有能力要求中的核心能力。这是由校长岗位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新课改的课程方案确定了与教育现代化相匹配、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吻合的顶层设计,但它必须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变为现实。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关键在于能不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升华。

一、管理者的再学习是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基本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对课程内涵理解的前瞻性,课程领导的感召力、执行力是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为能成功地实现高绩效的课程领导力,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增强课程领域的话语权,努力使自己成为课程领域的行家里手。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者,努力把自己从繁琐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捕捉新动态,掌握新方法,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把学来的理念通过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理念,从而使先进的理念贯穿在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科学研制课程计划,有效实施新课程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可以从学校的课程计划即学校课程的设计、编制中反映出来。校长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统筹人、财、物等资源,本着有益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益于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有益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等原则,科学设计制定和有效实施学校课程计划。

(1)对国家规定课程的执行力,市教委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

(2)能够根据校情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再度开发。

(3)能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引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确保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三、严格常规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对影响质量高低的课程、教师、环境等诸多关键因素了如指掌。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提升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力,就是要求校长加强对课堂的管理。因此,作为一名校长的我经常深入课堂,做一名课程实施的指导者。通过听随堂课能够真实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方法、工作态度,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教师间的差异,学生的共性,学科之间的联系等状况。通过加强管理,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教师有效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实现由内而外的行为表现,通过各种途径吸引教师关注教育,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把专业的提高与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

加大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支持,引导教师提高课程执行力。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体现在对学校教学常规的制定和落实上。在工作中,校长不仅为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开发提供民主、开放、协力、合作的氛围,共同探究课程问题,也为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同时,我们进一步改进校本研修,抓住教学环节中的主要矛盾,研究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专业支持,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四、因校制宜,致力特色塑造,做一名课程文化的建构者

作为新课程视野下的校长,有责任引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并确保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鼓励、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开发课程就是开发产品。几年来,我校在正确理解和规范执行基础型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如以专题教育、科技节、运动会、社会实践、班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拓展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等学科中的某些知识或技能为生长点的基础型拓展课程;尤其是我校正在着力打造的桔文化课程开发工作,更是在校长领导下的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校地处绿华,有着丰厚的地域资源,整个地区到处都可见桔树,长着丰硕的果实。为更好地利用社区与学校教育资源(学校有四亩桔园),展现绿华桔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使我校广大学生充分地了解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学校拓展课程建设,体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核心:生活教育理论,即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生活中教育主张的体现。我校于2010年10月25日隆重举行了首届校园桔文化节的启动仪式,拉开了桔文化节的序幕。

首次桔文化节以“与桔争辉,与秋比美,争做四好少年”为主题,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发掘学校拓展课程。活动内容有“识桔-颂桔-品桔-赞桔-我为家乡出份力”,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绿华的了解,从而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也更有利于开展感恩教育和劳动技能的培养。

2011年下半年,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在前期开展教育活动基础上,学校申报了《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同时,学校积极组织编写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前期已有的活动(到桔园:学习采摘、班队会品尝、赞赏、学习整枝、学习施肥、艺术绘画、常识教育等活动)的基础上,开发形成以探究、德育、艺术、常识、人文教育等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校半日校园活动的开展丰富内容,增添亮色,为本地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地区文化底蕴,为打造教育生态提升学校品质。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努力下,于12月7日,成功举行了《桔韵》校本课程的县级交流研讨活动。在活动中,首先由学校《桔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五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交流展示,他们从五个不同模块向与会的教师展示了校本课程课堂化情况,接着,参加实践的刘贤芳老师从个人角度介绍了自己在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专业化成长的收获;校长介绍了《桔韵》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以及学校的发展情况。活动的圆满举行,为学校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也激发了农村学校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信心,更为学校乡土课程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以激活教师现有潜能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在课程设置、教材编选、教学模式构建等诸多方面积极实践,大胆尝试,初步形成了有特色、有内涵的学校课程,初步彰显了校长在领导学校课程发展过程的作用和地位,并初步形成了互相尊重、和谐、愉快、合作、向上、进取的学校课程文化。目前,经学校课程开发团队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我校的《桔韵》课程已经成为县首批28门共享课程之一,《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被列为2011年度崇明县重点课题。

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我们现已进入到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什么是好的质量?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学生有个性发展的质量。这个教育目标只有也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作为校长,就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不断发展学校的软实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让我们在聚焦有效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在夯实校本培训中提升教师研修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凝练办学特色,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中整体优化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教育抛弃平庸,走向卓越,走向崇高。

(作者系崇明县绿华学校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