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内外因分析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内外因分析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大学城区域集聚的特征为大学城知识共享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大学城知识共享最主要的外部动力。构建大学城知识共享是一种节约知识合作成本的创新,知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交易费用高的商品,所以,知识在大学城高校间低成本而高效的转换是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动力之一。

第三节 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内外因分析

一、内因分析

大学城知识资源的特性、大学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大学城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学城知识共享最主要的内部动力。

1.大学城知识资源的特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高校所拥有和形成的知识以及知识获取、传播、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是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的首要因素,高校的竞争优势将极大地取决于知识的广度、深度、知识结构和知识创造力的优势。大学城内高校的知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授给学生的大众化的知识(教学方面知识);另一类是具有保密性质的核心知识(科研方面知识)。大学城高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都以显性知识为主,不具有机密性,不同于企业知识联盟中的核心知识或是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此外,大学城齐全的学科专业、丰富的知识结构层次等大学城知识资源的特性有利于大学城知识资源在大学城范围内的共享,经过大量的知识创新,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果,形成新的知识资本。

2.大学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核心竞争力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率先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核心知识是核心能力的本质,但核心知识具有生命周期,若赢得持续的核心能力必须持续地更新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取、处理及补充形成新的核心知识,使核心能力的发展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高等学校不仅面临着国内竞争,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培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不容回避的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大学城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已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参照知识联盟的形式,加强各高校间的知识共享,使各高校互相交流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在知识吸收和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出新的核心知识,使各高校持续保持核心能力。这样,不仅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关键是整个大学城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大学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3.大学城的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在学科建设中强调学科建设的全局性,改革过去单纯的学科点建设的概念,把多学科的力量有效地聚集起来,把教育资源合理的配置、整合起来,才能真正推进学科的创新和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特征。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高度重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重视利用本校内的学科知识资源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

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学科一般都各有特色,门类齐全,并兼具文、理、工、哲、管等学科门类。如果单独利用各自校内的学科知识资源,涉及的学科门类单一,很难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取得重大的突破。所以大学城内各高校由于集聚和制度等方面因素使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共享,经过不断的知识创新,更有利于多学科交叉的融合,从而提升整个大学城的学科创新和学科建设。因此,大学城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动力之一。

二、外因分析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大学城区域集聚的特征为大学城知识共享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大学城知识共享最主要的外部动力。

1.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传承和知识创新的社会使命,是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因素。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发展需求的多样化,高校正面临着改革的历史重任。尤其是1999年,我国开始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大学城现象为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为有效重组、盘活高等教育资源,为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改革教育体制提供了可能性。

由于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高等院校都会根据学校的特点制订各自的发展战略。某些高校由于某一学科特色显著而使其他学科的发展缓慢,这种情况并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需要,它内在的需要依靠外部的力量来加强本校其他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学城中各高校都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充分利用大学城各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必将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因此,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大学城各高校充分利用大学城各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动力之一。

2.大学城区域集聚的特征

首先,大学城一般是几所高校在某些区域聚集,并达到一定规模,这些高校的地理位置一般相距很近。这样,大学城在地域上、空间上的集聚使各高校间合作更紧密,双方的程序和惯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降低了合作的不确定性,减少了各高校的支出成本。构建大学城知识共享是一种节约知识合作成本的创新,知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交易费用高的商品,所以,知识在大学城高校间低成本而高效的转换是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动力之一。

其次,大学城各高校的地理位置和区域集聚特征使得大学城各高校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这种社会文化特征有利于大学城整体知识的扩散和共享。

最后,大学城区域声誉效应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大学城各高校间需要在各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尤其是知识交换和知识共享,以提高大学城整体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